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挑起卢沟桥事变。这是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的严重步骤。中国军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抵抗,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
林语堂得悉卢沟桥事变的消息后,心情激愤,立即用自己的笔来宣传抗日救国斗争。8月29日,他在纽约《时代周刊》发表了《日本征服不了中国》一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自1931年以来怎样得寸进尺地侵略中国,表示坚信中国是不可征服的,“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可谓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必胜的信念。
这年《吾国与吾民》一书印第十三版,林语堂补写了《中日战争之我见》一章。在这新写的一章中,他一反该书漫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改为纵谈中国人民一致抗日的问题。他认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可救国家的,并非我们的旧文化,而是机关枪和手榴弹”,“只有当我们将日军从我们土地上赶出去,或者强迫它撤退,我们才会再费时间,思索所有这种文化底大混乱是什么道理,并考虑又将如何来保存我们旧有的文化”。这表明他已把武装抵抗并打败侵略者,看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正因为这样,他为国、共两党自西安事变后建立了联合战线而由衷感到高兴,并认为“联合战线是中国情势合理的发展”。在这当中,他肯定了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历史功绩,即“强迫蒋氏同意联合战线,答应停止无益的剿共”,“为联合战线铺了一条道路”。同时,他称赞了毛泽东、朱德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的胸怀。他说:“共产党领袖朱德和毛泽东,他们诚挚爱国,胸襟阔大,度量豁达,蒋氏曾向朱毛血战八年,并高悬厚赏购彼等头颅,及西安事起,蒋命实操朱毛手中,但朱毛豪侠大度,送其出险,深信中国未来抗日战争,万不可无此人。”此外,他赞颂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决心抗战到底的精神。他说:“中国抗战的意志系来自民间,是由民众着力迫使政府前进,搁置延长时间的政策”,“全国人民终于觉悟过来,若再妥协,当危害无穷。他们既看出日人野心永无止境,也看出日人一心想征服中国,决难中途翻改,更明白再让予中国一寸土地,决非一个自尊自爱的民族所能容忍。全国人民已到了决心抵抗日本的一点,即使甘冒大战之危险,亦义无反顾”。最后,他预言日本帝国主义必定失败,而中国“将从战争中得救,将从战争中再生”。这些说法表明,在中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年代里,他是一个坚决拥护全民一致抗日的爱国者。
次年,林语堂又发表了《美国与中日战争》和《日本必败论》等文。前文揭露美国政府在中日战争中表面上持“中立”的立场,而实际上却暗地里给予日本经济上的支持,成为日本的“经济同盟”。他指出美国政府仅在1937年9月至10月间,就卖给日本汽油337 000 000咖伦,还有大量的生铁。这充分说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义愤。后文则从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论述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一定要失败。他认为日本的军力不足以征服中国,日军深入长江以后,其防线达一万华里,处处为游击队所袭击,只好反攻为守,军力财力消耗甚大,无法与中国打持久战。在政治上,日军野蛮残暴之至,促使中国人民更加团结一致地抗日,尤其是极有组织和经验的八路军和民众将使他们无法勾结土豪劣绅,没有立足之地。在经济上,日本军用和商用材料都依靠外国进口,经费严重不足,经济面临破产境地。在外交上,日本将愈来愈孤立,苏联和英法美不可能坐视日本占领中国,必定加以干涉。这些看法都是颇有分量的,而它出自一介文人的林语堂之口,就不可不谓难能可贵了。
林语堂的这些抗日救国言论,在美国公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起到了促使他们同情我国人民抗战事业的作用。据说,“当时日本舆论界觉得他们没有一个林语堂这样的作家可以在世界上争取同情为憾事”。这就说明他在向世界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方面,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