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自沉前后,清华研究院有一阵落花诗的旋律飘过。清华学生暑假离校,王国维为爱好书法的学生谢国桢题扇,书唐韩偓和时人陈宝琛的落花诗。一时竞相传诵。吴宓认为,这是“以落花明示王先生殉身之志”。梁启超知道了,也去购一檀香木折扇,并照录此二诗赠周传儒,还特别申明:“以此兼纪念王师也。”
落花诗抒发士大夫感物伤怀的情绪,据说经沈周、唐寅、文征明、徐祯卿等互相唱和,于是盛行。其实,《红楼梦》中写林黛玉的葬花词,堪称最为人知的“落花诗”。1928年6月1日,吴宓首作《落花诗》五首,次日未晓,又于枕上作《落花诗》三首,连前共八首。前有小序如下:“古今人所为落花诗,盖皆感伤身世。其所怀抱之理想,爱好之事物,以时衰俗变,悉为潮流卷荡以去,不可复睹。乃假春残花落,致其依恋之情。近读王静安先生临殁书扇诗,由是兴感,遂以成咏。亦自道其志而已。”吴宓写完后,当日即送陈寅恪,请予指正。陈有如下评语:“一)中有数句,不甚切落花之题。(二)间有词句,因习见之故,转似不甚雅。后四首较前半更佳。略有数字微伤不雅。如罡风、孽债之类,最好均避去不用为妥。大约作诗能免滑字最难。若欲矫此病,宋人诗不可不留意。因宋人学唐,与吾人学昔人诗,均同一经验。故有可取法之处。”1928年6月2日,吴宓在日记中说:“是日为王静安先生逝世周年之期,宓又作五律一首吊之。而《落花诗》实托兴于王先生临殁为人书扇诗也。”这首五律的首联为:“心事落花寄,谁能识此情。”不久,张尔田作《题门生落花诗后》,起首颇不凡:“应有高枝果落时,近前粉黛已纷披。”诗末有注如下:“尊诗凄泪哀断,读之辄唤奈何。宗教信仰既失,人类之苦将无极。十年前曾与静安言之,相对慨然。静安云:‘中国人宗教思想素薄,幸赖有美术足以自慰。’呜呼!今竟何如邪!”其后又有几位竞相唱和。一直到1945年,吴宓仍关心王国维曾书写的韩偓的诗。他发现了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中“更期韩偓符天意”诗意出自韩偓《避地》诗“偷生亦是符天意”句,说明人都有求生的愿望的。陈宝琛《落花诗》中“泥污苔遮各自由”之诗意亦与韩偓《惜花》诗中“总得苔遮犹慰意,苦教泥污更伤心”之句,互有联系。由此可见,对落花诗讨论颇深,皆因对王国维的悼念和落花情绪流布甚广。
近见王国维手书的《落花》诗六首,十分宝贵,兹全录于下:
落花
春归莫怪懒开门,及至开门绿满园。
渔楫再寻非旧路,酒家难问是空村。
悲歌夜帐虞兮泪,醉侮烟江白也魂。
委地于今却惆怅,早无人立厌风幡。
芳华别我漫匆匆,已信难留留亦空。
万物死生宁离土,一场恩怨本同风。
株连晓树成愁绿,波及烟江有倖红。
漠漠香魂无点断,数声啼鸟夕阳中。
阵阵纷飞看不真,霎时芳树减精神。
黄金莫铸长生蒂,红泪空啼短命春。
草上苟存流寓逝,陌头终化冶游尘。
大家准备明年酒,惭愧重看是老人。
拢扰纷纷纵复横,那堪薄薄更轻轻。
沾泥寥老无狂相,留物坡翁有过名。
送雨送春长寿寺,飞来飞去洛阳城。
莫将风雨埋怨杀,造化从来要忌盈。
花雨纷然落处晴,飘红泊紫莫聊生。
美人无远无家别,逐客春深尽族行。
去是何因趁忙蝶,问难如说假啼莺。
闷思遣拨容酣忧,短梦茫茫又不明。
十分颜色尽堪夸,只奈风情不恋忧。
惯把无常说成败,别因容易惜繁华。
两姬先陨伤吴队,千艳丛埋怨汉斜。
消遣一枝间柱枝,小池新锦看跳蛙。
这几首诗的笔迹系王国维手书。诗的风格与王国维的诗相似。其中的诗句“芳草别我漫匆匆,已信难留留亦空。万物死生宁离土,一场恩怨本同风”,虽然与落花有联系,但已是写人与世界的诀别了。有生之恋,才有落花之感。“已信难留留亦空”,这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写下的诗句。至于末首“惯把无常玩成败”更是写人的死志已决。末句“小池新锦看跳蛙”,读了也会使人不寒而栗了。笔者判定这几首诗的笔迹是王国维手书,根据的是微缩胶卷上的字迹,尚未得到机会考定实际的纸张和笔迹浓淡,以及这几页手稿与其他相邻手稿的关系。笔者相信,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会得到继续研究的机会。特此先将这些重要诗篇郑重如数公布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