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在主城区边缘设立以各类高新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区成为城市拓展发展空间普遍采取的方式。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化和集聚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有力手段,本课题以工业园区为主要抓手,探讨江西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一)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园区相关概念与内涵
1.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新”是要由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2.工业园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
3.工业园区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代“群莺乱飞”的工业园,园区是一些加工制造等低端产业的集聚,发展模式粗放,产品附加值低,污染比较严重;第二代“雁阵群飞”工业园,特征是产业导向性显著,同类企业在此聚集,形成几大支柱产业,但不涉及生活居住、生态环保等内容;第三代“产业新城”工业园,即以生态为基础、以产业为主导、以城市功能为辅助的产业新城——将生态、生产、生活融为一体,以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
(二)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园区互动发展分析
1.城镇化为工业园区发展提供要素支撑
——基础设施支撑。城镇的公园、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农贸市场等设施建设,为工业化发展创造物质条件;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形成“产在园中,园在城中,产城互动”的园城良性发展格局。
——社会发展环境改善。城镇不断加强社会保障、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园区生产、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也促进了园区生产条件的革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资金和政策支持。城镇的多渠道、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为园内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各类优惠政策,在支持园内企业发展的同时,鼓励企业逐步向消耗少、污染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业转移。
——人力与技术支撑。园区产业集聚发展一般需要科工贸一体、产学研结合,城镇在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方面具有优势,形成了较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为园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
2.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
——促进产业集聚。园区建设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形成各具特色产业集群,在增强地方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同时,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相互融合,拓展了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空间,为城镇化加速发展提供条件。
——优化经济结构。随着产业集约化和特色化发展,园区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农业区发展可带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及相关服务业发展;工业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带动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有利于人口聚集。农业区带动农户从事设施农业及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业,吸纳更多的农民集聚,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工业区需大量产业工人、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人口的集聚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
(三)新型城镇化对工业园区发展的新要求
1.新型城镇化建设“五特征”。一是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不仅居者有其屋、劳者有其业,还有户籍改革和保障完善;二是有准确的定位和必要的产业支撑;三是坚持集约、紧凑、低碳;四是传承文脉、塑造特色和美丽;五是优化城镇布局,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2.新型城镇化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要求工业园区的发展必须升级。一是公共设施和服务必须升级,不只居者有其屋,还必须完善交通、学校、医院、社区、商业配套等城市功能要素,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使园区内集聚的外来人口能安居下来;二是产城融合发展必须注重园区的产业和功能定位,既要向现代新型产业靠拢,走集约化、低污染、低消耗的发展之路,又要与本地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文化特色来定位;三是注重环境的协调发展,既要注重功能、产业、生态、智慧等多方面统筹规划,也要加强环境的治理、改造,通过园区的美化、绿化,提升环境和谐度和人居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