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松 黎武 陈星 胡正生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和新阶段,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新疆工作提出了新理念、新要求,并做出了全面部署。要紧紧围绕此次会议精神,紧贴阿克陶实际,认真制订援疆“十三五”规划。
一、基本原则和思路
(一)基本原则
整合衔接。江西省的援疆资金要与中央、当地政府社会资金整合起来,集中资金办大事,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要拾遗补阙,对中央和自治区等未实施领域或支持力度不大而受援地自身难以解决的迫切困难和问题,援疆资金要积极主动介入。
适当超前。在当前严峻形势下,针对特殊的问题要采取超前或特殊的办法去解决。比如,双语教师紧缺,而整个教师队伍人员又多,有的地方超编或满编。要实事求是,积极进取,不等不拖,把握节奏,加快推进。李克强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就业是新疆最大的民生问题,而民生牵着民心。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帮助新疆各族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他们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统筹兼顾。推进援疆工作任务重、情况复杂,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又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既要立足于推动当前工作,又要着眼于实现长远目标,循序渐进。同时,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力求实效。
(二)基本思路
在中央、自治区和江西多年的支持下,阿克陶县很多硬件设施建设基本达到甚至超过内地水平,今后援疆支持应突出:
三个注重。围绕民族团结这个根本问题,更加注重如人才培养、引进,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等软件建设,更加注重就业创业等社会稳定问题,更加注重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等长治久安问题。
三个倾斜。按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及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领域,坚持援疆资金项目安排向基层倾斜,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困难人口倾斜,实现精准援助。
足额安排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根据2014年6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意见》(中发〔2014〕5号)精神,提出“对南疆四地州实行特殊扶持政策”“落实好免除公益性项目地县两级地方配套资金政策,免除部分由中央和自治区承担”。2014年8月31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的要求精神,在统筹中央和其他渠道资金的基础上,江西省援疆资金须补足补齐学校建设需要,尽量不需当地配套资金。同时,既要安排主体工程资金,还要考虑附属设施建设资金,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现象。为体现受援地政府的责任,地方仍要承担拆迁的资金,但可以给予适当补助。
二、援疆资金推进双语教育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推行双语教育是千秋大业,关系到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和民族团结,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刻不容缓。按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努力实现学生成长在学校、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的目标。
(一)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中发〔2014〕5号文件提出:全力支持南疆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办学质量,完善学校设点布局,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以乡镇为单位,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全县乡镇适度集中办学与就近办学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在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实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调整中小学布局,牧区所有中小学全部到县城入学,重点建设好县三中和小白杨小学,农区调整中小学布局,在玉麦、皮拉勒乡、巴仁乡等3个乡镇建寄宿制中小学,其他乡镇主要安排小学或教学点和幼儿园,全面布局双语幼儿园,真正实现学生成长在学校、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的目标。
1.将第三中学扩建部分和学校附属设施建设纳入下一个援疆综合规划,推动第三中学建设。按照江西援疆2011-2015年综合规划,分别建设综合楼、男生宿舍楼、女生宿舍楼、食堂及浴室等4个主体建筑,面积3.07万平方米。目前规划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目前已建成1.26万平方米综合教学楼,共有40间普通教室和各种功能室;男生宿舍楼及女生宿舍楼已完成工程招标,正处于拆迁阶段。根据实际需要,第三中学建设项目如没有中央、自治区或克拉玛依等援助的情况下,在制定2016-2020年综合规划时,应将第三中学扩建部分和学校附属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之中,作为江西全额援疆的重要项目。据县教育局初步测算,除扩建部分外,配套设施需投资1070万元,其中教学仪器300万元,校园硬化420万元,绿化100万元,围墙和大门130万元,校园网络化建设120万元。
2.将小白杨双语小学、胡杨双语小学相关附属设施建设纳入下一个援疆综合规划。小白杨双语小学项目即将投入使用,但由于援疆资金中未涉及附属工程建设资金,目前学校只有主体教学楼已投入使用,附属设施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实施,缺少硬化资金260万元,绿化资金60万元,围墙及大门资金85万元。建议将附属设施资金405万元列入下一个五年援疆规划。将实验中学现有校舍改建为“阿克陶县胡杨双语小学”,学校相关附属设施建设可纳入下一个援疆综合规划。
(二)加强双语教育硬件建设和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根据阿克陶县实际需要,在建设一批义务教育双语寄宿制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基础上,配合中央、自治区等资金,安排江西省援疆资金配置教学实验仪器和双语图书,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着力建设示范幼儿园,推动双语教育和学前教育发展。
1.积极发展学前双语教育。在国家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未能覆盖的地方,根据需要,安排江西省援疆资金改造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的校舍,依托乡、村小学举办双语幼儿园或学前班。同时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在江西省援建7个幼儿园的基础上,安排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双语幼儿园,据县教育局统计,需安排48所幼儿园,配合中央和自治区支持,五年内实现全县所有乡村“全覆盖”。积极开展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双语幼儿园,努力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双语教育体系。
2.着力建设好教师周转房。针对新增双语教师情况,加快农村学校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双语教师生活条件。
3.加强双语教学资源建设。安排援疆资金帮助受援地阿克陶县建设幼儿园双语图书角和中小学双语图书馆(室)。
4.积极推进双语现代远程教育。配合中央资金,安排江西省援疆资金,扶持中小学计算机教室项目和“班班通”项目建设,为全县双语教学班配备“班班通”设备,实现远程直播课堂进教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远程教育资源。加强新疆教育电视台和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建设,促进电视课程制作和远程教学研究,开设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数字频道。
(三)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举,壮大双语教师队伍
按照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滚动推进的方针,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其中,采取鼓励措施引导内地人才来疆教书是缓解双语教师紧缺所必需,也为南疆民族人口结构优化做贡献。有更多的汉族同志掌握民语是新疆,特别是南疆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一种重要资源。
1.培养和引进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针对阿克陶县符合培训条件,特别是具备一定汉语基础的教师越来越少,培训难度明显增加,许多少数民族教师不可能通过培训实现转型这种情况,要通过多种形式增加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一是培养受援地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二是在内地大量公开招聘汉语教师,进行两年双语免费强化培训合格后上岗。三是在内地师范类学院定向培养民语后到阿克陶来教书。中发〔2014〕5号文件明确提出:“新疆双语教师特岗计划”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统一招聘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享受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三年聘期结束后,考核合格自愿留任的,有空编的直接入编,满编或超编的,纳入当地教师队伍,超编问题通过增加人才储备编制和自然减员等方式解决,工资纳入当地财政统发。
2.实施“369”工程引进江西人才援疆助教。从2016年起,根据阿克陶县实际需要,江西可每年专门招聘一批大学毕业生,免费培训民语两年合格后,须在疆教书满三年即可纳入江西正式编制教师,工资纳入江西财政统发,据个人自愿返赣或继续留疆教书;如在疆教书满六年的,返赣后可保留在疆的一半边艰补贴;如满九年的,返赣后可全额保留在疆边艰补贴;如愿留在克州阿克陶的,编入当地正式教师。
培训费纳入双语教师培训项目,两年培训期间参照新疆大学生村官标准给予相应待遇,由援疆资金解决;在疆教书前三年享受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由援疆资金解决或根据新疆政策由受援地聘任纳入当地财政统发;在疆教书四至九年期间,纳入江西省统一组织的援疆教师管理,享受相关待遇。
教师返赣后新增加的边艰补贴的70%由援疆资金解决,该块补贴执行至江西省资金援疆政策结束为止;返赣教师新增边艰补贴的30%按其隶属关系由江西各级财政负担,该块补贴执行时间至教师本人退休为止。
对于自愿留疆的,每年用援疆资金奖励相当其半年边艰补贴用于其自身素质提升,这块奖励执行至江西省资金援疆政策结束为止。如存在超编情况,根据当地政策,纳入“新疆双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资由当地财政统发或先由援疆资金解决,待其自然减员后纳入当地正式编制。
实行该工程,除培训费外,如招聘30人,按每人8万元待遇计算,前五年每年需安排援疆资金240万元。其后每年援疆资金承担的部分边艰补贴不超过50万元。
3.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摸清教师队伍情况,合理安排培训与转岗。在“十三五”规划中,增加双语教师培训项目、双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开发建设双语教师培训资源库。每年安排500万元援疆资金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
继续实施“双语”教学骨干赴赣跟班助教培训。每年继续派遣若干名农牧区中小学、幼儿园可塑性强、汉语基础好、责任心强、可堪大任的双语教师到江西省跟班学习培训一个月,按照“按需定学、学以致用”的原则,对培训教师进行学科课程、班主任管理培训。
继续实施高中“双语”教学骨干赴赣跟班听课培训。每年由县实验中学和县一中在数理化科目中各派遣若干名可塑性强、汉语基础好、责任心强、可堪大任的教师到江西省莲塘一中跟班听课培训一年。
对受援地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定期免费培训和学习,使他们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适应双语教育的要求。
4.加大支教力度。根据受援地克州阿克陶的需要扩大江西省教师支教规模。按照江西省教育厅和克州教育局共建协议,创建“江西班”品牌,选拔优秀教师,增加支教人数。开展江西省师范院校实习支教活动并不断扩大支教规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扩大大学生赴受援地农村中小学开展双语教育志愿行动规模。依托江西省对口支援阿克陶县支教教师的资源优势,采取讲座、理论培训、专业知识培训、观摩示范课、结对帮扶等方式对受援地教师展开培训。
(四)调动各方积极性,提升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
1.继续推行“双语”优教优学“十百千”奖励工程,形成尊师重教促学氛围,提高双语教育水平。2014年在全县实施“江西援疆‘双语’优教优学‘十百千’奖励工程”,即:一是每年对全县普通高考成绩前十名的学生进行奖励;二是每年对“双语”教学成绩优异的一百名教师进行奖励;三是每年对“双语”学习成绩优秀、品学兼优的一千名中小学生进行奖励。“十三五”规划要继续推行该工程并不断完善和提高奖励标准。
2.推行奖励政策,鼓励学生进入双语班或汉语班学习。从2016年起,初次进入小学一年级或初中一年级模式二教学的双语班或汉语班学习的适龄学生(不分民族),每人一次性奖励600元。一人一次,不重复。按每年符合条件的新生入学人数5000人计算,需要300万元。同时,考虑2016年以前已经进入模式二教学的双语班和汉语班学习的学生,对全县中小学模式二教学的双语班和汉语班2016年秋季在校生每人给予一次性奖励600元。按2014年模式二双语教育人数6373人计算,需要约400万元。2016年两项共计700万元。2017年起每年仅需前一项资金300万元。
3.鼓励汉族学生学习民语。在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上,大力培养当地民汉兼通的汉族学生。从2016起,对初次进入初一的汉族学生,如选修民语语文课程,经考试合格者,每人一次性奖励1000元,一人一次,不重复。按全县每年300人计算,年均需要30万元。民语语文优秀的,纳入“双语”优教优学“十百千”工程给予奖励。
4.用援疆资金完善双语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严格实行双语教师资格制度,把好双语教师入口关。从2016年起,连续五年对新聘任的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的,给予1000元奖励,每上升一个等级,每次奖励1000元。对新聘任的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民语水平等级考试达到相应标准的,也同样给予1000元奖励,每上升一个等级,每次奖励1000元。建立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年度考核机制,按照“‘十百千’双语教育工程”管理办法,对若干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对在学校工作多年、不适应双语教育工作要求的教师,调离双语教师岗位。按全县符合条件的双语教师2000人测算,起始年2016年需安排援疆资金200万元。其后年度等级上升人数和新增双语教师人数都不多,所需援疆资金不会超过50万元。
5.将当地宗教教义翻译为国家通用语言,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扫盲培训。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未接受过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的民族群众(不包括在校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扫盲培训,主要方式是把当地大多群众信仰的宗教教义翻译为国家通用语言来讲授。根据全县总人口测算,这类群体阿克陶约5万人,从2016年起,分五年培训,每年扫盲培训1万人,人均培训费及奖励费600元。每年费用600万元,五年总计3000万元。
6.用援疆资金激励各方积极推动双语教育发展。推行双语教育是新疆各级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当地落实问责制的基础上,安排援疆资金奖励全县各乡村、单位和相关人员,有利于全县双语教育的发展。从2016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00万元对双语入学率增幅大或者入学率高的乡村、单位和相关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7.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双语教育的舆论环境。在国家和新疆各地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宣传推进双语教育,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同时,从2016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200万元援疆资金支持举办双语教学研讨会、双语口语大赛、双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等相关活动。同时,安排专项资金,对当地母语为汉语的党政干部、医生等公职人员推行民语学习活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人事等行政强制措施基础上,适当采取经济手段,对民语水平等级考试达到相应标准的,给予1000元奖励,每上升一个等级,每次奖励1000元。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以及母语为汉语的党政干部、医生等公职人员关心、支持、参与双语教育的积极性。
三、援疆资金推进其他建设的建议
1.安排援疆资金推动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内生成长机制。从2016年起,每年对全县相应岗位获得农林、医护、会计、审计、统计、环保、工程等各类专业技术领域的初级职称或本科人员,每人一次性给予2000元奖励或补助;对获得中级职称或硕士的,给予4000元奖励或补助;对获得高级职称或博士或在该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给予6000元奖励或补助。
2.加强财务专业能力培训。将全县财务人员从业资格证培训纳入人才培训计划。从2016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50万元培训50名财务人员。在受援地举办两期培训,每期10~15天,聘请自治区及江西优秀培训师资进行授课,人均培训费用10000元。目前,县、乡两级机关事业单位财务人员400多人,但拥有从业资格证的只有150人左右(村级实行“村财乡管”,村一级没有会计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如果纳入既可提升机关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也可借此对社会企业从业财务人员以及希望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从业水平。2014年9月,克州财政、发改、审计在阿克陶县检查援疆项目中也发现一些单位财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3.加强审计专业能力培训。(1)积极引进人才,补充新鲜血液。可新增设审计干部到阿克陶县实地开展工作,一来可以对AO计算机审计技术运用等实地传授技能和经验,二来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2)本地审计干部“走出去”。每年可以派出阿克陶县审计干部到江西等地的审计机关实地进行财务、审计工作的学习、交流(时间方面可以适当延长),一来可以进一步开阔眼界,缓解工作压力,二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3)师徒结对,内外结合。利用江西等对口援疆的机会,采取师徒结对、内外结合的方式,将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与阿克陶县年轻干部进行师徒结对,实行以老带新、压担锻炼,一来可以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传帮带作用,二来也可以进一步激发阿克陶县年轻审计干部干好本职工作的热情,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4.拆迁费用纳入援建资金或给予一定比例补助。很多援建项目都涉及房屋拆迁问题,目前,拆迁费用是由县财政承担,由于县财力无法承担,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十三五”项目规划建议将拆迁费纳入项目规划,给予部分补助,既可减轻县财力压力,又能加快建设项目进度,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
5.安排援疆资金开展赣疆两地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发展。从2016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500万元组织两地文化互访演出、考察观光、结对交流等活动。
6.安排援疆资金组织援疆干部人才与受援地干部群众开展结对帮带活动。从2016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00万元实施“惠民连心”工程,充分发挥援疆干部人才工作队、建设队、宣传队的作用,增进援疆干部人才与当地基层干部、少数民族群众的深厚感情。
7.“两居”工程要雪中送炭,加强监管,真正惠及百姓。在安排定居兴牧和安居富民工程时,突出三个重点:加大对边境县乡和贫困户的支持力度;对边民在衔接中央等渠道基础上适当给予补助;对非边境区的边远山区视情况实施扶贫搬迁工程。由于两居工程涉及点多面广,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根据往年出现的问题,建议要规范管理,项目要招投标、档案要齐全,前指要组织联合检查组,定期不定期开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停拨资金,整改到位再拨付资金。
8.安排专项资金对江西省援疆干部人才进行民语培训,把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提出的“交流交往交融”要求落到实处。
9.支持建立环境监测站。近年来,阿克陶县大力发展工业,发展了大小20多家铅锌、钨钼等选矿企业,产生大量含有伴生矿的选矿尾渣,对生态环境形成巨大潜在威胁。2013年,阿克陶县江西工业园被命名为自治区级工业园,重点打造黑色及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和相关产业链,大量含重金属废水对地下水造成巨大压力。目前,阿克陶县在环境保护工作上,一方面,还存在重发展、轻环保意识。很多企业来阿克陶县发展都是短期抢夺矿产资源,挖一桶金便走人,留下一滩尾矿无人处理。另一方面,阿克县环保局尚无废水、土壤、废气监测场地,更无相应监测设备,环保监测能力无从谈起,对企业是否超标排污缺乏科学依据。建议安排710万元建立阿克陶县环境监测站,为科学执法提供有效依据。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西部地区三级站标准,监测监察执法业务用房需要790万元,配备300万元监测仪器设备,其中争取环保部380万元,援疆资金710万元。
10.建立在赣新疆籍流浪儿童留赣入学机制。新疆籍流浪儿童大多数为被拐儿童,被救助返送回疆多数难以融入社会,或复被拐卖。加之未曾接受正规教育,被拐卖、遭严厉非法管制,对社会充满敌意,建议救助站将其继续留在江西入学,接受正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