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考题分析
考情分析:
从近五年的考试分数分布表可以发现,从分值来看,考试分值在整个试卷中的比重一直非常低,只在2012年出现过两道选择题,其他年份均未考查本章内容。就师德部分来看,本章属于次要章节。具体来说:
选择题。2012年考查了师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与途径主要是职前与职后结合和师德建设最根本之处是道德性二个知识要点。
主观题。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过任何形式的主观题。
应考攻略: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本章属于次要章节,选择题往往是本章考查知识点的首选。因此在复习应考过程中,师德修养的方法和师德建设的根本性等考点内容。
本部分典型过关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德育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育要体现一定社会的要求
B。德育必须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
C。德育是内化与外化的统一过程
D。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2.小德育即狭义的德育,是指()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心理教育
3.小学德育要以()为主,兼顾其他教育。
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心理教育
4.我国的德育是“大德育”,包含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以下不属于政治教育范畴的是()
A。爱国主义教育
B。劳动教育
C。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D。阶级教育
5.“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属于()
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心理教育
6.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意志、品格”的教育是()
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心理教育
7.()最终目标是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心理教育
8.实现我国教育目的基础和保障是()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9.中小学德育中最重要的教育内容是()
A。集体主义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民主与法制教育
D。道德品格教育
10.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指导德育总方向的是()
A。德育总目标
B。道德教育目标
C。思想教育目标
D。法制教育目标
11.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A。德育目标
B。德育规律
C。德育原则
D。德育内容
12.道德教育目标可以划分三个层次,分别为()
A。公德教育目标、私德教育目标、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B。公德教育目标、私德教育目标、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C。公德教育目标、私德教育目标、理想教育目标
D。公德教育目标、私德教育目标、健全人格教育目标
13.我国现行的德育目标注意到了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的统一,这体现了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
A。基础性
B。层次性
C。稳定性
D。全面性
14.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实现的中介是()
A。人生理想
B。职业理想
C。家庭理想
D。社会实践
15.《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的是()
A。集体主义教育
B。世界观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心理品质教育
16.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原则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民主与法制教育
D。道德品格教育
17.德育指导思想中的首要因素是()
A。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标
D。德育原则
18.决定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是()
A。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标
D。时代特征
19.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国”指()
A。爱国家
B。爱社会主义
C。爱祖国
D。爱人民
20.()的内容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辅导
A。道德教育
B。思想教育
C。政治教育
D。心理教育
21.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途径
B。基础
C。重要环节
D。出发点
22.一个具体的德育内容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要求体现了德育的()
A。基础性
B。全面性
C。层次性
D。变革性
23.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以下论述错误的是()
A。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与政府
B。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并不对立
C。重视少数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D。爱国主义教育应该要教育学生正视自己国家的缺陷与阴暗面
24.德育目标的作用有()
A。导向、选择、激励、标准
B。导向、选择、激励、预示
C。导向、选择、激励、协调
D。选择、激励、控制、调整
25.以下属于德育中的思想教育范畴的是()
A。劳动教育
B。阶级教育
C。社会科学教育
D。爱国主义教育
26.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做出的设想和规定是()
A。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标
D。德育原则
27.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受教育者
B。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2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29.德育过程的最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德育方法的矛盾
30.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31.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32.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关键作用,并且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3.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C。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34.推动个体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心理内部矛盾
B。活动
C。自主性
D。主动参与
35.学生品德结构中起处于基础性地位的是()
A。道德情感
B。道德行为
C。道德认识
D。道德意志
36.德育过程是一种()
A。教育活动过程
B。品德发展过程
C。品德形成过程
D。矛盾运动过程
37.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和源泉是()
A。矛盾
B。活动与交往
C。道德认知
D。道德行为
38.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要素中,起维持作用的是()
A。知
B。情
C。意
D。行
39.德育过程的四要素中对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观行为起催化作用的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40.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中的受教育者是德育过程中的()
A。主体
B。客体
C。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D。既不是主体,又不是客体
41.德育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A。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
B。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42.用以实施德育的具体材料是()
A。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标
D。德育原则
43.个体形成和发展品德的源泉和基础是()
A。学习
B。实践
C。自我修炼
D。慎独
4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是()
A。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目标
D。德育原则
45.“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所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A。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
B。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46.要求德育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德育的()
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7.教师要能够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使得这些学生慢慢地克服了自己的不良习惯。这体现了德育的()
A。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长善救失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8.“5+2=0”现象是目前德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德育应该要坚持()
A。疏导性原则
B。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49.班主任张老师总是能够创造条件把班上后进生李宏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入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他在实施德育时善于运用()
A。疏导性原则
B。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50.在实施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提要
B。导向性原则
C。疏导性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疏导性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2.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疏导性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3.孔子的学生颜回曾经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C。疏导性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4.下列选项没有贯彻长善救失原则要求的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讲明道理,
C。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自我教育
D。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5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政治课教学
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6.德育实施中的“三育人”途径不包括()
A。教学育人
B。服务育人
C。管理育人
D。教书育人
57.教育者为传递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的各种路径的总称即()
A。德育内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途径
D。德育原则
58.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孔子
59.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疏导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60.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锻炼法
B。实践法
C。示范法
D。说服法
61.学校积极开展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属于()德育途径
A。教学育人
B。合力育人
C。群团组织育人
D。活动育人
62.中小学开学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属于()德育途径
A。活动育人
B。合力育人
C。群团组织育人
D。教书育人
63.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奖惩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64.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参观井冈山历史博物馆,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法
B。说服法
C。评价法
D。陶冶法
65.张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组织他们去观看了一场画展。他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锻炼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66.某校邀请某市法制部门的人员来学校为同学进行了关于加强法制学习的报告,这在德育中属于()
A。锻炼法
B。说服法
C。榜样法
D。陶冶法
67.通过委托学生担任课代表、办墙报、布置教室、筹备晚会节目等来发展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锻炼法
B。说服法
C。榜样法
D。陶冶法
68.某教师通过净化班级班风来培养学生的品质,这位老师主要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69.榜样法是德育中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榜样法是侧重于发展学生道德行为的方法
B。榜样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是榜样的塑造要高大与完美
C。学生本人不能当作自己的榜样
D。德育中一旦引入了榜样,它对学生德性成长一定会产生积极作用
70.运用奖励与惩罚的方法属于()
A。自我教育法
B。陶冶法
C。品德评价法
D。榜样法
71.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A。陶冶法
B。自我教育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72.德育教育的认知模式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班杜拉
C。克伯屈
D。彼得·麦克费尔
73.强调榜样示范作用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74.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关键是()
A。自我教育
B。实施奖励
C。实施惩罚
D。运用陶冶
7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利用()来进行德育的。
A。锻炼法
B。陶冶法
C。榜样法
D。说服法
76.中小学德育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77.师德规范包含了很多范畴,其中被认为是师德的根本的是()
A。教书育人
B。关爱学生
C。爱岗敬业
D。为人师表
78.某教师在课堂上搞“假教”,同时,他又向学生和家长宣称参与他组织的课外培训和家教班可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这位教师违背了师德中的()
A。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
C。爱岗敬业
D。为人师表
79.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
A。爱岗敬业
B。教书育人
C。关爱学生
D。终身学习
80.某教师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位教师违背了师德中的()
A。教书育人
B。关爱学生
C。爱岗敬业
D。为人师表
81.一位教师不仅能够安贫乐教,甘为人梯,而且能够把自己当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反映了他具有何种师德()
A。关爱学生
B。终身学习
C。教书育人
D。爱岗敬业
82.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布于()
A。1991年
B。1997年
C。2008年
D。2014年
83.《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公布于()
A。2011年
B。2012年
C。2013年
D。2014年
84.通过写反思日记的形式来加强师德教育,属于师德教育中的()
A。自我修养
B。实践
C。慎独
D。反省
85.在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中,有许多“名师”,学校会安排他们对年轻的工作进行示范与指导。这属于师德教育的()
A。实践
B。拜师
C。反省
D。慎独
二、简答题
1.德育目标的作用。
2.简述新时期我国德育目标的特征。
3.简述德育的意义。
4.简述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
5.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6.简述爱国主义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7.简述集体主义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
8.简述加强理想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9.简述知情意行的关系。
10.简述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原因。
11.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与交往的特点。
12.简述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13.简述贯彻疏导性原则的要求。
14.简述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15.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原则的要求。
16.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要求。
17.简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18.简述说服教育法的内涵与注意的要求。
19.简述运用榜样示范法的内涵与注意的要求。
20.简述运用实际锻炼法的内涵与注意的要求。
21.简述运用情感陶冶法的内涵与注意的要求。
22.简述运用自我教育法的内涵与注意的要求。
23.简述运用品德评价法的内涵与注意的要求。
24.简述师德规范中的核心内容。
25.简述2008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三、判断分析题
德育方法就是教师施教传道的方法。
四、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谈谈学校德育过程如何运用德育的规律。
2.请结合实际,论述加强师德教育的必要性。
3.试述师德教育的途径。
五、案例分析题
1.杨阳同学有许多毛病,以前的老师对他束手无策。新接手的班主任陈老师认为,杨阳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阳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点头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到哪里都先考虑别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愿你能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听了老师的话,杨阳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阳不断地进步。
请运用你所学过的德育知识分析上述案例。
2.语文课上,有个学生总是喜欢跟周围同学讲话,交头接耳。语文老师多次提醒、制止他,但总是无济于事。时间长了,语文老师开始责骂、讥讽、奚落他,有时候也惩罚他。渐渐地,这个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老师产生了极度的厌恶感,最后出现了厌学情绪。家长找老师询问原因,老师说:“我严格要求学生有什么错?”
请你根据德育原则分析,这个老师的做法有错吗,为什么?
3.有个学生,在老师上课板书时,常用两手食指敲打桌沿,发出“哒哒”的响声。虽然有老师警告说查出来要处分,可总是禁而不绝。后来,一位音乐老师找到了这个学生。他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批评和处分。出乎预料的是,老师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笑着说:“你参加乐队打鼓,好吗?”学生愣了,以为老师讽刺他,不敢答话。老师接着说:“学生乐队缺一名鼓手,我觉得你够条件。但是,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学生点点头,泪水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后来,这个学生敲鼓进步很快,上课也不再敲桌沿了。
请运用你所学过的德育知识分析上述案例。
4.在接手三年级的一个新班后,我发现班里有个比较“特别”的孩子:他不仅性格孤僻,而且几乎与班上所有同学发生过摩擦。经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不高,父亲是某娱乐场所的部门经理,性格暴躁,母亲因不堪忍受父亲的个性,在孩子4岁时与孩子父亲离婚。父母离异后,爷爷奶奶非常疼爱孙子,在物质生活上尽量满足他。通过家访,我发现这个孩子家的VCD片几乎都是有关枪战、爆炸、打斗等暴力影片,他说自己也最喜欢看暴力电视节目。针对这些情况,我婉转而客观地与家长分析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个性形成影响较大,孩子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可及时进行干预以帮助其矫正。经过协商,他父亲与爷爷奶奶表示愿意支持、配合对孩子的教育,一是决不打骂孩子,二是尽量限制孩子观看暴力影片,三是尽可能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我们通过合理宣泄、榜样示范等对他进行教育疏导。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发现,他的转变很大,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还交上了几个好朋友。
请运用你所学过的德育知识分析上述案例。
5.杨老师是某中学化学教师,年近六十。他为人谦和,对工作特别认真。杨老师家住校内,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来到办公室,打扫完卫生之后,不是看书,就是把头天批改的作业再翻阅一遍。他不是班主任,但对班上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简直就像一本“学生情况的活字典”。他喜欢找学生谈心,学生也喜欢找他谈心。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不吃苦,今后更吃苦;现在能吃苦,今后不怕苦。”他还经常请班上的特困学生到家里“喝汤”,改善伙食,以增强营养。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进行分析。
本部分典型过关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D“详解”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取言传、身教等方式,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道德、思想、政治、法制和心理等方面素质的教育活动。我国的德育是大德育,也称作广义的德育。“大德育”认为,德育除了道德教育之外,还包含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因此,本题选D。
2.C“详解”德育有“小德育”与“大德育”之分。“小德育”也称作狭义的德育,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西方大多数国家都是这样理解的。因此,本题选C。
3.A“详解”一般来说,小学德育与其他阶段的德育相比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的特点。由此,小学德育还是应该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基础性品格为主要目标。所谓基础性品格也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所以,小学德育要以道德教育为主,兼顾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因此,本题选A。
4.B“详解”政治教育主要是对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国际关系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让学生能够认识和认同某种政治机构和政党理念。我国德育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社会主义制度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就是政治教育的范畴。选项C中的劳动教育不属于政治教育范畴。因此,本题选B。
5.C“详解”政治教育主要是对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国际关系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小学德育纲要》中的“热爱祖国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等是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学德育大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等内容属于政治教育。因此,本题选C。
6.A“详解”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之间的关系的教育。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要把道德规范内化到学生的内心,变成是人格的一部分。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和“文明礼貌教育”等就是道德教育的内容。因此,本题选A。
7.B“详解”思想教育就是试图通过某一类思想去武装和占领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站在如此这般的立场去“思”、去“想”。而其最终目标是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本题选B。
8.A“详解”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前提条件,通过实施德育从而能够使我国的教育目的得到全面的贯彻。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与统率。只有实施了德育,教育目的才有可能得到全面的实现。因此,本题选A。
9.B“详解”在《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中,爱国主义教育都处于核心的地位。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还特别颁布过《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我国学校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本题选B。
10.A“详解”德育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较之分目标来说具有唯一性或统一性的特征。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它能为学校德育实践指明根本方向。因此,本题选A。
11.A“详解”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因此,本题选A。
12.B“详解”道德教育目标则可以划分为公德教育目标、私德教育目标、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因此,本题选B。
13.D“详解”现行的德育目标注意到了社会要求和个人发展的统一。如德育纲要中有相当部分强调个体道德观念、个性心理品质、个人的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个人责任感、个体理想等方面的教育。这就扭转了过去德育目标中过分关注社会要求的片面性。因此,本题选D。
14.B“详解”一般来说,理想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三个方面。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生活理想是理想结构中的基础,职业理想建立生活理想的基础之上。而职业理想是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实现的中介。社会理想则是生活与职业理想的方向指导。因此,本题选B。
15.C“详解”在《小学德育纲要》与《中学德育大纲》中,爱国主义教育都处于核心的地位。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我国学校德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本题选C。
16.A“详解”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它要求人们在处理自己与集体的关系时,要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就是要求用集体主义的观点来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使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同时,能够让他们自觉地用集体主义的理念来调节自己的一言一行。因此,本题选A。
17.C“详解”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德育目标是德育指导思想中的首要因素。因此,本题选C。
18.A“详解”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一是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本题选A。
19.C“详解”祖国和国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祖国是地理的、历史的和文化的概念;而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在阶级社会中,它是统治阶级的代表,总是与阶级统治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所说的爱国主义教育,其中的“国”只能是指爱祖国。因此,本题选C。
20.D“详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辅导。因此,本题选D。
21.D“详解”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因此,本题选D。
22.C“详解”现行的德育纲要注意到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它既有总的德育目标,也有分阶段的子目标,而且每一个具体的德育内容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这体现了德育的层次性。因此,本题选C。
23.A“详解”首先,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祖国与爱国家相对区分开来,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国”是指爱祖国。其次,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结合起来。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那种能够正视祖国危机,敢于揭露祖国缺陷与不足的个体。再次,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因此,本题选A。
24.C“详解”德育目标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导向作用、选择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控制和评价功能。因此,本题选C。
25.A“详解”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社会科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想教育主要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和自觉纪律教育。因此,本题选A。
26.C“详解”所谓德育目标就是对德育要培养学生具有何种品质所作出的设想和规定。换言之,就是要通过学校德育过程能够使学生的道德境界提升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的问题。因此,本题选C。
27.B“详解”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它是德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本题选B。
28.D“详解”知、情、意、行依次进行是学生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实际上,品德发展具有多开端性,既可以从知到行,也可以从行到知,或者从情开始兼之以知和行。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可能更多地要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因此,本题选D。
29.B“详解”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是外在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因此,本题选B。
30.B“详解”活动和交往既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条件,是衡量和检验思想品德的试金石。因此,本题选B。
31.C“详解”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故本题选C。
32.D“详解”道德行为是一个人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支配下的实践,是个体品德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它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关键的作用。一个人品德怎么样,最终还是要靠他的道德行为来得以体现。因此,本题选D。
33.C“详解”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它包含了最基本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要素。而教育者施加影响必须要借助一定的中介物,这些中介主要有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因此,本题选C。
34.A“详解”德育过程中最基本的矛盾是外在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同时,心理内部矛盾也是推动个体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本题选A。
35.C“详解”道德认识是指对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理解与掌握。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因此,本题选C。
36.A“详解”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的过程,它强调的是教育者如何把一定社会的道德、思想和政治等转化为学生个体品德的过程。因此,本题选A。
37.B“详解”道德认知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道德情况与道德行为的基础,故不能选道德认知。活动和交往既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条件,是衡量和检验思想品德的试金石。因此,本题选B。
38.C“详解”道德意志是人们为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它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C。
39.C“详解”道德情感是个体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因此,本题选C。
40.C“详解”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对象,包含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也是德育的主体。因此,本题选C。
41.C“详解”“学生品德长期性和反复性”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有: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发展他们的品德;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因此,本题选C。
42.A“详解”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因此,本题选A。
43.B“详解”活动和交往既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条件,是衡量和检验思想品德的试金石。学习和自我修炼都能提高个体的品德水平,但个体形成和发展品德的源泉还在于活动与交往,即实践。因此,本题选B。
44.B“详解”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和内化德育内容,使之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质。因此,本题选B。
45.B“详解”“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这一规律对德育开展提出的要求有:外在的道德要求要考虑学生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要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因此,本题选B。
46.B“详解”疏导性原则要求德育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德育原则的提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因此,本题选B。
47.C“详解”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从这一意义上看,长善救失就是让学生自己克服自己缺点,自己超越自己。这一德育原则的提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因此,本题选C。
48.D“详解”“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以发挥整体影响的教育作用。“5”反映的是学校教育,“2”反映了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必须形成教育合力,否则就无法实现教育目的。因此,本题选D。
49.A“详解”疏导性原则要求德育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班主任老师运用正确的方法,固执得导、循循善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符合疏导性原则。因此,本题选A。
50.B“详解”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因此,本题选B。
51.A“详解”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德育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特点和道德状况灵活地提出各项教育要求,选用恰当的内容和方法。我国古代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区别性的教育,这就是运用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A。
52.B“详解”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统一、相结合。因此,本题选B。
53.C“详解”疏导性原则要求德育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颜回的话强调的是孔子施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因此,本题选C。
54.B“详解”长善救失原则注意事项包括: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B选项是疏导性原则的要求。因此,本题选B。
55.C“详解”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经。它包括品德课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因此,本题选C。
56.A“详解”德育实施中的“三育人”主要是指教职工主导的育人途径,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因此,本题选A。
57.C“详解”德育途径是指教育者为传递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的各种路径(渠道)的总称,由参与者、方法、手段等要素组成。德育途径与德育方法、德育手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德育途径是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确定的路径,而方法是指在某种途径中可以具体采用的方式和办法,手段是在某种途径和方法中具体借助的载体。因此,本题选C。
58.A“详解”各科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各科教学中都蕴含着重要的德育因素。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实质说明了这一道理。因此,本题选A。
59.D“详解”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又要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从而使学生易于接受和内化道德要求。这一原则的提出也符合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因此,本题选D。
60.D“详解”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道德观点的方法。说服法的形式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参观、访问、调查等。因此,本题选D。
61.C“详解”学校要积极开展党团活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少先队、共青团和党组织是学校德育工作重要的组织体系和保障,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开展活动,做好大中小学德育工作。因此,本题选C。
62.A“详解”学校要积极开展各阶段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德育效果。如中小学校举行隆重的开学和毕业典礼,培养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感;利用重大节庆日举行升旗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都属于活动育人的德育途径。因此,本题选A。
63.A“详解”奖惩法包括奖励与惩罚。奖励是对学生优良品德进行肯定性评价,这是一种正强化,用以巩固和发展已有的优良思想品德行为;惩罚是对学生的不良品德进行否定性评价,这是一种负强化,用以克服和纠正不良的思想品德行为。老师采用方法属于奖惩法中的奖励,这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因此,本题选A。
64.B“详解”说服法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语言文字说服,二是事实说服。说服法的形式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参观、访问、调查等。因此,本题选B。
65.C“详解”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灵得到完善的一种方法。陶冶包含人格感化、环境熏陶、艺术浸染。本题中老师组织学生观看画展属于陶冶法中的艺术浸染。因此,本题选C。
66.B“详解”说服法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语言文字说服,二是事实说服。说服法的形式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参观、访问、调查等。因此,本题选B。
67.A“详解”锻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锻炼包括行为训练、社会实践、娱乐或休闲活动、委托任务。委托学生担任课代表、办墙报、布置教室、筹备晚会节目、完成某项特定的社区工作等。本题中属于锻炼法中的委托任务。因此,本题选A。
68.C“详解”陶冶包含人格感化、环境熏陶、艺术浸染。本题中老师通过净化班风来培养学生的品质,属于陶冶法中的环境熏陶。因此,本题选C。
69.A“详解”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选取的榜样要让人真实可信,强调榜样的高大与完美是不可能性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B不正确;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多了解光环后面的艰辛与努力,否则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D也不正确;学生本人也可以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自我教育、自我反省,所以C不正确。因此,本题选A。
70.C“详解”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品德水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步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品德评价法的方式主要有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因此,本题选C。
71.B“详解”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是指通过对成长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将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种评价方式。学生成长记录袋主体从教师转向了学生,将评价标准从知识转向了能力。因此,本题选B。
72.A“详解”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这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因此,本题选A。
73.D“详解”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模仿模式。认知模式重知,体谅模式重情,社会模仿模式重行。其中社会模仿模式由美国学者班杜拉提出来,他强调个体的观察学习过程就是通过个体观察榜样的不同示范而进行的。因此,本题选D。
74.A“详解”自我教育法是指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下,根据道德教育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之心,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不断完善自身品德的方法。自我教育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关键,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本题选A。
75.C“详解”社会模仿模式由美国学者班杜拉提出来,他强调个体的观察学习过程就是通过个体观察榜样的不同示范而进行的。学习者通过这种榜样观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因此,本题选C。
76.A“详解”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道德观点的方法。这一方法在德育中运用最为广泛。因此,本题选A。
77.C“详解”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包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其中爱岗敬业是师德的根本;教书育人是师德的载体;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支柱。因此,本题选C。
78.D“详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规范要求教师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课外向学生收取补课费的行为已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规范要求。因此,本题选D。
79.D“详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本题选D。
80.A“详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教书育人的规范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因此,本题选A。
81.D“详解”爱岗敬业是师德的根本。爱岗敬业是对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教师职业自不例外。它要求教师忠于职守,尽心尽力;献身教育,甘为人梯。一位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不仅能够安贫乐教,而且能够把自己当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因此,本题选D。
82.C“详解”我国先后颁布了四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最新的公布于2008年9月1日公布。因此,本题选C。
83.D“详解”《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于2014年1月11日公布。因此,本题选D。
84.D“详解”所谓反省就是通过自我批评、自我解剖,以求达到自我否定、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这是教师加强和提升师德修养的较好途径。写反思日记就是教师把教育情境中所发生的事情、自己的所作所为,学生的反应等记录来,而后进行反思。因此,本题选D。
85.B“详解”所谓拜师就是通过在自己的工作职场中,师徒结对和示范引领的途径来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因此,本题选B。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1)导向作用,德育目标指引着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发展方向;(2)选择作用,德育目标是德育指导思想中的首要因素;(3)协调作用,在整个德育过程中,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协调一致,才能取得很好德育效果;(4)激励作用,德育目标,会不断地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积极地、自觉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5)控制和评价功能,在整个德育过程,教育者是通过德育目标对德育活动进行控制的。
2.“参考答案”(1)强调基础性;(2)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3)注意了德育的层次性;(4)注重社会要求与个人要求的结合,具有全面性;(5)注重稳定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3.“参考答案”(1)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前提条件;(2)德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政治公民奠定了基础;(3)德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4.“参考答案”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一是德育目标,它决定德育内容;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参考答案”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基本任务主要有三项:一是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二是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人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三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6.“参考答案”(1)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爱祖国与爱国家相对区分开来;(2)爱国主义教育要把民族自豪感与危机感结合起来;(3)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联系起来;(4)培养学生理性爱国意识;(5)爱国主义教育要体现层次性。
7.“参考答案”(1)要从理论上明确集体主义教育中的“集体”是“真集体”,而非“假集体”;(2)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人利益;(3)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要肯定个人主义的价值。
8.“参考答案”(1)首先,要避免对三大理想作分裂式教育。原因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本来就是不可分离的;(2)理想教育要注重理想的层次性。人生理想可以划分阶段层次。不分层次来加强理想教育,有可能导致理想的好高骛远,最终很难实现理想。
9.“参考答案”品德结构中的知、情、意、行四者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完整的品德发展必然是知、情、意、行四者的共同发展。(1)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基础;(2)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3)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4)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客观标准它在品德结构中处于关键的作用。
10.“参考答案”(1)德育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发展过程;(2)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和不稳定性;(3)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能拔苗助长;(4)教育影响的不一致阻碍了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
11.“参考答案”(1)活动和交往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2)活动和交往具有鲜明的教育性;(3)活动和交往具有多样性;(4)活动和交往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12.“参考答案”德育过程包含了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1)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它是德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对象,包含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也是德育的主体;(3)德育内容是用以实施德育的具体材料。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德育目标确定的,它具有一定的范围和层次;(4)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
13.“参考答案”疏导性原则要求德育要善于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具体包括三点:第一,讲明道理,疏通思想;第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第三,以表扬、激励为主。
14.“参考答案”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德育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个人特点和道德状况灵活地提出各项教育要求,选用恰当的内容和方法。具体包括三点:第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第二,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与现有的道德状况有的放矢地加以教育;第三,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施教。
15.“参考答案”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具体包括三点:第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第二,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三,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16.“参考答案”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以发挥整体影响的教育作用。具体包括三点:第一,要建立教师德育共同体,使校内德育影响一致和连贯;第二,对每一学生个体的教育要一致和前后连贯;第三,努力做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各方面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尽可能地达到最佳状态。
17.“参考答案”(1)课程德育途径;(2)“三育人”途径;(3)活动育人途径;(4)合力育人途径;(5)群团组织育人途径。
18.“参考答案”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道德观点的方法。(1)建立平等的交往关系;(2)创造自由对话的情境;(3)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
19.“参考答案”榜样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去影响学生的方法。促使榜样发挥作用的心理机制是模仿。(1)增强榜样的可信度;(2)遵循个体模仿行为的发展规律;(3)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教育策略。
20.“参考答案”实际锻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形成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方法。(1)重视活动的主体性;(2)广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3)与日常行为管理相结合。
21.“参考答案”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灵得到完善的一种方法。(1)注意实施过程的隐蔽性;(2)加强讲授与陶冶的有机结合;(3)精心选择与创设陶冶情境。
22.“参考答案”自我教育法是指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下,根据道德教育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之心,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不断完善自身品德的方法。(1)唤起主体的自我意识;(2)加强他育与自育的协调;(3)增强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
23.“参考答案”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品德水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步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1)明确目的长善救失;(2)实事求是,公正合理;(3)发扬民主,激发参与;(4)奖惩适量,把握时机。
24.“参考答案”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包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其中爱岗敬业是师德的根本,“爱岗”是指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是指尽心竭力做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是对一切职业的共同要求,教师职业自不例外;教书育人是师德的载体,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职业的根本所在,也是现代社会教师职业的专业要求和教师工作的具体内容。“教书”是向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育人”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做人。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支柱。为人师表就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做出榜样,成为他们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
25.“参考答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判断分析题
“参考答案”
(1)此观点是错误的。
(2)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和内化德育内容,使之转化为自己的内在品质。
(3)因此,认为德育方法就是教师施教传道的方法观点是不正确的,德育方法理应包括教师传道与学生受道的方法。
四、论述题
1.“参考答案”
(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学校德育要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注重品德发展的全面性。其次,要注重品德发展的针对性。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学校德育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让活动具有“发展效应”。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最后,要激发学生去积极自主地创造活动。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学校德育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该要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其次,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最后,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
(4)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学校德育要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其次,要善于在德育中反复抓、抓反复、锲而不舍。
2.“参考答案”
(1)师德教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师德教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素质,师德为先;教师教育,德育为重。师德教育包括职业认识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情志教育、职业信念教育和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