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江大桥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经历了浮桥、木板桥、石墩木桥、石拱桥四个阶段,先后遭水、火、兵毁10余次。但永丰人毫不气馁,屡毁屡修,600年后,终于建成了石拱结构的恩江大桥,飞架在县城南郊恩江之上。
据传,元朝至元年间(1264—1294年),县人王辉捐田400亩,首次在济川河上造舟为浮桥。后几经兴毁,至清顺治年间,知县邓秉恒来到永丰上任,恩江木桥已毁,百姓建议修桥。由于莅位伊始,还有安定地方的急事待办,邓秉恒没有立即允准。3年之后,百姓又旧事重提,邓秉恒这才答应下来。
起先,邓秉恒召集好义之士捐金数月,买了百多根大木头架起桥梁,但不久又被烧毁,这才开始议论改建石桥。全县士绅父老还在议论中,感到问题很多,一没石块,二无石灰,三缺石匠,主要还是担心江阔桥高,工程浩繁,难以完成。邓秉恒在这个当口,态度较为坚决,他认为环县皆山,有山则有石,有石则有灰,至于工匠,可多方招请,不成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建桥资金欠缺。事来凑巧,时有个因丧妻出家的和尚,名为智元禅师,不知来自何处,颇有戒行,存心利济,云游至县,闻此,大发慈悲,决心苦行修缘。一日,智元来到集市上,当众解说募捐造桥大义,表明苦行化缘心志。正当人们听得出神之时,他竟然拔出利刃,自断一臂置于盘中,向众人拜跪,请求捐献钱物,以利石桥动工。众人目瞪口呆,深受感动,无不慷慨解囊。智元禅师苦行募化,拜跪乞求,经过3个月,所到之处,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计募得布、谷、竹、木、麻之数合约千金。这件义闻不胫而走,轰动全县。知县邓秉恒独立担任首拱费用,四方百姓,纷纷乐助。资金渐足,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七月开工,康熙元年(1662年)完成4拱。不久,邓秉恒考绩优异,升迁走了,剩下的工程由继任者主持完成。
恩江桥建成之后,当地百姓莫不感激智元禅师,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在北岸桥侧建了一所庵堂,取名“宏济庵”。庵内塑了1尊栩栩如生的打坐托盘,盘中盛着断臂的智元禅师像,晨夕香烟缭绕。
都说智元禅师回去拜谒他的师父,师父已经“通慧”,一见面就对他说:“我知道你在永丰化缘修桥,这本是慈悲之事,是出家人的本分。现在却被百姓塑了你的像,活着受香烟,让万民礼拜,恐怕不利于出家修行吧。”智元深感惭愧,立即辞别师父再到永丰,一进宏济庵,就将他的塑像打碎,然后云游去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处。有人说是功行圆满,修成正果涅槃了。后来,百姓又塑了一尊智元禅师的像,放在宏济庵中,时时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