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岩坐落于永丰县陶唐乡金溪村的月头。据传,很久以前,人们都称它为大穴岩,月头村也名穴头村。那么,后人为什么叫它大仙岩(有人也称之为灵岩)?说起来,这名称的改变,还流传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唐朝懿宗年间,朝廷昏庸,军阀割据,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其中黄巢的义军声势最为浩大。
义军中有一支小部队辗转来到今天永丰县陶唐乡,途中遭到官兵的顽固阻击,伤亡很大,不得已只好往后撤退。他们迂回至金溪一带,准备取道中村、宁都,寻找大军。然而,敌军追势甚猛,只得向当地百姓求救,找一个可藏之处。金溪村百姓对官兵早已恨之入骨,现在见义军有难,纷纷献粮献衣,并将他们领到穴头村后的大穴岩中隐藏起来。
话说官兵们一路追杀,来到金溪,却不见了义军的踪影,好生奇怪,便抓了许多村民严刑审问,后被一乡申说出了义军的躲藏之处。于是,官兵们将大穴岩围得水泄不通。大穴岩的洞口隐于一丛杂草之中,不知情者很难找到。官兵首领下令全军仔细搜寻,就在他们找到洞口的一刹那,忽然云雾涌起,阴风怒号,飞沙走石。官兵们吓得魂不附体,只好往回撤,在离洞一里之处安营扎寨,打算守株待兔,将义军活活困死在洞中。
第二天早晨,官军头领得知从大穴岩中走出一人,要见他。头领一听喜惊参半,立即披盔戴甲,手执宝剑,由一群卫兵簇拥着来到山前。他抬头向云雾中望去,果见一人站在云雾之中,但并非义军装束,而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老翁见头领来了,远远地拱了拱手说:“那位将军,在下有礼了。不知何事触犯朝廷,将军竟围困我于洞府?”头领听了,勃然大怒,用宝剑遥指老翁喝道:“你窝藏叛匪,不来报知,反倒质问起我来,该当何罪?”随即喝令左右拿下老翁。左右如恶狼状应声而上,却见老翁手中佛帚一挥,一群侍卫兵丁便如木桩似的站在原地,动弹不得。头领一见,更是火冒三丈,如猛虎扑羊似地执剑杀来。只见那老翁哈哈大笑,往云中轻轻一纵,悬空站定,指着头领说:“你们这群恶狼,助纣为虐!我乃岩中仙人,如若再不撤兵,定叫你们有来无回!”说罢渐渐隐入云雾之中,转眼间不见踪影。此时,官兵才知碰上了真仙人,不敢再围困仙岩,纷纷倒戈投奔了起义大军。正因为岩中仙人救了义军,后人便把“大穴岩”称为“大仙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