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第五小学林艳上饶市教学研究室潘红霞
教材分析:《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43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数的顺序,并能用“>”、“<”或“=”来表示两个数大小的基础上的深入学习。虽然它也是比较数的大小活动,但它是以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它是比较大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交点。这节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也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的比较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估计意识和简单的分析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述。
教学难点:
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心灵感应
3名身高不同的学生站在台上,教师在白卡纸上写其中一名学生的名字,其余学生猜老师写了谁的名字;每次学生猜后,教师依次用“最矮”、“高一些”、“高得多”来提示学生猜出这三个人的名字。
“评析”课前游戏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一、联系生活,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回头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室里有很多听课的老师)
你能用多或少描述一下听课老师和讲课老师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听课老师和上课学生的人数相比呢?
(2)教师板书: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问:对于这4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可以借助手势或身边的事物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多少比较的时候,这些词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描述事物之间的多少关系。下面我们一起到昨天春游时举行的“跳绳比赛”现场去看看。
“评析”对于“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4个词,生活中学生已有接触,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正确地把握后面的教学尺度。
(3)认识“多一些、少一些”
①播放“跳绳比赛”视频。
师:瞧,现在是谁在进行比赛呢?(邱立诚和吴妍希)我想邀请咱们班的同学做裁判,你们愿意吗?
学生汇报数的结果:邱立诚34下,吴妍希31下,你们认为他们两个谁赢了?为什么说是邱立诚赢了?(邱立诚跳得比吴妍希多。)
引导:是赢了很多吗?你会用哪个词来描述?(多一些)
②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谁跳得比谁多一些?板书:邱立诚比吴妍希跳得多一些。
③那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生:吴妍希比邱立诚跳得少一些。)大家听清楚了吗?用了一个词“少一些”,你们同意吗?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并且用上“少一些”这个词?(学生说)
④那现在你会用“多一些,少一些”来说一说邱立诚和吴妍希跳绳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4)认识“多得多、少得多”
师:在昨天的比赛中,我们班出现了一位“跳绳达人”,你们知道是谁吗?(课件播放:龚星谦跳绳片段)看,她的跳绳飞速转动,仅仅半分钟的时间里就跳了82下。
师:吴妍希,刚才你好像还有些不服气,这回你服吗?(服)为什么?(因为她比我跳的“多得多”)
师:哦,原来龚星谦跳的不是比吴妍希多一点点了,而是多很多了,所以我们可以说龚星谦比吴妍希跳的“多得多”。(板书:龚星谦比吴妍希跳的“多得多”)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板书:吴妍希比龚星谦跳的“少得多”。)
(5)师:好,老师现在提高要求,请你用两句话将龚星谦跳的个数和邱立诚跳的比一比,先想一想,想好了再和同桌说一说。(指名汇报)
“评析”结合学生亲身经历的“跳绳比赛”活动,以聊天式的教学形式,用数学的语言引导学生表述熟悉的生活事件,从而感知数量的多少关系,渗透数感的培养。
二、观察比较,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的例6主题图。教师逐一提问:
①什么颜色的球最少?数一数最少的有多少个。
②黄球有10个,你能估计一下红球有多少个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再估计一下蓝球有多少个,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逐一出现每种球的数量。
(2)师:请你任选两瓶球比一比,并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说比较的结果。(指名汇报)
“评析”灵活处理例题的教学,将例题教学当作“做一做”的练习,既是对新知的深化应用,也注意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课中休息
(1)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视频,学生跟唱。
(2)师:刚才的这首歌播放了1分钟,你知道一节课有多长时间吗?(40分钟)
这首歌的时间和一节课的时间比,怎样?还可以怎么说?
“评析”针对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的特点,设计播放1分钟的音乐视频,让孩子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得到适当的放松,在大脑放松的同时又强化了对“多得多、少得多”的理解。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判断兴趣小组人数
①课件逐一出示:学校各个兴趣小组的图片。舞蹈队有31人,合唱队比舞蹈队人数多得多,趣味美术班比舞蹈队人数少一些。
②师:你能根据提示推测一下他们的人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72人35人29人
合唱队
趣味美术班
(2)游戏:心灵感应
①谈话:课前我们做了“心灵感应”的游戏,很多同学都觉得还不过瘾,我们现在继续,看看谁是你的“知心人”,好吗?
课件出示:心灵感应的界面,呈现一些写着数的泡泡,分别是:19,43,56,81,88,95;教师手上拿着一张写有50的数字卡片。
②师:老师想从上面拿走一个数,这个数比我手上的50少得多,猜猜我想拿的是哪个数?在你的卡纸上写出来。(随着答案的揭晓,屏幕上的19消失。)
③师:老师还想拿一个数,这个数比50大一些,请马上在你的卡纸上写出来。
④师:这回,我要拿走的数,还是和50比,它比50怎么样呢,老师想悄悄地告诉一个坐得最好的小朋友,不准偷听哦!(请一生,告诉他:它比50小一些)听明白了吗?请指给大家看一看。猜一猜老师刚才跟他说了什么悄悄话。(生猜,请刚才的学生验证。)
⑤师:现在大屏幕上只剩下3个数了,我要拿走一个比50多得多的数,是多少呢?请写下来。
这三个数都比50大得多,告诉你们我拿的这个数比50大得多,还比90多一些,是哪个数?
“评析”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形式活泼内容有趣,让低年级的孩子能自始至终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感受数学的好玩有趣。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四位朋友,谁能说说他们是谁啊?今天听课的老师大约有25个人,和我们班的人数比可以怎么说?
(2)生活中除了比较数的大小以及多少以外,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课前我们在做游戏时,就用到了“高一些,高得多”,和它相反的是什么?
联系生活想一想,还可以比什么?(比较年龄:老师比我的年龄大得多;比较价格:电脑比本子贵得多……)
“评析”引导学生在小结本课的同时,基于课堂并跳出课堂,放眼生活,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六、价格竞猜,渗透方法
(1)课件出示:幸运超市(有13件商品,均未出示价格)
(2)教师说明竞猜规则:这些商品的价格均在100元以内。选定自己喜欢的商品,先给出一个价格,未猜对则由教师或同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样的词语引导大家竞猜价格;第一个猜对价格者可获得相应奖品。
(3)师生互动:开展价格竞猜。
“评析”在课尾设计极具开放性的“价格竞猜”游戏,将课堂再次推向了高潮。通过这一游戏,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意识的渗透了朴素的“区间套”这一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方法。
板书设计:
()比()跳的多一些
()比()跳的少一些
()比()跳的多得多
()比()跳的少得多比一比
说一说
(本课获江西省2013年首届教学资源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