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坎坷仕途

  欧阳修是文学大家、史学名家,同时也是忧国忧民的政治家。他以“人情说”、“宽简说”和“爱民说”为治政理念,针对北宋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种种弊端,先后提出了“除积弊”、“行宽简”、“务农为先”、“节用爱民”、“军中选将”、“官中择吏”、“方田均税”、“改革科举”、实行“按察法”等一系列改革主张。然而,因欧阳修果敢刚正,直言不讳,其人生充满坎坷,仕途曾三次大起大落。

  一救“范公”贬夷陵。景祐三年(1036),开封知府范仲淹向仁宗建议改革吏治,任用官吏时,不能全由宰相做主,官吏升迁,应制定规章制度等等。宰相吕夷简则攻击范仲淹“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且不准百官“越职言事”,并将范仲淹贬知饶州(今江西鄱阳县)。集贤校理余靖上书替范仲淹辩护而被贬为筠州(今江西高安市)监酒税。馆阁校勘尹洙上书说自己与范仲淹“义兼师友”,请求朝廷降职处分,因此贬往郢州(今湖北钟祥市)监酒税。这时唯一能替范仲淹说句公道话的只有谏官了。可惜右司谏高若讷不仅不替范仲淹辩白,反而附和宰相,诋毁范仲淹的为人。欧阳修听后,义愤填膺,挥笔写下了著名的《与高司谏书》。高若讷收到这封信后,气急败坏地上书仁宗,连同这封信一并上交,说欧阳修称赞范仲淹才华无双而无辜被贬,这分明是指责皇上驱逐贤臣。奏折一上,皇上大怒,立即给欧阳修下了一道贬为夷陵县令的诏书。这是他入仕以来第一次遭贬,也是第一次在政坛上展现他个性鲜明、无所畏惧、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气节风范。

  二主“新政”贬滁州。欧阳修被贬夷陵之后,没有柳宗元被贬后那种绝望的心态,更没有韩愈被贬后那种乞怜的渴望,反而为自己的言论、行为能扫荡沉闷黑暗的官场和社会风气感到骄傲和自豪。两三年之后,因自然灾害和西边战事紧急,仁宗起用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荐举欧阳修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司掌书记。欧阳修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当年支持你同吕夷简作斗争,难道是为了谋取私利吗?同你一块受贬斥而不同你一起被提拔使用,这才对了。”不久朝廷还是把欧阳修召回京城,恢复他馆阁校勘的职务。后来又当了谏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意见。仁宗将范仲淹的“条陈十事”和欧阳修的“按察法”、改革科举等革新措施颁行全国,成就了著名的“庆历新政”。由于新政措施严重危及守旧派的利益,他们互相勾结、制造事端,诬蔑改革派“营私结党、拉帮结派”。为消除仁宗的疑虑和隐忧,也为回击守旧派的攻击,欧阳修写下著名的《朋党论》,提醒仁宗要“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这样才能使国家昌盛、政权稳固。仁宗读后深有感触,但守旧派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手段阻碍新政的实施,打击革新派人士。庆历四年(1044),保守派将欧阳修这颗眼中钉有意安排出使河北,并担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让他负责处理河北地方的军政要务,无法抽身过问朝政。没过多久,范仲淹、杜衍、富弼等革新派领袖人物纷纷被迫离开朝廷,到地方任职,标志着“庆历新政”的瓦解。欧阳修痛心疾首,赶紧向仁宗写了一份《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委婉地批评仁宗优柔寡断,不主持公道,不坚持原则,听信谗言,疏远贤才。守旧派对他更加恨之入骨,最终制造“张甥案”,对他进行陷害,于庆历五年(1045)把他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州市)。

  三陷“濮议”守亳州。来到滁州,欧阳修没有怨言,也没有牢骚,只是兢兢业业地管理滁州,实现自己“宽简爱民”的政治理想。政事之余,来到琅琊山,游历山光水色,写下了千古绝唱《醉翁亭记》。后移知扬州、颍州、商丘等地。丁忧回朝之后,仁宗把他留在朝廷,进而知贡举、权知开封府、入枢密副使、做参知政事。这期间,欧阳修为朝廷选拔了如苏轼、苏辙、曾巩等大批优秀人才;以宽简爱民的方略,把开封治理得井井有条,充分体现了他的“仁政德治”理念,与包拯的“威严之治”有异曲同工之妙。与韩琦、曾公亮同心辅政,文武百官奉法循理,朝政清明,实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嘉祐之治”。由于欧阳修仕途亨通,加上耿介刚直的性格未改,又引起守旧官僚与宦官们的嫉恨。英宗治平四年(1067),被彭思永、蒋之奇制造的“长媳案”陷害。虽然神宗皇帝亲自督办,查明此案为蒋之奇等人别有用心,蓄意构陷,并将彭、蒋等人贬官流放,但这位忠心耿耿的三朝辅弼大臣,受到如此之大的侮辱和迫害,深感世态炎凉、政治残酷,强烈要求远离朝廷,外守州郡。神宗见他执意离开朝廷,同意他以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的头衔出知亳州(今安徽亳县)。来到亳州之后,欧阳修又以年迈体弱为由,七次上书要求退休,最终于熙宁四年(1071)退居颍州(今安徽阜阳市),次年七月病逝在颍州的私宅里,后葬于河南新郑。

  勤政清廉

  欧阳修一生为官,一生坎坷,却一生勤政,一生清廉。

  欧阳修的父亲去世后,留给家人唯一的遗物是六幅《七贤图》。欧阳修踏上仕途之后,欧母把《七贤图》挂在房内墙上,深情地对儿子说:“图中描绘了你父亲的为人、为官。他一生清贫,两袖清风,从来不收非分之财,望儿像父亲一样,小心谨慎,克己奉公。”欧阳修聆听母亲的谆谆教诲,誓以父亲为榜样,立志“为吏至廉”。

  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在夷陵(今湖北宜昌)任县令时,发现基层吏治黑暗,存在种种弊病。他翻阅已结案的官司档案,竟有不少案子无中生有,黑白颠倒,徇私舞弊,办成了冤案、错案。为此,欧阳修暗暗发誓“克尽职守,勤于政事”。他首先整顿县衙吏治,健全各项制度,重新查处有问题的案子,通过调查核实,依法纠正冤案、错案几十起,使蒙冤受屈的人重见天日。欧阳修处理政事“因时而异”。他认为治政如同医生治病,不在乎排场,关键在于讲求实效、对百姓有利。庆历三年(1043),欧阳修担任朝廷谏官,先后三次上疏:《论按察官吏札子》、《论按察官吏第二状》、《再论按察官吏状》,强调刷新吏治,淘汰冗官。庆历四年(1044),欧阳修一再上疏,奏罢“贪秽之状,狼藉多端”的邢州知州郭承祐,主张为政就要铲除贪官污吏,澄清吏治。

  欧阳修每到一处任职,不忘带《七贤图》在身边,无时不以父亲清廉的事迹警醒自己,激励自己执法如山,秉公办事。他在滁州、扬州、青州任上,实施惠政,不图名誉,不求治迹,不扰民,政绩显著。青州百姓感其德,特为他建造生祠。欧阳修获此殊荣,从不提及,更加律己律人,不忘勉励晚辈恪守职责,做个不贪不占的好官。他有个侄儿叫欧阳通理,时任象州(今广西象州)司理,曾写信欧阳修,要为他购买朱砂。欧阳修回信说:“昨书中言欲买朱砂来,吾不缺此物。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守此为戒也。”由此可见欧阳修非常懂得关心爱护晚辈,教育他们忠于职守,义不苟取,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欧阳修还在致十三侄欧阳奉职一书中说:“每事当思爱惜,守廉守贫,慎行刑,保此寸禄而已。”书中既教育晚辈要禄位,又真诚地劝诫晚辈要谨慎治政,廉洁自守。欧阳修还担心后人做糊涂官,特意请工匠把珍藏的《七贤图》精工裱装,作为传家之宝,使子孙不忘祖宗清廉家风。

  皇祐二年(1050)七月一日,欧阳修改任应天府知府,兼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司事。南京是北宋陪都之一,人口稠密,商业繁华,又是汴河南北交通要冲,贵臣显要来往不断。欧阳修治理南京不搞清规戒律,顺应自然,讲究实效,对过往宾客的接待一视同仁。这样,难免得罪某些权臣,有的还散布流言蜚语诬蔑欧阳修贪赃枉法。这事很快传到仁宗皇帝耳边,开始,仁宗对传闻若无其事,后来又听到一个近臣说到欧阳修类似的话,使仁宗困惑不解,于是下旨叫安抚京东路的宰相陈升之速去调查。

  陈升之接旨后,不敢耽误片刻,带上随从赶到南京,微服私访。他刚进城,恰逢欧阳修正在接待来往宾客。他不分官职大小、身份贵贱,都一视同仁,以礼相待。陈升之眼见欧阳修的待客之道,似有所悟。为了掌握真实情况,他走访了应天府的官吏、商贾、大户、乡间老农等等,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欧阳大人实行‘宽简政治’,以宽避苟,宽而不纵,以简御繁,简而不略,使吏治有条不紊,社会安定、和谐,深受民众欢迎,说他像一支照天蜡烛。”陈升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终于弄清楚所谓的传闻都是一些只图虚荣、不办实事的达官贵人对欧阳修的诽谤。他回到京城,如实向皇帝奏报欧阳修在南京的政绩及当地老百姓对他的颂扬。皇帝听了高兴地说:“勤于政事,清廉为民,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

  情系故里

  欧阳修虽出生在四川绵阳,但对故乡江西永丰沙溪却情深意笃。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仅五岁的欧阳修随母亲、叔父等亲人回家葬父,将父亲安葬在沙溪凤凰山下的蟠龙形。家乡的山川、田野、乡人、乡情、乡音等,都深深地印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之后,无论欧阳修走到哪里,对家乡总是魂牵梦萦。

  嘉祐二年至四年(1050—1052),欧阳修七次上奏书乞知洪州(今江西南昌),均未获准。嘉祐五年(1053)三月,同乡兼老友知制诰刘舍人(刘敞)请时任史馆修撰、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的欧阳修回家省亲,欧阳修未获皇帝批准,感伤年迈体衰,向往归隐,回家却不能,只得作诗一首:

  寄阁老刘舍人

  梦寐江西未得归,谁怜萧飒鬓毛衰。

  莓苔生壁图书室,风雨闭门桃李时。

  得酒虽能陪笑语,老年其实厌追随。

  明朝雨止花应在,又踏春泥向凤池。

  诗中首联“梦寐江西未得归,谁怜萧飒鬓毛衰”,道出了欧阳修对故乡的无比怀念。

  到了这年(1053)秋天,欧阳修对家乡的思念牵挂更切,求归仍未获准,日思夜想,逐作诗一首:

  寄题沙溪宝锡院

  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

  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

  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

  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

  诗歌的首联点出老家风景优美,物产丰饶。颔联进一步描绘家乡风景之美,秋天枫树尽染、稻花吹香。颈联写农家之乐,家乡的人酿酒烹鸡,热情地招待客人;自己耕种自己织布,民风淳朴,民生安闲。尾联赞美家乡的野僧也无限欢乐。全诗饱含着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皇祐五年(1053)八月,欧阳修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获准回乡葬母,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故乡。这一次,欧阳修将母亲与父亲的墓合葬一处,还留在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亦说几个月),除为父母守孝外,还抽空到家乡许多地方察看了一番,提出了许多发展繁荣的意见和建议,留下了不少千古美谈。这也是欧阳修生平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回乡。此外,欧阳修还写下了《吉州学记》、《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以及《双井茶》、《小池》等寄情家乡的文章和诗歌。

  而在欧阳修的故里,历朝历代的州县长官、志士仁人、父老乡亲对这位名儒圣哲、文坛宗师、史学大师都无比怀念。宋代以来,纪念他的遗迹很多。永丰县城,始建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的“六一桥”,以欧公晚年更号中的“六一居士”命名,桥头曾建有六一寺、六一祠、六一书院等等,民族英雄文天祥曾书题“六一桥”三个大字;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的状元楼,是为纪念欧阳修、董德元而建,现尚存永叔公园的东南角,南宋理学家朱熹曾书题“状元楼”三个大字;20世纪80年代初,永丰县政府将六一桥至麻洲桥路段命名为“六一路”,后在县城恩江河畔的报恩寺塔处修建了欧阳修纪念馆,兴建了永叔公园;20世纪90年代,又将跃进桥至永叔公园大门前这条街命名为“永叔路”;21世纪之后,陆续修建了欧阳修大道及欧阳修广场等等,同时还开发了一系列以欧公“字”、“号”为品牌的工农业产品。欧阳修故里沙溪西阳宫建有纪念欧公及其父母的祠堂、书院、读书堂、画荻楼、道德讲堂、西阳宫门坊、画荻遗徽门坊、《泷冈阡表》碑亭等文化遗存。宫对面的蟠龙形、抱鹅形等山岗上有欧公父母合墓、前室合墓、叔父母合墓、乌龟墓等。这些文化遗产均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泷冈阡表》碑刻”于2006年5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和2007年欧阳修诞辰990周年和1000周年之际,永丰县委、县政府分别举办了一系列活动,隆重纪念这位历史文化名人。

  耸立在欧阳修纪念馆前的欧阳修雕像(周忠华摄)

  《泷冈阡表》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叔公园一角(曾健摄)

  §§第二章 光芒四射五状元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