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八章

  又是一年过去了。

  局办公大楼门前拥挤着黑压压的人群,肩擦着肩,人声嘈杂,打口哨的,举着拳头又喊又吵的,后面拥前面的,都在使着一股劲往办公大楼里冲,十多名警察站在门口台阶上扯成人链,挡着不让进,眼瞧就要挡不住了,办公楼大门咔啦一声从里面上闩了。

  拥挤着的人群骚乱起来,叫喊起来:“陈书记出来!”“我们要见陈书记!”……

  信访办主任拿着电扩音喇叭喊:“谁是群众代表,陈书记说了,要想让领导解决问题,派代表进去,大家千万不要受坏人的挑动……”

  许多人一起喊:“我们这里没有坏人!”“什么年代了,还整这一套!”“我们半年不发工资了,喝西北风呀!”“你们这些当官的,管不管老百姓死活了!”……

  吵嚷、驳斥、抗议声响成了一片。

  “我是代表!”蒋英俊高举着手大喊,“怎么的吧?”他被高大喜撤消了浸油厂厂长职务以后,找高大喜谈过两次话。高大喜一会儿红脸,一会儿黑脸,鼓励他在陈书记抓试点中立新功。可他多少次苦苦思索,也找不到立功的由头,就瞧着看看新厂长怎么收拾这个摊子。新厂长一上任,上班秩序倒是好了一点儿,经济效益仍不见起色,国家拨改贷,财务费用加大不说,厂子没了贷款能力,收不上大豆,只好停产。知青返城后,他是想留下干一番事业,没想到落成这个样子,现在也就什么也不在乎了。

  他这么一喊,嘈杂声顿时消失了。这么多人几乎不约而同地出来上访,真没人组织,也真说不清谁是头,谁是代表,坐车来的路上,大家还直戗戗,到局里来这么多人,要反映点什么事儿。没想到,不问反映什么问题,先问谁是头儿,这不是文化大革命那一套嘛,难道说还要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互相嘱咐就说没头儿?既然大家都是主动要来,那就有事儿大家担,再说,法不责众呀。蒋英俊没听大家的议论,自告奋勇站了出来。

  “代表不代表怎么的?你们说,我们要求上班,要求吃饭合不合理吧?”张爱宝随着举起的手大喊,“我也是代表!”谁都知道,张爱宝也是不在乎,他自己就没少单独上访,虽然让高大喜给镇住了,并没讨到个满意的说法。他和高大喜他们一起来北大荒时,于得还挺红火,当过队长,后来,因为开荒建点时住窝棚、马架子得了风湿病,腿肿腰疼,多年上不了班,归了病劳保,减了工资。他不满意,从场到局,就是要理论理论这算不算公伤,一直没有结论。这几年,病好了些,他要求上班,分到了浸油厂,病劳保没有了,工资又发不上了,要知这样,还不如归病劳保呢!他窝着一肚子火,几次来要见陈书记,都让那些科长、处长挡住了,眼瞧就要扎脖儿了,还怕什么,他是从心里想当代表,要把积压在肚子里的话好好说说。

  “我是老娘们儿的代表!”黄瑛跷着脚,举着手大声喊。这位当年的山东支边女青年,现在是场直属大队砖厂的职工,国家停止了给农场供给的拨款,基本建设大大减少,砖瓦用的也就自然少了,她和姐妹们自然也就下岗没事儿干了。

  局信访办主任大声说:“好,你们三位代表过来,陈书记答应接待你们,但是有一条,其他人必须立即撤离现场……”

  不知谁喊了一句:“不行,不解决问题,我们坚决不走!”

  “你叫什么名字?”信访办主任叫姚向海,他嗓门儿粗,声音大,其实并没看清谁说的,这么一喊,把要骚动起来的情绪压了下去。

  张爱宝已经站到了台阶上,大声冲着台阶下的人群说:“乡亲们,咱们讲理,你们就找个地方等着去吧,这样乱乱哄哄的是不好,影响办公。”蒋英俊也说:“对,大家都找个地方等着去吧,听我们的信儿。”

  有人一带头,上访的人群都朝办公大楼前边的篮球场旁的一片小树林子走去。

  姚向海领着蒋英俊等三名群众代表来到了陈大远的办公室。陈大远问姚向海,是不是都是光荣农场的?姚向海回答是。陈大远脸一沉问:“省里制定的信访工作责任制,不是实行单位主要领导责任制吗,通没通知高大喜来?”姚向海回答:“早就通知了,高大喜,还有工会主席姜苗苗正在往这边赶。”说来也巧,姚向海话音刚落,高大喜和姜苗苗敲门进来了。

  陈大远让大家都坐下,问第一名群众代表叫什么名字,在什么岗位工作,蒋英俊等都毫不怯懦一一回答。这使陈大远更来了气,扫他们每人一眼说:“咳,我真不理解,你们多亏还是当年的复转官兵,当年的山东支边青年,当年的下乡知识青年,都是有觉悟、有文化的人,说白了,你们都是国营农场职工,不是一盘散沙的农民呀,这样无组织无纪律地在局办公大楼门前又吵又嚷,还有没有点组织纪律性了,有没有王法了?!”

  “陈书记,我过去听你作过报告,你到我们农场去检查工作,也给我们讲过话,留给我们的不是这个印象呀,”黄瑛当年那股小辣椒不饶人的劲儿又上来了,“没有工资,没有钱花,肚子里咕噜噜,咕噜噜,弄得饥一顿、饱一顿都没人给规矩和纪律了,这手、脚、嘴还讲什么纪律呀……”

  高大喜瞪了黄瑛一眼:“黄瑛,你没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看着了,”黄瑛不在乎地说,“这不是陈书记的办公室嘛……”这几年,小江南农场红红火火,而光荣农场一年不如一年,高大喜在大家的心目中已经不那么神圣了,举着松木疙瘩的动作也不怎么灵了。甚至有人提出,有人盼着换场长。

  陈大远无奈地说:“好,你们三位说说吧,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简短。”

  “陈书记,我们要求解决的问题就一个。”蒋英俊说,“补发半年工资,上班。”

  黄瑛说:“我们砖厂都快一年没发工资、没活干了,陈书记,再这么下去,我们就得喝西北风了!”

  张爱宝说:“陈书记,我从抗美援朝战场到省城参加文化补习班,说是日后重用,没想到一下子重用到这里来了。行,来就来吧,开头那几年住马架子,我得了风湿病,按私伤给我归了病劳保,我上访了三年讲不出理去,病劳保就病劳保吧,连病劳保的工资也三年多没给我发了……”

  “好好好,”陈大远截住张爱宝的话说,“我听明白了,都是为了一个问题。”他停停问,“你们都是共产党员吧?”

  张爱宝、蒋英俊都点点头说是,黄瑛说:“我不是!”

  “蒋英俊、张爱宝……”陈大远这一问觉得理直气壮且有话说了,“你俩是共产党员,现在国家有困难,应该体谅点儿呀,这么带头闹,还像个共产党员的样子嘛……”

  张爱宝不服地接过话:“陈书记,你别还没怎么的就给我们扣帽子呀,我们是来反映要求尽快解决问题的。共产党员就兴饿肚子,就兴没工作吗?共产党员就不兴上访吗?党章里哪条有规定来着?”

  “张爱宝,”高大喜吃不住劲了,在一旁溜缝说,“陈书记的意思不是说共产党员就不能反映问题,而是要有组织、有纪律地反映……”

  “高场长,我的问题也没少找你反映呀,你总是说劳保条例里没这种规定,国家……家……”张爱宝说着说着声音哽咽了,“我家这两年都是吃的啥,你们去看看呀!要是共产党员就该这样,我想不通!”

  “张爱宝,你这话可是过分了!”陈大远说,“再说,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就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这一段时间,你们的浸油厂、砖厂都停产了,没给国家创造价值,你身体不好,没做贡献就不能得报酬,这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呀,你不会不懂。当然,不能否认,你们过去做过贡献……”

  “陈书记,你这么说我是想不通的,”黄瑛在一旁耐不住了,她真没想到,自己心里一直崇敬的这位领导竟一下子像电影里的大官僚主义形象,声音激昂起来,“你要说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我想问问,我们开荒建点那些年,风里雪里雨里,还有那些夏锄大会战、麦收大会战、秋收大会战,哪天不都超过十个小时?有时十四个小时,我们多劳多得了吗?每天不都是记一个工,开一块多钱吗……”

  “黄瑛呀,我们都是一样,谁也没多得,”高大喜说,“现在不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嘛,你没听广播里、报纸上、电视里都在讲,不找市长找市场嘛!”

  蒋英俊说:“高场长,前几年,人家小江南农场大办家庭农场,搞市场农业,我们要搞,你让吗?!一耽误就是几年,农场包袱越来越重……”

  “高场长……”黄瑛说,“我说说你听听,过去就没让我们找市场,我们都老了,不中用了,眼瞧就要退休了,才让我们找市场?!你比如说吧,三年自然灾害时候,光粮票就十块钱一斤,粮食就不用说了,我们饿着肚子,不足一毛钱一斤就把麦子、大豆、玉米交给了国家……我们是给计划经济做了贡献,靠计划经济过日子的,现在还得找计划经济讨还生活出路!”

  张爱宝指指窗外说:“那路、那树、那房子……都是我们的贡献……”

  “行了行了!”陈大远说,“我也没说不管,这种情况也不只你们光荣农场,还有一些,最近,我派人下去调查调查,我准备亲自带人去北京反映一下咱们的实际困难,请求上级支持我们一把,你们先回去吧,给大家做做工作。”

  黄瑛问:“陈书记,什么时候给我们答复解决问题?”

  “最近,”陈大远说着站了起来,“我努力,越快越好。”

  高大喜说:“走,咱们回去吧,陈书记已经答应我们解决问题了。”

  张爱宝刚要说什么,蒋英俊捅了他一下,随着高大喜走出了陈大远的办公室。

  高大喜和蒋英俊等来到了上访群众等消息的小树林子里,给大家讲了陈书记准备亲自出马解决问题的情况,有人刚要嚷嚷,被蒋英俊给安慰住了,最后答应高大喜,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带领大家坐晚上六点钟的火车回去,高大喜一听,坐上吉普车先走了。

  高大喜的车子一离开,蒋英俊变了口气,鼓动说:“高场长在这里我不好说,我是看透了,等陈书记、高场长给我们解决问题,他妈的恐怕黄花菜都凉了,我看……我们还是去北京找老部长,不找中央领导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就不相信,中央把我们送到这里,我们有困难就不管了,不可能……”

  他的话音一落,上访群众“轰”地一声哄乱起来,有人攥着拳头一挥称好,有的担心陈书记答应给解决了,没等回话就去北京,算不算闹事儿,还有的说没带钱……

  蒋英俊、张爱宝、黄瑛各讲了一通,大家的思想算是基本统一了--去北京上访。这三人由自告奋勇当代表,现在倒像是成了当然的代表了。

  一场不可阻挡的大规模进京群访事件就要在陈大远、高大喜不知不觉之中发生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