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一章

  可真是隔场如隔山,这两年来,姜苗苗只是从传说里,从报纸上看到听到了小江南农场稻米加工的有关消息,连想都没想到竟发展到这般气势恢宏、令人仰慕的地步。其间,听到这里一些消息时,她曾几次有意来看看,考虑高大喜疑神疑鬼,怕再惹出乱子,而自己对贾述生也确实春情萌动,要是来了,真是抑制不住自己,也担心出点景儿影响不好。理智压住了情感,她终于一次次萌动,一次次又灭火了。这次看了加工厂,听了经营情况介绍,她才知道“心潮澎湃”、“感叹不已”这两个词儿是什么含意。主意已定,她给高大喜打了个电话,今晚就不回去了,说要和小颖住在一起,和小颖好好谈谈省城有个给她介绍对象的事儿,还想劝劝她,稻壳无土育秧已经成功了,全面推广了,玉米原茬卡种大豆也成功了,该回去了。高大喜正忙着组织留下的一百多名老弱病残抓阄儿,应诺几句,电话就放了。说实在的,姜苗苗也真想理顺理顺贾述生这两年发展市场经济的路子,让高大喜能真正静下心来,虚心地来学一学,否则,可真是要孤家寡人了。甚至说,她一下子产生了新动议,给陈书记写信,不能光靠去北京要求财力上的支持,应该在整个北大荒都开展学习小江南的活动,不能墙里开花墙外香。对,给陈书记写封建议信,要是促不动,就给老部长写信,听说老部长身体欠佳,要是他能亲自看看就好了,小江南农场就是一篇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好教材呀,活生生的好教材呀……

  姜苗苗在贾述生、李开夫、连喜的陪同下,看完安置好的光荣农场职工,把想法一说,连喜就告诉说,小颖他们就在工厂院墙后边,从后门就可以过去。

  姜苗苗跟着连喜走出院墙后门,嗬,又是一个四方院墙的大院,里边是堆集如山的稻壳,一看就知道,这是废弃物堆放场。

  “妈……”小颖一见姜苗苗,喜滋滋地迎上来,指着身后一个衣冠楚楚的人介绍说,“这就是我曾经和你、和我爸爸说过的,我读研究生时的华彬老师。”

  姜苗苗急忙笑着上前握手:“哎哟,小颖可没少对我们说你怎么帮助她,她能有今天这些研究成果,幸亏你的帮助呀。”接着带有埋怨的口气一侧脸说:“小颖,华老师来了,怎么也不打个招呼,该请到咱们家,我和你爸爸好好接待接待呀。”

  “姜主席,小颖说了,”贾述生接过话说,“你放心,华老师不会挑理,该接待的我都替你接待了。”

  华彬先是脸红,很快就自然了,他松开和姜苗苗握着的手说:“姜主席,不必这么客气……”其实,来了这几天,他也高兴,也懊恼。他很敏感,觉出了两点,这几年,在大学不断关注小颖发明的科研成果的推广状况,一方面下来给她送两个现成的和大米加工配套的项目,一方面是给小颖写了那么多信,对小颖的婉言拒绝仍不甘心,还要亲自再来面谈一次,就这么不告而来了。另外,他还觉出了小颖和连喜之间似乎有一种很微妙的关系。

  “姜主席……”李开夫说,“华老师真是大科学家,来这几天忙坏了,正忙着帮我们搞可行性报告,要围绕大米加工上两个大项目。”

  姜苗苗心想,你们一个大米加工厂就带出了运输队、塑料包装袋厂,还要上项目?问:“什么项目?”

  小颖指指如山的稻壳说:“妈,这稻壳无土育秧已经大面积推开了,华老师说,这一家一户育秧太浪费人力物力,正论证,要帮我们建一个水稻育秧工厂,全场统一育秧,这样还可以统一优良品种,实现机械化工厂育秧。”

  “姜主席,”贾述生说,“初步算了下成本,把育好的秧送到田间地头,比个人育秧要减少成本25%。”

  姜苗苗点点头,笑着说:“这么一搞,就把农业生产搞成工业化了。”

  “姜主席,你说得好,”华彬很有礼貌地说,“这个大米加工厂把水稻一收上来,稻壳也多了,多得简直成灾,光育秧用不了,我已经和贾场长、李开夫董事长、方连喜总经理、小颖他们商量了,准备利用育秧工厂剩下的稻壳上一个碳棒厂……”

  姜苗苗问:“碳棒厂?”

  “是啊,”华彬神采飞扬起来,他要在这位想攀还没攀上的老丈母娘面前显示显示才华,“就是加点配料,把稻壳经过炉炼,锻压加工,生产出像棍棒一样的一根根碳棒。”

  姜苗苗问:“什么用途?”

  “用途广了!”华彬回答说,“可以做燃料,可以做军火工业用……”

  “太好,太好了……”姜苗苗赞叹不已,嘴里不说,心里却在思忖:陈书记、高大喜总是躺在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功劳椅上,总是看到气势宏伟的飞机洒药,看到隆隆的炮声可以降雨,又可以打碎冰雹,以为这就是社会主义国营农场的优势和骄傲,单把机械化看成是科技,不去探索研究这种创造性的科技,落后于前进着的时代,自己呢?也是才认识,知道他们的做法有些不妥,又找不出更妥的办法,应该让他们来看看,来亲眼看看受教育,奋起直追呀!

  “姜主席,”连喜笑着说,“我们太感谢小颖了,也太感谢华老师了……”

  贾述生截过话说:“姜主席,话到这里,我得先多说几句了,提到小颖在这里做的贡献,我又喜又不是滋味,不是滋味的是她工作关系还在光荣农场,工资我们是给发了,场党委最近新研究决定,要给小颖优厚的科技发明奖……按理,应该给光荣多做些贡献,应该说清楚的是,我也曾经劝小颖回光荣多做贡献,因为光荣农场也需要,小颖执意不肯,我曾经给大喜打过一次电话……”他说到这里哈哈一笑说,“大喜和你倒不能,可别让别人说我挖光荣农场的墙脚呀,大喜接我的电话的时候,像有什么事情缠着,不冷不热,哼哈应酬了我几句,我后来才让小颖给你们写了一封信。”

  “看到了。什么光荣,什么小江南,都是北大荒嘛!”姜苗苗说,“贾场长,你的心真细呀,像针尖,有时候,你的心又真粗,像大烟囱。”

  “哈哈哈,”贾述生笑笑说,“粗心的时候是为了安慰自己,比如说打成右派的那几年,还有前几年局里通报办家庭农场的事儿,要是心不粗点儿,还能活,还能工作呀!”

  姜苗苗钦佩地笑了笑。

  “别说这个了,”连喜说,“姜主席,刚才的话没说完,华老师和小颖正在帮着搞论证,靠稻田还要上一个大项目呢。”

  姜苗苗问:“什么大项目?”

  小颖抢话说:“妈,华老师提出,帮我研究利用稻草上一个大造纸厂!”

  “噢……”姜苗苗说,“造纸厂可是污染环境呀?”

  李开夫说:“我给鲍老板打电话了,鲍老板说,他咨询了日本商家,日本有一种新型机械和控制防污系统,完全可以解决污染问题,他很高兴,说定设备等可以帮助,如果有兴趣的话,他还可以投钱和我们合资。其实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等论证好了,看需要多少钱,要是能承担得起,哪怕是贷点款呢,我们自己干,眼看着到自己碗里的肥肉,不能让别人来伸筷子把肉夹走呀。”

  贾述生拍着李开夫的肩膀头,笑笑对姜苗苗说:“姜主席,现在的李开夫很受全场人尊重,可不是当年大伙儿说的国民党漏子、媳妇迷、痞子了,走到哪儿,大人小孩都是一口一个李董事长长李董事长短的。”

  “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姜苗苗瞧瞧李开夫的西装革履和油亮乌黑的头发说,“要是走在大城市里,陌生人也会以为你是外商大老板呢!”她接着开了个玩笑,“李董事长,秀秀担心你吗?”

  李开夫一眨眼,做了个鬼脸:“怎么不担心,过去是我怕她踹我,现在是她怕我踹她,我们两个人,我不会踹她,她也不会踹我,已经成了粘豆包了!”

  连喜开了句玩笑:“董事长,可别逞能了,谁不知道你那个‘吹起来打’的故事呀……”

  姜苗苗问:“吹起来打的故事?”

  “对,”连喜见李开夫不介意,讲了起来,“姜主席,你知道,我们董事长是全场有名的疼媳妇,怕秀秀。有一天,董事长在家里给秀秀洗脚,不知怎么忘了关门了,二妮一下子闯了进去,嘿嘿一阵大笑问,哟,这么大董事长在外边扬眉吐气的,在家怕媳妇怕得连脚都得亲手洗。你猜怎么样,我们董事长把嘴对着脚后跟吹了一下说,嘿,给她洗脚?把她美的,我要是一不高兴,她只要惹着我,我说打就打,我这是学老家杀猪,吹起来打呢。二妮前仰后合,差点儿笑过去……”

  “噢……”姜苗苗也控制不住大笑起来,“这就叫吹起来打呀?”

  李开夫笑笑:“打法多着呢,等抽空我给你们再讲几个打法。”

  大伙儿都哈哈哈笑了起来。

  “老李呀,看来我们也得学董事长了,”姜苗苗笑着说,“看来,你不光吹起来打,打法多着呢,引来鲍老板一个大米加工厂,就带起了好几个大企业群,一颗小小的稻壳,要被你们挖空心思地吃干榨净了!”

  “不,”贾述生说,“连喜他们提出要把稻茬带稻根儿也做造纸的原材料,让我否决了,我还得让职工们把它们翻埋进地里沤肥哩!不能地里长出的东西都奉献了,也得要点儿回报北大荒的黑土地呀……”

  姜苗苗正要说什么,小江南农场的办公室主任小高急匆匆跑来说:“贾场长,省委组织部和农垦局组织部来了个联合考核组,还有局组织部的人陪着,我安排到招待所休息了。”

  李开夫问:“小高,来干什么?”

  小高回答:“说是考察贾场长。”

  “贾场长,”李开夫说,“好消息呀,八成是要提拔了!”

  贾述生说:“再有三五年就退休了,还提拔呢。”他略带沉思地说,“来北大荒,我当头儿以来,凡是上级来考核、调查,就没有过好事儿,我生怕上头来人,说不定又要出什么差头了。”

  “不,这回不会了,”姜苗苗说,“这回来的是组织部呀,那几回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调查组。”“组织部?”贾述生说,“组织部光管提拔呀?免职呢?调动呢?提前退休呢?”

  “贾场长,你神经过敏了!”李开夫说,“我敢保证,这回准是喜事儿。”然后说,“你快回去吧,接待姜主席、华老师,还有安排好光荣农场的职工的事儿,都包给我和连喜了,你快接待去吧。”

  “好,就这样。”贾述生随着小高走了。

  姜苗苗握着李开夫的手说,“老李,我说句话你可别介意,刚来北大荒的时候,你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国民党漏子、媳妇迷、滑蛋、痞子,现在成了堂堂的大董事长、大企业家了,为小江南做大贡献了……”她握着李开夫的手不放,打量着他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样子,打趣地说:“要是三十年前早知道,还用你蹿黑夜、溜女支边的帐篷边儿?大姑娘们早围着你抢个头破血流了!”

  “哈哈哈……”李开夫松开手开怀地笑着说,“姜主席,时势造英雄呀……”他说着拽拽身后的连喜说,“姜主席,贾场长知道,我不过是个狗头军师,真正的诸葛亮在这里呢,我挂董事长,台湾鲍老板放心。”

  姜苗苗细看一眼连喜时才发现,他也西装革履了,不过在穿戴上不像李开夫那么板板正正,有些松散和自由,头发自由式梳着,显得蓬乱,也没扎领带,不过并不给人邋遢的感觉,倒显得潇洒而随便,特别是穿着这一身,走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使人觉得很合情合境,不像李开夫那样,给人一种大都市酒店大老板的感觉。

  姜苗苗把脸转向连喜,点点头微笑着说:“连喜是咱北大荒的一棵好苗子,这是我早就看出了的。”

  “不不,”连喜不好意思地说,“还是从小受你,受贾场长,还有高场长熏陶,跟你们学的。”

  “连喜,”姜苗苗笑了,转身瞧着眼前一排排整齐的厂房间,“我数了,共十条生产线,一年能加工多少大米?”

  连喜回答:“这些日本佐竹大米生产线,目前看来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每条生产线每年加工时间在九到十个月之间的话,得加工大米两万吨左右。我们设计的全厂一年加工任务是二十万吨。”

  “这样算的话……”姜苗苗一皱眉头算了一下说,“咱小江南农场五十万亩水田,按每亩产量一千斤计算,总产量二十五万吨,扣去留种、交定购粮、食用、再有自己走上市场的,恐怕吃不饱吧?”

  连喜在一旁说:“这里的收购、销售已经市场化了,可能你不知道,光荣农场的稻农也往这里交,附近农村的农民也抢着来交……”

  姜苗苗问:“抢着交?”

  连喜说:“一是为了保证收购量,二是为了让利职工,我们厂收购的价格,比市场价高,群众多得利,自然就抢着往这里送了。”

  “太好了,”姜苗苗问,“连喜,不保密吧,一年能纯挣多少钱?”

  连喜笑笑:“对谁保密,也不能对我们的老场长保密呀!这二十万吨稻谷,平均每加工一斤,扣掉税、加工成本,纯盈利二分五。”

  “哟……”姜苗苗吃惊地说,“每年纯利润就是一千万呀。”

  李开夫指指右前方一座厂房说:“还有配套设施的利润呢,光塑料包装袋厂一年就盈利六十多万,运输队一年还有二十多万的利润。”

  姜苗苗问:“怎么和台商的老板分红呀?”

  李开夫回答:“只有大米直接加工这一块分红,三年后对半分,也就是从明年开始,另上配套项目的盈利部分,他就不要了。

  “好,好啊,走,看看安置的我们场的职工去。”姜苗苗兴奋地听着,脑子里一下子浮现出了光荣农场的一幕又一幕,心情一下子烦躁起来。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