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十四章 到梁山伯庙小学教书

  在家过了几天,陆子奇带信来,她说有点事情,要进山里一趟,请冯老师来家里照顾小平山两天,于是头天和兰老师就来西城桥董家房子里陪小平山。到了第三天,陆子奇回来了,和兰老师说:“我回家也没有什么事,既然来这里了,我顺便到学校去看一看。”陆子奇说:“好的,你去吧。”

  于是第二天,一个多云的上午,冯老师告别小平山,随手提了一只手提袋,从西城桥乘航船来到钟村找到钟士康家。钟士康正在家里,见她来了高兴地说:“冯老师,你怎么来了?找我有事吗?”和兰老师说:“我现在没事,想到梁山伯庙学校去看看,可以吗?”

  钟士康高兴地说:“当然可以,当然可以。我在家也没有什么事,这么热的天我就在家看看书,也不想出去。这时候早晨还不热,好好,你想去看看我陪你去。”冯老师高兴地说:“好的,那麻烦你了。”

  钟士康说:“嗳,是我麻烦你呀,这么热的天,还来学校,我陪你去是应该的。”

  钟校长穿着一件中式对襟白布衫,下穿一条黑色大裤管的老裤,脚上穿双妻子给他做的老布鞋,后面跟着一条小黄狗。小黄狗见主人出门它就在主人前面,打着小步欢快地领他们在前面跑。

  钟士康带着冯老师走出村外向西走去,钟士康指着北面不远处那黑丛丛的丛林和红墙说,学校就在那梁山伯庙旁边,冯老师听了望着那丛林点点头。

  他带着冯老师过了几个小村庄来到江边上的渡头,这时正见滔滔姚江上有一只小船在缓慢地随波顺流地斜着摇过来。钟士康对冯老师说:“这个渡头就叫邵家渡,江对面就是慈溪县了,现在我们这边人过江就靠这只小小的渡船来回摆渡的。”冯老师掠过宽阔的江面眺望江对岸说:“原来对面就是慈溪了啊!”钟士康对她说:“抗日战争时期,当年三五支队常常由三北过渡来到我们这里的。”冯老师听了点点头说:“原来这里和三北也这么近呀?”钟士康说:“是很近的。”

  一会儿,他们来到了梁山伯庙前面,过一座新造的小桥时,钟士康风趣地说:“这座桥就叫‘夫妻桥’,过了夫妻桥,夫妻就能同到老。”冯老师听了微笑了一下。过了夫妻桥,来到一条三块石板铺的开阔大路,看这石板上还有许多凸起的荷花花纹。冯老师欣赏地说:“这石板路铺得很漂亮呀。”钟士康向冯老师说:“这条路我把它叫‘百龄路’,走过这条路可以活到100岁。冯老师你不要笑,我不迷信,不过是对大家的一种美好的祝愿罢了。这里过去只有一条小路,这还是近年来我拆了没主的旧坟和倒坟的石板铺起来的。不过这块荷花石板是请石匠新凿的。”

  冯老师望望钟校长敬佩地说:“钟校长,你不但办学校,还修桥铺路,我们前天来时走过八脚凉亭,听说你还施茶水,连那个八脚凉亭都是你家造的,你真是个慈善家呀!”钟士康谦虚地说:“做这么点小事哪算什么慈善家呀,那凉亭是我父母在时造的。这条石板路是我领头铺的,一直铺到半路庵,又从半路庵铺到望春桥的。现在在后塘河边走走路是舒服得多了,下雨天也不会滑了。”冯老师听了不由得吃惊:“从望春桥到半路庵塘河大石路这么长,也都是你带头铺的?钟校长你太厉害了!怪不得后塘河一带路都那么宽阔好走。”钟士康说:“这也不算什么,我本想一直铺到西门口去的,可是后来旧坟也拆光了,石板没有了,所以我只能铺到望春桥那里了。我原本还想把梁山伯庙景区修得更好一些,可惜后来没有钱了,修不下去了。”冯老师听着他的叙述,感到钟士康校长不但热心教育事业,而且热心地方公益事业,这个人真不比她公公李琯卿差呀。她在心里对钟校长产生了敬佩之情。

  说着,钟校长带着冯老师就来到庙左边的学校。冯老师跟着钟校长来到小学前,见学校四周打着围墙,正前门门额上用玻璃隔护着,里面写着“龙嘘小学”几个隶书。冯老师问钟校长:“这上面写的怎么是龙嘘小学?”钟士康告诉她说:“以前我们后塘乡就叫‘龙嘘乡’。”“哦,是这样。”

  校园里树木葱茏,有一大批房子。操场上立着一杆高高的旗杆,她感到这个学校规模不小。冯老师一面看一面点头说:“钟校长,这个学校很不错呀。”

  钟士康说:“这里原先是村办小学,后来我花了点精力把它改造了一下,才像个样子。”

  原来后塘乡中心小学不在梁山伯庙,而是在钟村的祠堂里的,在抗日战争那会儿,仲士康把钟村小学改成抗日战时中学,招收失学青年到钟村战时中学读书,这样就把小学搬到芦港村的接待寺里。在接待寺办了两年,日本人打进来,鄞县师范学校搬到接待寺来,为了照顾大局,后塘中心小学就搬到梁山伯庙小学来了。当时的梁山伯庙小学是当地的一个村小学,校舍不多,老师也只两个,只有初小,也没有操场。上体育课时,老师只好带着学生在狭小的校园甬道上跑一跑。在梁山伯庙没有庙会和香客较少的时候,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也把学生拉到庙前的广场上去出操。

  钟士康把中心小学搬到梁山伯庙小学后,把校舍修一修,再从庙里划过一棣厢房来装修一下做成老师宿舍,又做了一大批课桌,从社会上聘请了一批教员。这就像个中心小学的模样了。但学校没有运动场,还是个大问题。后来钟士康看见学校前面有四五亩终年积水的烂水田,这块烂水田也是属于庙里的。他在庙董会上提出,请求拨款将这块烂水田改造成运动场,得到大家的同意。于是请当地农民们在大坟滩上挑来几千担干土填上去,然后再打了个围墙,再在围墙里面种上树木,这个运动场就建成了。运动场里面有一个椭圆形的跑道,有篮球架和跳高跳远的沙坑。现在看到运动场前面和左面都是绿油油的稻田,西面和梁山伯庙门前的广场相连。运动场上绿草如茵,一杆高高的旗杆扯着一面旗帜在半空中随风飘扬,同学们来梁山伯庙上学二里路外都能看到。

  校内的教室和办公室,钟校长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也陆续地进行了装修,在钟士康校长的努力操办下,梁山伯庙小学就一年比一年好。因此当冯老师1946年来到这所学校时,这个后塘乡中心小学已经蛮像样了。

  “冯老师,这就是我们的中心小学了。你看一下吧。”钟士康带着一点自豪地把冯老师带进校园,向冯老师介绍说。

  冯老师跟着钟校长踏着鹅卵石铺就的甬道,但见两旁是修剪得整齐的冬青树,冬青树脚下还种着一排浓密的马鬃毛似的阶沿草。冬青树围着的园地里还种着桂花、紫荆花、石榴花和梅花等名贵花木,叫人看了赏心悦目。甬道终端,朝校门方向便是一个宽敞的大办公室,里面放着五六张教师备课的办公桌。办公室的右面是一个大礼堂,礼堂正中挂着孙中山的画像和二战时协约国领袖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苏联元帅斯大林等的画像。这里也是下雨时室内运动场和全校开大会的地方。办公室的左面是低年级和中年级的两个课堂,而在两个课堂之间,有一大间三开间宽的小礼堂。这个小礼堂是开展室内文娱活动的场地,地上还铺着整齐平滑的木地板。正中靠北面有个讲台,房外是个天井,透过窗户能看到天井里还有一个花坛。里面也种着一株无花果树、一株枇杷树以及其他花草,像个小花园。钟校长对冯老师说,这是学生们开朝会、唱歌、跳舞的地方。每当礼拜六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在这个小礼堂里讲故事,学跳舞,音乐老师弹着风琴教学生唱歌也在这里,有时也演活报剧。平常也是学生们跳绳、踢毽子,奔来跑去玩耍的地方。

  冯老师再看看教师办公室的楼上,也有一个教室,阳台围着上过油漆的木栏杆,钟校长说这是五、六年级的教室。办公室的右面楼上一排七八间的小房子,是老师们的卧室。餐厅和厨房在办公室的后面。这是一所比较正规的学校,不愧是后塘中心小学,当时吸引了西乡许多学生都来这里上学。全校有从二年级到六年级五个年级,有五百多个学生,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大都从较远的村庄来的。中午自己带饭在学校里蒸饭吃。

  冯老师看后感到这个学校很不错,是她所教过的学校中校舍最大、设施最齐全、环境最优美的学校。她过去所教过的小学,不是在祠堂庙宇,就是小小的几间陋室茅屋。就连横河公德小学也是做在於家氏祠堂里,没有教师单间宿舍,没有像模像样的办公室。所以冯老师感到很满意。

  为了尽快熟悉环境,当她得知7月初学校就要开始下学期学生报名后,她问钟校长:“报名时要老师来吧?”钟校长说:“学校有两个当地老师,我叫他们代办一下就行了。”冯老师说:“是7月几号开始?我也来吧,这样我也好认识一下自己的学生。”钟校长说:“你愿意来最好了。我打算7月5号就开始报名了。”“那我就7月5号来。”

  “好的,”钟校长说,“那时候学校都放假了没有什么人,学校宿舍是有的,不过还没开学太安静了,你愿意住就住在学校里,你不愿意就住到我家来,你就和我家的大女儿一起睡吧。”冯老师听了高兴地说:“那再好没了。到时候我一定来。”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