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和兰烈士是我读小学时的老师,那时候她在梁山伯庙小学教书,我有幸做了她一学期的学生。可是第二学期她到唐家漕小学教书时就被捕了。后来据说她被解到杭州。同年11月她和她的战友陈爱中、吴家安被杀害在宁波江北岸草马路。我和同学们悲痛极了。当时只模糊地知道她是做地下工作的,但不知详细情形。我在福建工作十几年后回家探亲时,在宁波新华书店看到了一本关于浙东革命烈士的小丛书,我在这本书里才知道她是一位共产党员,才了解冯老师的革命事迹和牺牲经过。1983年清明节时,我到樟村去扫烈士墓,在烈士纪念厅里看到了我敬爱的冯老师以及和她同时牺牲的陈爱中和吴家安烈士的巨幅遗像,我在这里又见到我敬爱的老师,心里非常激动。我在她的遗像前整整停留了半个钟头,久久不愿离开。后来我又到纪念馆的档案室看了她的生平事迹,才更详细地知道了她一生的革命事迹。
我崇敬我的老师,她为忠于自己的信念、为保护组织和同志们,宁可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是如此的伟大。此后我在有关浙东革命事迹的书上经常看到她的战友和同事们关于她生前事迹的回忆文章,但总是东鳞西爪,并不完整,有的还有错误。在纪念抗日战争六十周年的时候,我在宁波新四军研究会出的《教育世家》这本书里,看到了我的师弟、烈士的儿子李平山写的《不能剥夺的信念》一文后,我才较详细地了解了她在其他地方的革命经历。我的老师在来到梁山伯庙小学之前,她已经在北仑的横河小李家、塔峙岙、嘉溪岙、上阳等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艰苦惊险地做了十年地下工作,更感到我的老师的崇高和伟大。这时候我就想给我的老师写一本传记,能完整地表达她光辉的一生。决心有了,但是我对她的一生事迹的了解还只是一些凌乱的线索。对于她在来梁山伯庙小学之前待过的地方,我并不十分了解。于是我就请鄞州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给我开了几封介绍信,于2013年夏天冒着炎热的骄阳,两度拜访烈士的故乡石碶冯家村村委会,又到塔峙岙、嘉溪岙、上阳和大碶访问,还走访了北仑新四军研究会、镇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白峰新四军历史研究小组、樟村革命烈士纪念馆、北仑凤凰山烈士纪念馆、九峰山烈士纪念碑亭、塔峙岙排门村村民委会、鄞州高桥镇唐家漕老年活动室等单位和地方。一些老人和有关同志向我热情地提供了冯老师当年在他们那里教书时从事地下活动的情况。此后我又访问了宁波、鄞州、镇海、北仑、杭州等地如今还健在的冯老师的战友、同事和亲戚,对冯老师生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才开始动笔。在写作过程中,我又不断得到我的师弟、我老师的儿子李平山提供的有关线索和亲友的回忆录与珍贵的照片,使本书得到了更多的资料。
初稿写成后,我将书稿寄给我师弟李平山审阅。经过他半年多逐章逐段地审读、补充和修改,我才比较放心地定稿。但由于距离老师牺牲已经六十多年,当年和她同时战斗过并且在世的人已经不多,无法得到更多更详尽的资料,再加上我的水平所限,本书的叙述与老师当年的真实事迹和精神面貌肯定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期望我老师的亲朋好友们和老同志们看了此书后,给我以批评指正。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师弟李平山!感谢为我提供许多宝贵资料的冯老师的亲朋好友们!特别感谢鄞州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从我一开始外出采访一直到出版,在精神上和经费上全力地支持我,才能使这本书得能顺利的出版。在此也感谢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北仑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镇海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白峰街道新四军历史研究小组、樟村烈士纪念馆、石碶冯家村村民委会等单位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本书写作过程中,还参考了《教育世家》《北仑革命故事选》《冯家村村史》《上阳村志》等书的有关资料,在此向以上作者一并表示感谢。最后,还要感谢浙江省委原副秘书长乐子型和鄞州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胡广良为本书作序。
张良芳
于2015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