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朝鲜半岛,其实包括两个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历史上,它们是一个整体,对于这两个国家,我们很难用一个“爱”或“恨”来表达。出于政治信仰、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战略上考虑,在政府层面上,我们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支持朝鲜;但在民间层面,与韩国的经济贸易、民间往来要大大超过朝鲜。每年去韩国旅游的人不计其数,人们交口称赞、踊跃购买的是韩国的电器产品和汽车,还没听说有谁买过朝鲜商品。在文化交流方面,韩国的《大长今》也早已取代朝鲜的《卖花姑娘》,成为朝鲜民族文化的符号。而近期风靡世界的《江南Style》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向南延伸一千公里。面积二十二万多平方公里。陆上边界主要和中国、俄罗斯接壤。西面隔海与中国相望,东面和南面隔海与日本相望。从地图上看,如果说中国像一只雄鸡,朝鲜半岛恰似雄鸡前额上的一只花瓣,而日本则像一只时刻窥视这朵花瓣的鬣狗,虎视眈眈地俯卧在雄鸡的眼前,随时准备咬上一口。也正因为这样,中、日、朝(韩)三国在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可谓一言难尽。
关于朝鲜历史起,在朝鲜的史书中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距今四五千年前,有一个大神叫恒因,他有个儿子叫恒雄。有一年,恒雄带着三千人马降落到太伯山(就是今天坐落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著名的妙香山)上的一棵檀香树上。从此,他在这里传教授业,普度众生,教给这里的百姓耕种纺织,成为这里的统治者。后来,他和一个熊变成的女人结婚,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王俭。这个孩子因为是在檀树下出生的,所以又称檀君。后来檀君成了这块土地的统治者,被奉为朝鲜民族文明的始祖。据说他活了1900岁,后来修道升天了。这个故事听起来与中国古代伏羲、后稷出生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处。据说20世纪90年代,朝鲜有关部门郑重宣布,在平壤附近发掘出檀君的遗骨,从而证明历史上确有其人,檀君就是朝鲜文明的创始人。为此,朝鲜还郑重其事地建立了规模宏大的“檀君陵”,供本国人民参拜。其实,朝鲜这样做恐怕更多的是想表现一种民族独立意识和自尊精神。
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的历史由来已久。相传商朝末期,商纣王的叔叔箕子因与纣王政见不合,带领5000余人出走,成为了继微子启后的一大反对派势力,其势力范围在现在的长白山一带。周武王伐纣成功后,曾经去寻找箕子,后来在武王劝说下,箕子同意归附周王室。诸侯分封时,箕子被封为诸侯,其封国就在现在的朝鲜境内,向西与燕国接壤。史书上把它叫作“箕氏朝鲜”。此后的八百年里,箕氏朝鲜一直是以周朝的诸侯国的名义存在的。秦末汉初,一支起义军兵败,在燕人卫满率领下向东退却,乘机灭掉了箕氏朝鲜,重新建国,并以平攘为都城。史书上把它叫作“卫氏朝鲜”,其势力范围扩张到了现在的首尔一带。现在,无论朝鲜还是韩国的史学界,都把这两个时期称作“殖民时代”。汉武帝时,发兵灭掉了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立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卫氏朝鲜遗民南迁,建立以辰韩、马韩和弁韩为中心的辰国,史称“三韩”时代(现在的韩国国名来由与此有关)。汉末,由于汉朝的解体,辰国也发生分裂,一分为三,是为新罗、百济和高句丽,史称“三国时代”。唐高宗时,新罗在唐朝协助下,相继灭掉百济和高句丽,第一次统一了朝鲜半岛,定都庆州,史称“新罗时代”。9世纪,农民起义,在朝鲜半岛上又相继建立了后百济和高丽王朝,史称“后三国时代”。936年,高丽统一朝鲜半岛。此后,高丽相继被契丹和女真人击败,成为辽和金的属国。1280年,高丽成为元的一个省。1388年,作为蒙古势力的附属,高丽王派大将李成桂率兵攻打中国。李成桂拒绝出兵,发动兵变,1392年自立为王,定国号“朝鲜”,史称“李氏朝鲜”(李姓也由此成为朝鲜和韩国一个大姓)。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明政府出兵援助,击败日军。从此,朝鲜和明政府进入蜜月时期。1618年,朝鲜出兵援助明朝同后金作战,由此得罪了后金。1636年,清军攻占朝鲜,朝鲜成为了清朝的属国。清朝末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成为朝鲜新的保护国。1897年,朝鲜皇帝高宗在俄罗斯支持下宣布独立,脱离日本控制,改国号为“韩国”,从此,朝鲜变成了韩国。1905年,日本重新取得对韩国的控制权,并于1910年正式吞并韩国,史称“日韩合并”。在此期间,日本对韩国实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方方面面都加以日化,包括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等(我们在韩剧中可以看出来,即便到了现在,韩国人的生活习惯和日本都差不多,如睡榻榻米、跪坐等等)。1945年,日本投降,朝鲜半岛光复。在美苏操纵下,以三八线为界成立了两个意识形态迥异的政权,南部仍以韩国为名,北部则以古代的朝鲜为名。从此,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由原来的统一国家人为地分成了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1950年6月25日,朝鲜向韩国开战,朝鲜战争爆发。由于韩国军队瞬间崩溃,美军介入,最终也导致了中国的参战。1953年7月23曰,双方停战,以三八线为界,由联合国委派瑞士和瑞典驻军设立军事警备区,监督双方的动向。1969年,韩国的经济首次超过朝鲜,最终成为亚洲强国。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中国政府过去一直不承认韩国的存在,“文革”前的教科书都是以“南朝鲜”来称呼韩国的。1992年,中韩建交,中国正式承认韩国。
与日本一样,朝鲜半岛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5世纪世宗创制朝鲜文字以前,朝鲜民族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一直是在使用汉字来记录他们的语言。即使是在世宗创制文字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汉字仍然是官方文件的主要用字。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受汉字的影响,朝鲜半岛古代文学的大部分作品是使用汉字写成的,并因袭了中国文化的一些样式,比如诗歌、散文等。朝鲜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一代又一代的朝鲜文学家创作出了不亚于中国本土汉文学的作品,使朝鲜半岛成为仅次于中国的汉文学重镇,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各国的尊重。同样,朝鲜半岛的史学、音乐、绘画以及宗教传统都深刻地受到中国的影响。早在高句丽的早期,就有人编撰了史书《留记》一百卷,其史书的体例基本是模仿中国的。这一点在朝鲜现存最早的史书《三国史记》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朝鲜半岛引进中国作为祭祀音乐的雅乐和唐宋的世俗音乐唐乐元素,演变出一种宫廷音乐。而朝鲜半岛的绘画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明显带有中国画的风格。比如著名的高句丽绘画,其颜料、笔法都可找到汉魏六朝的痕迹。三国时期,佛教由中国僧侣带入朝鲜半岛,并迅速传播。东亚佛教的基本特征是各个国家都用汉文佛经。举世闻名的汉译大藏经《高丽藏》,便是由高丽王朝工匠历时十六年刻成的。全书总共81258块板,每块正反两面各刻三百多字,计收佛经1497种,共6558卷,约五千万字。这套大藏经的经板历经七百年劫难,至今完整保留下来,不能不说是朝鲜民族对佛教事业及汉文化的杰出贡献。
朝鲜半岛的历史学家们在文化上一直对日本有一种蔑视。他们认为日本文化最早是由中国大陆经半岛由朝鲜人传入的,而且在传播过程中渗入了半岛文化的因素。朝鲜半岛在以中国为首的东亚文化圈中处于领先位置。也正因为这一点,即便是在朝鲜半岛处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人依然保持一种文化上的优越感和对日本的蔑视。
日本僻处极东岛中,见闻素陋,漆齿纹身,鱼鳖与处。饮食衣服,宫室器用,不过自我而得之者。
——朴殷植著《韩国独立运动之血史》
这就是近代朝鲜半岛人对日本人的感觉和印象。
而日本人却不买账,尽管他们承认日本文化受到过朝鲜半岛很大影响,但他们认为他们吸收的是从朝鲜半岛传来的中国文化,而非朝鲜文化。况且从唐代开始日本就直接向中国派遣遣唐使,直接吸收中国文化。尽管朝鲜半岛接受中国文化比日本早,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却趋于保守,日本反而超过了朝鲜。
如今的韩国和朝鲜意识形态极端对立,与我国的关系也极其微妙。韩国自不必说了,政治上它基本以美国为是,军事上更是与美结为一体,是美国亚太战略布局上的重要一环。韩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当初如果不是中国出兵,恐怕整个朝鲜半岛早就统一在太极旗下了。现在因为经济上的需要,中韩两国互为友好、互通贸易,又因为历史上都受过日本的欺辱,有了共同的历史敌手,只是都出于各自安全的考虑,所以在一些问题上能形成一致。但谁都清楚,双方不会成为全方位的盟友。
朝鲜就更微妙了。这是一个绝对对外封闭,实行绝对计划经济的国家;是一个实行先军政治、以国防委员会为国家最高领导机构的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意志、我行我素、经常把大国玩弄于掌股之中的国家;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自尊感,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具有强烈仇恨,将自己封闭起来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初的那场战争,使几十年来中朝两国保持了“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现在在朝鲜土地上,还长存着包括毛岸英在内的成千上万名志愿军烈士的遗骨。历史上,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至深,对其影响极大,因此形成了以东亚文化圈为代表的古代东亚国际秩序。随着日本的崛起以及其对中国、朝鲜的掠夺、统治,这种秩序在近代被打破了。
今天,我们提到朝鲜或去过朝鲜亲眼目睹她的政治经济发展,都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源于我们也曾经历过计划经济和对外封闭的时代,我们也曾有过这种亲身体验。今天她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经济发展问题,我们且把她和韩国作个比较:据韩联社2013年12月23日报道,韩国统计厅发布年度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底,朝鲜人均国民收入为137万韩元(约合7841元人民币),韩国为25619万韩元,是朝鲜的187倍,其他各项数据显示,钢产量韩国是朝鲜的56倍,公路里程是朝鲜的4倍,发电装机总容量是朝鲜的11.3倍,船舶总吨位是朝鲜的15倍,汽车拥有量是朝鲜的1140倍,而贸易总额是朝鲜的157倍。而当我们把今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今日之朝鲜对比时,我们不能不赞叹我们党的伟大,感叹我们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