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吃母亲做的小菜,无论何种食材,到了母亲手里,就会变成一道佳肴。不是我吹牛,许多人吃过我母亲做的菜后,都夸她的厨艺一点也不比饭店的大厨逊色。遗憾的是,虽然我从小吃母亲的菜长大,却没有好好继承母亲的厨艺,做出来的菜不是偏咸就是偏淡。
有一次,我看到母亲正在厨房做菜,就站在旁边仔细观察起来。我发现母亲做菜有个特点,就是很少用到味精,有时干脆不用。我很奇怪,忍不住就向她讨教其中的秘诀。母亲笑着说:“我哪有什么秘诀,说白了就是把生的煮成熟的,再用适当的盐提鲜就可以了。”生煮熟可以理解,但提鲜不是靠味精么,怎么会是盐呢?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母亲接着说道:“你吃菠萝时,是不是感觉浸过盐水以后,不但没有了那种又刺又麻的感觉,反而变得更加香甜了呢?”我说是呀。母亲说:“那是因为盐把菠萝里的甜味给激发了出来,所以吃起来味道就不一样了。同样道理,做菜时只要合理用盐,就会激发出食物的鲜度,这种来源于食物本身的鲜度,才是美味的关键所在。”
母亲的一番话让我将信将疑,后来查阅了相关资料,我才发现母亲说的确实很有道理。俗话说“好厨师一把盐”,用盐的水平决定着厨师手艺的高低,因为饭菜的“色、香、味、形”中,味是最关键的,而用盐的分量和时机直接影响着菜的味道。若是盐放得恰到好处,几乎无需太多调料,菜就会有好的味道。比如说肉汤、骨头汤、鸡汤等荤汤在熟烂后放些盐调味,可使肉中的蛋白质、脂肪充分溶解在汤中,不放味精汤一样鲜美无比。再如,安排一个较大的宴席,上最后一道汤时,资深的厨师往往不放盐或少放盐,食客反觉得味道鲜美,原因是前面的菜已经五味乱舌,最后的“清淡”自然变成了美味,是谓“大味至淡”。明白道理后,我一下子茅塞顿开。在此后的做菜过程中,我按照母亲的说法试着摸索,小菜的味道果然比以前好吃了许多。
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相通的。盐是“百味之王”,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没有盐的菜会让人感到无味,而没有“盐”的人生也一样如此。在我们的人生过程中,其实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充当着厨师的角色,如何把人生的这道大菜做得有滋有味,这就需要我们添加适当的“盐”来激发自身的“鲜度”。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激发内在的潜能。世界顶尖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了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因此,只要我们抱着积极的心态,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平淡的人生加点“盐”,那么我们的人生,必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