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我们主要活动是观看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今年暑假,我们打算主要活动就是去看2014年青奥会。
那么,我们带孩子看比赛,看的是什么?
1932年的上海码头,人声鼎沸,欢呼的人群簇拥着一个人登上了前往美利坚合众国的威尔逊总统号邮轮。这个人叫刘长春,他是中国参加奥运会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同时,他这次出征,也是中国第一次站在世界奥林匹克的舞台上。
1931年“九一八”前夕,刘长春还是一名东北大学的学生,同时也是一名短跑运动员,多次在比赛中获得冠军,年纪轻轻就已崭露头角。中日战争打响后,东北大学解散,他回到了相对平静的家乡大连,却遭遇日本宪兵队长的威逼利诱,让他代表所谓的满洲国去参加奥运会。此前,刘长春曾从他的德籍教练口中听说过奥运会,对奥运会充满了向往。但是,刘长春誓死不做汗奸,经过一番机智勇敢地较量,他成功地摆脱了日军的追捕,来到北平,决心代表中国,实现奥运之梦。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正当他失望与愤懑交加的时候,又遇到昔日东北大学的同学,同学们听信了日军造的谣,都以为他要代表满洲国参加奥运会了,误解和指责啃噬着刘长春的心。为了证明自己,更为了拆穿日本人的阴谋,刘长春向曾经是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求助,张学良慷慨资助了他八千银元,并送给他一幅关公“单刀赴会”的画卷,以鼓励刘长春。终于,当他的同学志愿加入义勇军奔赴东北前线的时候,他也踏上了前往美国参加第十届奥林匹克的征程。
坐着船,在海上整整漂泊了27天,刘长春终于来到了美国。一路的颠簸虽然让刘长春疲惫不堪,体力也大大下降,但当他位列第八、随着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一同出场,走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时,在场的华侨们都沸腾了,他们向全世界人民亮出了他们的横幅:“中国人来了!”
第二天,刘长春连时差都还没有倒过来,就走上了赛场的跑道,但终因体力不支,没能在第一项百米小组赛中冲出线。就在刘长春沮丧万分时,国内传来消息,下令让刘长春放弃接下来的二百米比赛,官方的理由是:正处于水深火热的战争之中的国人再也承受不起任何失败了!
面对教练的劝说,国内传来的压力,刘长春痛苦欲绝,几度纠结,终于下定决心:二百米比赛仍要参加,他不能因为第一次的失败就退缩,“我们的国家正遭受着侵略,我们的民族正经受着苦难,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勇气,更需要尊严,更需要奥林匹克!”他要跑出中国人的骨气,跑出中国人的尊严!
虽然刘长春最终没能在此届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但正因为他的不甘屈辱,他的不懈奋斗,从而使自己成为中国奥运先驱,在奥运会史上留下了辉煌且永恒的一页。
2008年,刘长春的故事被拍成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看完这部电影,我有个强烈的感觉,觉得每个运动员都有一部属于他自己的“奥林匹克”史。你看赛场上的那些年轻人,他们来自于世界各地,他们为了什么而来?都是为了他们的“奥林匹克之梦”而来!他们的赛场先在国内,然后走向亚洲,最终走向世界!
那么我们看比赛看什么?就是现场参与他们的梦,在规定好的赛时之内,看他们实现梦,笑傲赛场之志满意得;或者失落梦,黯然神伤后重振雄风!平常人的人生梦想是模糊的,混沌的,追逐以及实现的过程是漫长的,是水滴石穿的功夫,可是运动员的梦想,却是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赛场之下,他们为这个梦想而拼搏,而奋斗;上了赛场,梦圆梦碎都是瞬息万变的事情,这比电视剧还要好看的剧情,怎能不令我们着迷和投入?
我们看运动员如何书写他们的“奥林匹克”史,看他们在书写过程中如何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体现体育精神。
刘长春秉持“我们不只是为了取胜才来参加奥林匹克的”的信念来到奥林匹克,被瑞士人称为“现代斯巴达克斯”的公路自行车运动员法比安·坎切拉拉,多次获得环法计时赛段冠军,却在2012年8月伦敦奥运会首日进行的自行车公路赛上右手肘受伤,医生建议他停赛,他却选择重新回到赛场,单手骑完最后的赛程,最终以第105名的名次冲过终点,用自己的行为切实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既然来了,就要尽力骑到终点,即使是第105名。
体育精神是什么?就是奥运会提倡的“重在参与、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低头”,它需要意志,也需要智慧,更需要意志和智慧比翼齐飞。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精神的代名词,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
同时,体育还是一种国际语言,人们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在以追求和平与友谊为特征的准则下,只通过身体的角力和较量就可以自由交流。
在《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你可能学不会唱歌,学不会开车,学不会烧火锅,可是你却可以用你的身体去跑步,去打球,去游泳……只要你好好地运用你的身体,你都可以展露你的一项特长,你都可以用你的这项特长展现你的生命价值。
而且,在你运用你的身体的时候,你的身体也得到了锻炼,健康也得到了保障。我们爱生命,不正要从爱自己的身体开始吗?
这就是我们在看一个运动员如何书写他的“奥林匹克”史时,还可以看到的东西。“奥林匹克”史,必然要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映照下才可以顺利写就!脱离奥林匹克精神,他是无法写成他的“奥林匹克”史的!
我们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奥林匹克”史,只是赛场不同罢了。我们将要怎样书写我们的“奥林匹克”史,我们的孩子将要怎样书写他们的“奥林匹克”史,或许我们可以从眼前的一场场赛事中获得启发。
青奥在即,我们期待一同投入精彩赛事中,为青奥加油,为运动员加油,为南京加油,为自己加油!
§§第四十二章 行走路上怎么吃喝拉撒?
这两篇文章是根据朋友提出的问题来回答的,她问我:“你们一路走,怎么吃的?怎么上厕所的?我也想带孩子这样把家乡好好玩一玩,可孩子对就餐环境、上厕所等问题特别挑剔,搞得我都不敢带他去很远的地方玩,要去远的,也要去条件很好的,怎么办?”
行走路上的吃喝拉撒,看似不起眼,却是大问题,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都好,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确实,行走路上会有烦恼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