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谈相对论。各式各样的哲学家、科学批评家、打油诗人、漫画家、无孔不入的商人,更是在前所未有的爱因斯坦热、相对论热中推波助澜。
有人是正经八百地谈,有人在瞎扯淡,更多的人是在赶时髦。一个美国富翁出5000美元巨额赏金,征求一篇3000字的介绍相对论的文章。
市场上的烟贩子在叫卖“相对论牌”的香烟和“爱因斯坦式”雪茄。
英国的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幅漫画,把相对论和英国人特别爱好的侦探故事结合起来了:夜晚,一个大侦探手拿电筒,照出一束强光,光线绕过两个大弯,落到正在撬保险柜的窃贼身上。漫画的标题是:爱因斯坦,这是小意思!一位打油诗人这样描写相对论的尺缩效应:
杰克小子剑术精,出剑迅捷如流星,不料空间一收缩,长剑变成小铁钉。
到了这个时候,所谓相对论热已经变成了一场闹剧。严肃的物理学理论竟被新闻媒体煽起的热浪冲得面目全非。
爱因斯坦深知人们在崇敬自己的同时,又在填补自身的无知与无聊。和人家的赞誉对着干,板起面孔作高深状,天性善良的爱因斯坦做不出来;顺水推舟,在人们浅薄的赞誉中欣欣然,乐融融,爱因斯坦的境界自然不会这么低。怎么办呢?
爱因斯坦的幽默与诙谐又一次派上了用场。他写道:
我走到那里,我站在这里,总看到眼前有一张我的画像,在写字台上,在墙壁上,在围着脖子的黑丝带上。
男男女女怀着仰慕的神情,来索取签名留念。
人人都从那可敬的好小子那里,讨到一个带钩的签名,有时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在那清醒的时刻我却想:是我自己已经发疯,还是我误入了牛羊群中?
爱开玩笑的爱因斯坦,写下了如此打油诗后,心里有些诚惶诚恐。人们即使受到他的讽刺,仍觉得是一种难得的荣幸,还喜不自禁地说:“看,这才是真正的名人!平常人谁有这份幽默?”
记者们一拨又一拨地按响了哈贝兰大街5号的门铃。
谈话、采访、拍照、没完没了的追问、故作深刻的对话、添油加醋的渲染,还有廉价的吹捧,把爱因斯坦弄糊涂了,也弄得他万分紧张。
爱因斯坦不无感慨地说:“我最凶恶的敌人是邮递员,我已摆脱不了他的奴役了!”
每天早班邮件一到,围攻就开始了。他会收到成百上千封讨照片、讨亲笔签名的信。
许多信封上连地址也没有,只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几个大字。也有一些讨论科学问题的信。
有人请他解释空间怎么会弯曲,有人请他证明宇宙怎么能有限,有人请他说明时间怎么能像橡皮筋似的拉长缩短。
也有请求帮助的信:一个青年学生没有考上大学,请教授在教育部说说情;一个青年发明家的新发明被埋没了,请教授在科学院里讲几句话;一个年轻妇女作为“天文观察者”自荐效力;一家雪茄烟厂厂主告诉他已把自己生产的一种新型雪茄取名为“相对性”。
妻子艾尔莎成了爱因斯坦的收发秘书。她每天得把信件分类,一些她留下不回信,一些自己复信,余下的交给爱因斯坦过目。这项工作占去她整整半天时间,有时甚至整个晚上。尽管艾尔莎已筛选过,但信件仍使爱因斯坦伤透脑筋。
爱因斯坦说:“我从不擅长说‘不’。但现在,报界文章和信件不断地向我询问、邀请和要求,我每晚都梦见自己在地狱里被火焚烧。邮递员变成了魔鬼,对我大声呵斥,并把成捆的新信件向我头上掷来,就因为我未对过去的信件作出答复。”
后来,为了对付众多的信件,爱因斯坦想出了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请慈善机构代办讨要照片和签名的信。谁捐了钱,就拿到爱因斯坦教授的签名和照片。
这样,既满足了名人崇拜者的虚荣心,又帮助了穷人,同时还节省了自己的时间。至于讨论问题和请求帮忙的信,爱因斯坦就自己复信,实在忙不过来,就请艾尔莎和女儿帮忙。
但是,另一种面对面的麻烦则更使爱因斯坦不得安宁:摄影家、画家、雕刻家,各式各样的艺术家都来找他。他们或者是想借爱因斯坦的名气去闯天下,或者想丰富自己的创作目录,或者想在历史上留下艺术家与科学家交往的动人佳话。
对于这些人,除了被艾尔莎客气而优雅地挡走了部分外,余下的就只有爱因斯坦教授自己到客厅里来周旋应付了。
这一天是1922年11月14日。就在4天以前,瑞典皇家学会宣布把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爱因斯坦,当时“北野丸号”邮轮正在大海中航行。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世界最高的科学荣誉。诺贝尔是瑞典著名的化学家,因发明硝酸甘油炸药获得专利,后来成为巨富。诺贝尔因潜心科研,终身未娶。他的遗嘱规定,死后把大部分财产献给瑞典科学院,作为奖励基金,每年将这笔巨款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世界各国对物理、化学、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有卓越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每年颁发一次。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有伦琴、洛伦兹、居里夫妇、汤姆逊、维恩、麦克尔逊、普朗克、劳厄等,其中不少人是爱因斯坦的朋友和同行。普朗克是1918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原因是创立量子论。劳厄获奖时间还要早些,是1914年,获奖原因是发现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
爱因斯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当之无愧的。1905年他发表的三篇论文,每一篇都够格获得诺贝尔奖;1915年他完成的广义相对论论文,应该更不在话下。
读者一定会觉得奇怪:为什么直到1921年爱因斯坦才获得诺贝尔奖呢?莫非瑞典科学院那些评委老先生们打瞌睡了?
而且,这次授奖的方式和内容也是异乎寻常的。授予爱因斯坦的是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可是瑞典科学院到1922年11月才宣布其决定,而爱因斯坦到1923年4月才实际收到奖金和奖状。这种马拉松式的授奖过程,也是找不到先例的。评奖委员会的措辞更为奇特:
瑞典皇家学会根据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遗嘱的规定,于1922年11月9日开会决定:无论相对论与引力理论有何价值,将1921年的奖金授予在物理学领域内作出重要发现或贡献的爱因斯坦,他在理论物理领域,建立了很大的功绩,特别是发现了有关光电效应的定律。
这太有意思了。事实上,光电效应只是爱因斯坦1905年的第一篇论文中的一个小标题!瑞典科学院只奖励了十个指头中的一根小指头,而把相对论这样的“大拇指”撇到一边去了。
这其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诺贝尔的遗嘱中指明,奖金授予在规定学科任何一项上对人类提供最大利益的人,这个规定限制了获奖内容。自1901年以来历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都是有关实验物理学的发现,其中有一些很难说与科学有什么直接联系。例如1908年将奖金授给法国人利普曼,他的成就是发明彩色相片复制法;1912年获奖的瑞典人达伦,只是因为发明了海岸灯光自动调节器。评奖委员会对于颁奖给理论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带有较强的推测性的,一般都很审慎。他们认为相对论即属于这种情况。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就是相对论因为革命性太强,遭到了一些保守的物理学家的强烈反对。勒纳德甚至扬言,如果瑞典科学院把奖金授给相对论的创立者,他就要退回诺贝尔奖金,为了避免麻烦,评奖委员会的大师们迟疑了许久,绞尽脑汁,最终才想出这个绝招:以光电效应定律的名义,将奖金授予爱因斯坦。
这飞来的喜讯,并没有使爱因斯坦受宠若惊。他的成就早已得到举世公认。没有诺贝尔奖,爱因斯坦照样是爱因斯坦;而没有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才将大为减色。那笔丰厚的奖金,他后来全部寄给了前妻米列娃,作为她的赡养费。
1952年,爱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首任总统魏茨曼去世不久后的一天晚上,电话铃骤然响起,又是一位记者打来的。“听说要请你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教授先生,你会接受吗?”爱因斯坦说:“不会。我当不了总统。”
“总统没有多少具体事务,他的职位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你是最伟大的犹太人。不,不,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由你来担任以色列总统,象征犹太民族的伟大,再好不过了。”爱因斯坦说:“不,我干不了。”
刚放下电话,电话铃又响了。这次是秘书杜卡斯去接的。“天哪,是华盛顿打来的。以色列大使要和你讲话。”她把话筒递给爱因斯坦。
“教授先生,我想请问一下,如果提名你当总统候选人,你愿意接受吗?”大使说。
“大使先生,关于自然,我了解一点;关于人,我几乎一点儿也不了解。我这样的人,怎么能担任总统呢?请你向报界解释一下,给我解解围。现在,梅塞街已经很不安宁了。”
“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也是教授呢。你能胜任的。”“不,魏茨曼和我是不一样的。他能胜任,我不能。”
“教授先生,每个以色列公民,全世界每一个犹太人,都在期待你呢!”大使的话是很真挚的。
“那……”爱因斯坦被自己同胞的这一番好意感动了,“我怎么办呢?我会使他们失望的。”
当然,提名当总统,拒绝当总统,这样重大的事情,哪能随便在电话上决定呢?11月8日,大使先生走进梅塞街112号的绿色大门。他带来了以色列总理的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爱因斯坦也在报上发表声明,正式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