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强烈的反战思想

  1904年2月8日,日军袭击驻旅顺口的俄国舰队。10日,俄国对日宣战。日俄战争爆发。托尔斯泰受到很大震动,一连几天不能考虑或议论其他问题,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心情才平静下来。

  托尔斯泰年轻时曾是一名军人,那时他自愿为炮兵第二十旅第四营的候补士官。这在他的《哥萨克》等作品中可以清楚了解到。他参加过克里米亚的战争,也参加过敢死队。《克里米亚战记》则是在枪林弹雨中诞生的。

  在参加高加索的战役及克里米亚战争时,托尔斯泰就已经看清楚了战争的丑恶面目。在他看来,战争无非是一种惨无人道的行为,更是一件极残酷的事,所以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他就辞去了军职。

  托尔斯泰在1853年6月,也就在他25岁时,他清楚看到军官们酗酒后的情形,并记录在日记中,他写道:“战争是很难形容的一件大坏事,喝酒是为了想抹掉因战争而造成的良心不安,我开始对战争产生了嫉恶如仇的心理。”

  克里米亚战争经过激烈的大战后,双方达成停战协定,白旗高举着,双方士兵开始收拾战死者的尸骸,这时的场景让托尔斯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见俄国兵和法国兵互相微笑着,走到对方跟前时,都互相替对方点烟,互相拍拍手臂或肩膀,还亲切地谈笑着。于是,他扪心自问:“为什么要战争呢?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呢?”

  “这些军人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何感想呢?站在给予他们生命,给予灵魂,让他不杀生,让他行善,让他在造物主面前,难道他们没有任何悔悟吗?”他在心中不断地思索着。

  日俄战争发生时,托尔斯泰的心中已经燃烧起反对战争的怒焰。他认为战争是一种罪恶,是最丑陋的行径,它违反了戒律:“勿残杀”,所以俄国向日本宣战时,托尔斯泰就极力反对。

  美国费城《北美新闻》来电征询支持俄国还是支持日本时,托尔斯泰答道:

  我既不支持俄国,也不支持日本,而是支持两国的工人,他们受了各自政府的欺骗,被迫去参加毁坏自己的幸福、违背自己的良心和宗教的战争。

  日俄战争开始后,俄国皇帝就经常到各地发表演说,并发出呼声:“亲爱的国民们,为了保护你的国教,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奉献你的生命吧!”

  于是牧师不懂得“勿残杀”的戒律,开始祈祷战争的胜利。

  政府控制的各报纸,大肆宣扬战争的情况,同时激发国民对日本人的敌对心。于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到处呼应着,逐渐加入到战争中,就连老百姓也在高喊:“消灭日本鬼子!把他们赶出去!”

  托尔斯泰不禁感叹着:“这真是令人惊讶的事!”基督教禁止杀生,佛教也是如此;然而这些信仰“禁止杀生”的宗教国家,却让国民燃烧愤怒的焰火,从而互相残杀、互相冲突,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托尔斯泰憎恨战争,于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报》上登了一篇《回心转意》的文章,阐明了反对战争的论调。

  “请各位反省吧,将你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停止下来,自己问问自己:我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以及所做的事有什么目的呢?”

  “人们如再不自我反省的话,则人类的生活将会陷入不幸的深渊中。这次战争结束时,如果人们仍不觉理,则战争又会爆发。”

  托尔斯泰在6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战争和征兵使我很痛苦。”6月6日又写道:“被丢下的不幸的士兵妻子四处流离。我读着报纸,觉得仿佛这一切战斗和举行军旗命名式都是这样坚决,以致起来抵制也是徒劳无益的,而你一看到人民,看到士兵的妻子们,你就会懊悔,我写得太少了,写得太软弱无力了。”

  7月10日,托尔斯泰给沃尔科夫写道:“战争以其物质轮子碾上了你们家,我则是精神上受压抑。只要人还是个有理智的动物,那么,当他看到人们拼命地、高度紧张地完成不应当做的事情的时候,他准会毛骨悚然的。”

  反对战争的托尔斯泰,因为看到报纸的报道而感到心神不宁,所以他不愿看报,其实是不忍心看报。但是听说俄国战败后,托尔斯泰就不知不觉地喃喃自语说:“俄国军队打败仗了,心里真不是滋味。”

  当托尔斯泰请求全世界人们反省的同时,他也在不断自我反省:我应该要求自己先做反省,我必须将利己主义丢弃,我要爱世界所有的人。

  一天,有两位年轻女士来拜访托尔斯泰:“我们想自愿到前线去,尽护士的义务,这种行为是不是对呢?”

  托尔斯泰回答说:“战争是杀人的行为,你们最好还是不要参加吧!”

  少女们反驳说:“可是战争中难免会有受伤的战士,我们为他们治伤难道不应该吗?”

  于是托尔斯泰接着说:请你们说实话吧,你们是不是想为自己建立一些功劳呢?这太不应该了。如果你们真心实意要拯救那些人的话,你们可以到偏远的农村去,那里有许多贫穷而又困苦民众在等着你们的拯救呢,就请你们伸出爱心之手救救他们吧!

  “然而你们却不愿意这样做,更没有热忱之心,那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这种工作太平凡了,不能收到很大的影响,从而不愿意前往?”

  当时,不仅在俄国有反战的人,在日本同样也有反战的人。登在《泰晤士报》上的那篇文章,已被转载到日本的《平民新闻》上,当托尔斯泰知道后,心里是无比喜悦。

  于是,托尔斯泰给他的日本朋友安部矾雄写了一封信。

  收到你的来信,我更加确信在日本也有许多有理性、有道德、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们也反对战争,并认为那是罪恶。

  “我对任何国家的战争都反对,所以非常庆幸有人与我站在同一战线上。”

  在托尔斯泰的著作《天堂就在你的心中》这本书里,主要讲的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对于教会所宣传的基督教义和基督精神进行自己的深思和反省,从基督的话中找到自己的理解。对于教会对人们的欺骗和对异教徒的迫害,他提出了批判。

  书中说:“我们所能知道的一切,只能是我们为了实现天国而应该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之中的每个人,只能从现在开始,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而不再做哪些不该做的事情。我们只是需要,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应按照我们的理解去生活,从而实现我们每个人所向往的,上帝承诺给我们的天国。”这些表述清楚地说明了他否定日俄战争的思想。

  战争不但是现在以及将来都不需要,而且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不需要的;然而它时常爆发,把人类的发展历史给摧毁了,并侵犯人类的权益,更是阻碍人类的进步,因而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人反对战争。

  托尔斯泰在《人生之路》中说道:“被刻在石头上的摩西十戒之一就是‘汝勿残杀’,所指的对象不仅是人,还包括所有具有生命的物体在内。这句话在被刻在石头上之前,应该被刻在人类的心中了。”

  《人生之路》堪称一位伟大文学家对人生、社会的最后总结。本书是阅读笔记、警句格言、寓言故事和思想札记等的集成。全书分为31章,每章探讨一个专门问题,包括“信仰”、“灵魂”、“上帝”、“爱”、“不平等”、“暴力”、“国家迷信”、“真”、“恶”、“死”、“幸福”等主题。作为一部语录体、格言体的大书,托尔斯泰尽可能把人类思想的精华吸收到这部书中。

  托尔斯泰以77岁高龄还这么严格地剖析自己的思想,真是不能不令人佩服!假如世界上真有一个人“活到老改造到老”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应是托尔斯泰!

  这一年托尔斯泰失去了两个最亲密的朋友:3月,他的堂姑亚历山德拉·安德烈耶夫娜去世了;8月,哥哥塞尔盖去世了。

  托尔斯泰在1905年至1907年俄国革命中,根据其不以暴力抗恶的主张,既反对革命者使用暴力对抗政府,也反对政府用暴力镇压革命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