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的。——爱迪生
1847年2月11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米兰。对这位新生儿为什么用复式名字,他的家人是这样说的:孩子的父亲塞缪尔·爱迪生的哥哥托马斯是在婴儿出世那天来到米兰的。为表示对哥哥的尊敬,便以他的名字来命名新生儿。另外为表示对帮助爱迪生一家在米兰团聚的阿尔瓦·布雷德利的敬意,就给新生儿取了第二个名字即阿尔瓦。
爱迪生的祖父约翰·爱迪生因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站到了英国军队的一边,英军战败后,约翰被迫带着全家躲到了加拿大的新斯科舍。他在那里以务农为主业,逐渐安定了下来。而爱迪生的父亲塞缪尔·爱迪生在伊利湖畔的维恩那城开了一家小旅馆,生活过得也不错。
在维恩那城有个名叫南希的女教师,她是苏格兰裔的加拿大人。塞缪尔追求她,他们于1828年结婚。后来,他们迁徙到了俄亥俄州的米兰。南希婚后生了7个孩子,爱迪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爱迪生出生不久,他们一家就被迫离开了米兰。铁路的铺设导致了河运的萧条,米兰也就失去了其原来作为粮食经营中心的作用,工商活动也随之中止了。
1854年,爱迪生一家搬迁到休伦,在那里开始经营粮食和木材。
爱迪生的童年,在无忧无虑的欢乐中度过。他在孩提时身体很弱,但求知欲极强,很有进取心。孩子们都喜欢在休伦埠巨大粮仓附近的码头上玩耍,但时常由于不小心而掉到运河里,通常他们总是由一些偶然的过路人救起,爱迪生也有这样的经历。
爱迪生很善于观察,并从小就喜欢画画,而且画得不错。
爱迪生长大一点后,成了使家人伤透脑筋的孩子。不管什么事,他总是问长问短,真是麻烦透了。
看见黛妮摔破茶杯,他会问:“姐姐,茶杯掉到地上,怎么就会破了呢?”
维廉捉到了蜻蜓,他也要问:“哥哥,蜻蜓的眼睛怎么会长到头顶上呢?”
他的问题太多了,维廉感到不耐烦,便对他说:“那我也不知道呀。”
但他就接着问:“为什么不知道呢?”真是问得使人没法回答。
对于爱迪生来说,这个世界到处是数不清的奇异事物。家里面的事物不能满足他的好奇心时,他便到外面去寻找。
爱迪生经常穿过院子来到河边的一家造船厂,这里的木料上面经常散放着锯子、斧头、刨子等各种用具,爱迪生就一样一样地拿起来向工人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
因为他所问的都是些很奇特的问题,人们常瞧着爱迪生那不大相称的身体说:“这个孩子一定不太正常,听说头部特别大是白痴的表现。”
爱迪生对于大人的答复感到不能满足的时候,就自己去实验。他5岁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母鸡在孵蛋,便好奇地问妈妈说:“妈妈,那只母鸡怎么老是趴在那里?”
“它要给那些蛋加温呀!”
“为什么要加温呢?”
“它要孵蛋啊。”
“什么是孵蛋?”
“蛋孵了以后,小鸡就会从蛋里出来,鸡都是这样生出来的。”
“那么,给鸡蛋加温,就会生出小鸡来,是吗?”
“是啊。”
“嗯,真奇怪!”
有一天,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像一只母鸡,就不解地问:“你趴在草堆里干什么?”
爱迪生回答:“我在学母鸡孵小鸡呀!”
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总想弄清楚其中的奥秘,所以自己也就亲自试一试。
当时,父亲看见他这副滑稽的样子又生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
在回家的路上,他仍旧迷惑不解地向父亲追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有一次爱迪生看见篱笆上有个野蜂窝,野蜂飞出飞进,就想知道里面有什么秘密,便用一根树枝去捅野蜂窝。
结果,他的脸被野蜂蜇得肿胀起来,眼睛只剩下两道缝,几乎睁不开了。
有一年的春天,爱迪生和一个男孩子背对着和煦的阳光,蹲在草地上。
“喂,米卡,是不是有一种奇妙的感觉?”爱迪生瞪着灵活的眼睛发问。
“嗯,真有点奇怪。”那个有点傻里傻气的小男孩说。
“是不是身体要浮起来的那种感觉呢?”
“不,我觉得很想吐啊!”说这话时,米卡脸色发青,显得很痛苦的样子。
“哎哟,好疼哟,好疼哟……”不久,他两手摁着肚子,在地上打滚,并放声大哭。
爱迪生的母亲听到喊叫声,立刻从家里跑了出来。“阿尔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
爱迪生疑惑地站起来,抬着头望着他的母亲,眼睛里仍然充满了好奇的目光。
“我正在做实验呢!是实验人的身体能不能浮到空中去。”爱迪生说。
“什么?浮到空中?”
“是啊。沸腾散不是会产生气体吗?体内充满了气体以后,米卡自然就会……”
“什么?沸腾散?你究竟给他喝了多少呀?”
“这么多。”阿尔瓦伸出双手,认真比画着给母亲看。
“哟,那么多呀!可怜的米卡会死掉的!”母亲急忙把在地上打滚哭叫的孩子抱进屋里,并派人去请医生。这一下子,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
“阿尔瓦,你这小东西真使人伤脑筋,老是恶作剧!”晚上,阿尔瓦被带到曾祖父留下来的古老大钟下面,挨了一顿鞭子。
爱迪生虽然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但他并没有哭,却一面数着鞭打的次数,一面心里想着:“这又不能怪我,都是米卡不好。那个家伙一点也不能忍耐,实验好不容易要成功了,却在中途弄坏了。”
休伦港的爱迪生家是一栋殖民地式的红砖建筑,塞缪尔就在这个院子里,建立了著名的“爱迪生的巴倍尔塔”。巴倍尔塔是引用《圣经》里所提及的一个高塔。
这个木造的塔,高约30米,走完螺旋形的阶梯到达顶端,可以将休伦湖以及远近的景色尽收眼底。在塔的顶端,塞缪尔装置了一个望远镜,并让爱迪生担任管理员。
爱迪生被塞缪尔吩咐去散发传单,传单上面写着:
美国第一高塔,在塔上可以看到世界各角落,开放供游客参观,门票仅收2.5角。
在最初的两个月里,门票的收入仅有3块钱。后来,由于铁路局的大力宣传,游览休伦湖的游客便与日俱增,爬上这个美国第一高塔的游客人数,很快就达600人之多了。
但是不久,游客却又减少了。于是,塞缪尔就把票价减低为1角,想借此吸引游客,但结果还是一样。因为巴倍尔塔原是请邻居帮忙建成的,所以很简陋,经风一吹就会摆动,那些胆小的游客爬到中途就因害怕而折返。这个高塔,最后变成了爱迪生和米卡两个的游玩场所。
爱迪生比以前更加顽皮了。有一次,爱迪生在库房里面玩火,差点被烧死。后来,家人问他为什么要玩那样危险的把戏,他回答说,他很想知道点了火,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爱迪生并非是单纯地搞少年恶作剧。从中可以看出爱迪生的个性:无论什么事,不经过亲手实验和亲眼观察,就不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