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节 首制反射式望远镜

  1667年4月,牛顿告别了家人,返回了剑桥。两年过去了,剑桥在瘟疫结束之后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来自于欧洲各地的学子操着十余种语言在交谈着。

  园丁在忙着给树木剪枝,给花坛浇水。

  牛顿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新鲜空气,脸上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在重返剑桥之前,牛顿的心中已经形成了力学、光学、数学、天文学的理论框架。

  回到寓所,刚刚打扫了一下房间,牛顿听到有人在敲门。“请进!”门开了,牛顿一看是巴罗教授。

  巴罗教授惊奇地喊道:“噢,我是在校门口听说你回来了,便过来看看。欢迎你回来,牛顿先生。”巴罗教授伸出手去。

  看到巴罗先生如此热情,牛顿十分激动,不知为什么,在巴罗面前,他总是没有任何顾虑,仿佛在两人之间有亲情关系似的。一番寒暄之后,两人开始切入正题,牛顿向巴罗教授谈起了这两年来在伍尔索普的生活、学习情况。

  牛顿不知疲倦地向巴罗教授说着,说得最多的还是自己对万有引力、光学、天文学进行的思考与研究,讲到重点处,便拿出纸笔又写又画,全然忘记了晚饭时间已经过去。此时的他或许还不知道,这一阶段在其头脑中所形成的理论框架将注定使他震古烁今。

  巴罗教授耐心地听着,时而欣喜地微笑,时而费神地思考以致拧紧了眉头。他发现,牛顿在这两年中学识有了巨大的飞跃,真应当对其刮目相看了。从牛顿在几个不同学科的基本思想上来看,他已经掌握了前人的精华,并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经过精心的推断论证,从而推导出自己的结论。巴罗教授还清晰地记得他送开普勒所著《光学》给牛顿的情景,但而今牛顿在光学上的研究与发现已远非开普勒所能相比了。

  当牛顿还不大好意思地讲到,自己是因为受到苹果落地的启发才开始思考万有引力的问题时,巴罗教授心中不禁一动,天才!只有天才才能够发现蕴含在平凡之中的真理。

  此时他知道,牛顿必将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注定因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与对世界无与伦比的贡献为后世所铭记。想到这里,巴罗教授欣慰地笑了。

  “巴罗先生,你笑什么?”正说得滔滔不绝的牛顿看到巴罗教授突然笑了,十分不解。

  巴罗教授真诚地说:“哦,没什么,艾萨克,没有想到在这么长时间内你的学业研究竟一点没有荒废,我真的为你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高兴。”

  “啊,我只是想凭借实验解开心中的疑虑罢了,但要取得最终的结果,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优良的实验仪器。”

  “这没有问题,现在学校已经复课,你的研究会慢慢地步入正轨。对了,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我想继续光学方面的研究,看能不能再发现些什么。”

  这一晚,牛顿与巴罗教授谈天说地,评古论今,促膝长谈,直至深夜。

  自此,两人都觉得他们之间的友情更加亲密了。

  回到剑桥后,除了巴罗教授,牛顿并没有将自己的发现和发明告诉其他人,把没有考虑得完全成熟的东西拿出来炫耀,这一向不是牛顿所为,这种轻率的举动令他鄙视。

  牛顿一回到学校,就一头扎进了他的研究之中。他在鼠疫期间产生的那些重大思想虽然在他外表上看不出什么,但是他的内心却是十分激动的。

  牛顿非常清楚他的研究有许多问题没有明白,他必须继续探索,彻底弄清。然而,他被那些未知的问题深深地吸引住了,强烈的追求精神使他深深沉浸其中。

  牛顿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造出一架望远镜。在鼠疫期间,他对色散的实验和研究,使他确信找到了老式折射式望远镜成像模糊不清的原因,因而他急于要制造一架新式望远镜来验证自己的应用理论的正确性。

  牛顿忙着用钻头、锤子、圆规、磁铁、棱镜和其他材料磨制玻璃透镜,加工金属构件。与此同时,牛顿还抽出一些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他曾到伦敦购置了研究光学和制造望远镜所急需的一些设备和材料,然后专心致志地研制反射式望远镜。

  在牛顿以前,进行天文观测的仪器是折射式望远镜,它最初是由荷兰的一个名叫利特斯的眼镜匠所发明的。

  当时,人们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新奇的玩物,况且它的有效距离也不太远。到了1609年,伽利略通过改进,做成了折射式望远镜,从而运用于天文研究。伽利略的折射式望远镜是按照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就是由两片透镜和一根长筒组成,靠近物体的透镜叫作物镜,而靠近观测者的叫作目镜。利特斯的望远镜只能放大3倍,而伽利略的望远镜可以放大30倍。

  1609年6月,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到了月球表面起伏的山脉和火山口。1610年1月,他又发现了环绕木星的四颗卫星,还有太阳黑子现象。伽利略用他自制的望远镜进行了一系列的新发现,这开创了天文观测的一个崭新的纪元。伽利略因此而被誉为“天空中的哥伦布”。

  后来,开普勒又对伽利略的望远镜进行了改进,制成了开普勒望远镜,虽然仍是折射式的,但它克服了伽利略望远镜的范围小、不方便观测等缺点,同时,放大的倍数也显著提高了。因此,以后天文学观测多采用开普勒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进程。但是,随着观测精度的不断提高,折射式望远镜也存在着不足,望远镜的色差,使观测的物像很模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天文学家做了大量实验,最终找到了方法:使物镜和目镜的距离拉大。虽然解决了一时的问题,可也带来了许多不便。

  到了17世纪中叶,随着天文事业的不断发展,需要一种简便、观测精确的望远镜来代替折射式望远镜。

  完成这一伟大改进的人就是牛顿。牛顿通过在家乡的研究,发现了白光的合成性质,同时发现,由于每一条光线的折射率不同,从而形成色散现象。

  正是这些发现让牛顿得出最后的结论:当时所用的折射式望远镜的主要缺陷不是由于物镜的球面成像差,而是由于物镜的色像而使得所成物像带有彩色边沿。

  所以,根据折射原理制作的任何望远镜,都无法消除色像差这一毛病,只有根据新的原理,制造反射式望远镜,这一问题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

  牛顿就在他那所靠近教堂的寓所底层的小房间里干起来了。他自己动手用小小的金属镜子来做反射式望远镜,他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磨光镜子的凹面,必须磨得非常光而且还带有一定的曲度,才能清楚地接受射来的光线并使之聚焦。这种别出心裁的装置被人们称之为“牛顿装置”。

  牛顿利用光谱原理,设计制造的望远镜就叫作牛顿望远镜。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这架望远镜很小,只有6英寸长,直径1英寸,然而却能放大40倍,并且是手工制造。

  当他第一次在晚上用这架望远镜指向星空时,影像清晰明亮,颜色条纹的干扰完全消除了,也清晰地看到木星和它的4个卫星,找到了金星的位置。他实在是太激动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