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已经数不清有多少的名人雅士及游客前来观赏琢磨这个“带”字,试图破解这个文字后面的秘密。对神奇“带”字的解释,目前大体可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这“带”字取自唐代韩愈“江做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诗句中的“带”字,意在赞美蜿蜒于万座奇峰之间的漓江,美如一条灵动飘逸的“青罗带”。王仁元在别处为官时,还先后题刻过鹅、龙、凤、寿等字。
但是另一派却认为这“带”字就是一个合体字,是作者处心积虑写成。有关分解诠释目前已得到许多人的认可。如今,阳朔有人正在专门研究中国历代题刻,试图揭开王仁元书刻“带”字的奥秘。
那些善于思考的先辈文人墨客,他们经过细致研究揣摩,竟然将这个“带”字分解出“一带山河,少年努力”8个字,认为“带”字是个合体字,由这8个字合写而成。
之后又发现可将这“带”字分解成“一带山河甲天下,少年努力举世才”两句七言诗。据说有个文学家不满足前人的说法,买了拓片带回家中仔细琢磨,细心推敲,认为应是“一带山河甲天下,少年努力举世才”14个字的意思,是用来激励后人的对联。
有人则将作者生平与作品题刻年代的政治背景联系起来进行推测,又将这“带”字分解出“事事努力,年年努力”8个字。认为王仁元初到阳朔任县令时,有意把“事事努力,年年努力”8个字连贯成一体,写成合体字“带”,题刻在醒目之处,目的是想与有志之士共勉,抒发自己的抱负。
可是又有一位诗人,比之前的那个文学家更善于联想,他竟从中揣摩出一首四言诗:“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
最近又有人将这个“带”字分解出新意,认为从纵的方向来看这个“带”字是“万里”两字,从横的方向来看这“带”字是“翱翔”两字,因此这个“带”字含有“万里翱翔”的意思。
上述几种解释,也只是人们的猜测。百余年来,成千上万的古今游客,对这个字浮想联翩,各抒己见。这究竟是个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这个百年之谜,不知何时才能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