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十一节 《木兰诗》是何时所作

  古代民歌《木兰诗》

  千百年来,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以此为题材而写成的《木兰诗》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的一首优秀民歌。该诗描绘了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10年,立下赫赫战功,最后,竟不图功名利禄,还回女儿身,弃官回乡务农的故事。

  北朝说

  关于《木兰诗》作于何时,在史学界上还存在着争议。在众多的说法之中,把《木兰诗》视作北朝乐府民歌和隋唐民歌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理由也较充分。

  《古文苑》曾题有:“唐人木兰诗”。《文苑英华》记载:唐代韦元甫作。但有人提出反驳,这可能是整理者看旧注不加分析的主观臆断。而且从收藏的历史资料中看,《木兰诗》篇目曾收入南朝陈光大二年僧智匠所编《古今乐录》,因此《木兰诗》不可能产生于南北朝以后的唐代。

  在胡适的《白话文学史》、陆侃如的《诗史》、张为麟的《木兰诗时代辨疑》中,则认为《木兰诗》是北朝的作品。由于北朝战争频繁,而诗的内容正好反映了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根据对诗歌本身的分析表明,诗中君主称为可汗,出征作战的地点均在北方,都充分说明它是北朝的作品。

  隋唐说

  持隋唐说的学者认为持北朝说的学者除了以《古今乐录》的著录为证据外,提不出任何其他材料证明《木兰诗)作于北朝。恰恰相反,以《木兰诗》本身提供的材料来考察,只能证明《木兰诗》绝不可能作于北朝。

  他们详细考察了《乐府诗集》中所引《古今乐录》的记载,认为《古今乐录》著录《木兰诗》一说也不可靠,郭茂倩只是在转引《古今乐录》之后所加的,按语中提到“歌词有《木兰》一曲,不知起于何代?”这就说明《古今乐录》没有著录这首歌辞。

  他们认为诗中反映的风俗习惯等都和隋唐的相符,根本与北朝无关,有四点理由。

  一是府兵制。据诗中自市鞍马的情节,府兵制起自西魏后周,但寓兵于农的府兵制是隋以后的事。《木兰诗》中写到的情况和《新唐书》关于府兵制的记载相符;

  二是可汗。《木兰诗》混称“天子”、“可汗”,正反映了隋代的政治特点。隋文帝受禅于北周,统一中国,但由于北部中国长达二三百年的异族分裂统治,政治制度很难一朝纯,所以“天子”、“可汗”混称;

  三、策勋。据《唐天典》载:隋开皇初,采后周之制,置上柱国以下十一等,以酬勋劳。十二级的戎勋制度确立于唐高祖武德七年三月;

  四、“对镜贴花黄”。额黄、眉间黄这一富有时代特点地妆扮起源于北周。说明《木兰诗》产生年代不能早于北周宣帝末年。

  等待新的有力证据

  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它自己的依据,但是又不能互相说服,于是这两种观点对立了很多年。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木兰诗》产生于何时何代,都不能抹煞诗歌本身的艺术成就,更不能无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它的正确的创作时间,我们也只能等待新的、更有力的证据来解开这个谜团。

  阅读点击

  《木兰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木兰诗》中热情赞扬了木兰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