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十七节 《聊斋志异》成书于何时

  鲁迅的推断

  《聊斋志异》这部作品,使蒲松龄跻身于优秀文学家之林,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在研究《聊斋志异》的过程中,学者们对小说创作年代及成书年代这一问题发生了争论。

  最早提出《聊斋志异》成书年代的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小说初刻,多有序跋可知成书年代及其撰人”鲁迅先生根据研究认为:《聊斋志异》的成书时间应为“康熙十八年己未”。

  游国恩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也持这一观点,认为《聊斋志异》“在蒲松龄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蒲松龄40左右也就是在康熙十八年前后。

  在之后60年的漫长岁月里,鲁迅的推断一直被一些学者专家所认可,如杨柳《聊斋志异研究》,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北京大学编写的《中国小说史》,南开大学的《中国小说史简编》,路大荒的《蒲松龄年谱》等书,在研究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方面,凡是涉及到成书问题,一般都沿用鲁迅这一推断的。

  否定鲁迅的推断

  随着对《聊斋志异》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蒲松龄亲手写定的半部手稿的发现,使人们对鲁迅推测的《聊斋志异》的成书时间产生了怀疑。

  袁志硕先生认为:蒲松龄从康熙初年,即1661年)刚刚成年便开始记异事、撰狐狸故事。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初次总结手稿,取名为《聊斋志异》,而真正的成书时间大约在康熙四十五年,即1706年前后。《聊斋志异》的创作历程共有40多年,在蒲松龄还没有最后搁笔之时,它就已芳名远扬了。

  郑云波与袁志硕持同一观点,他们推断的主要根据是蒲松龄儿子的《祭父文》。郑云波认为,不管怎么解释,都不能说《聊斋志异》成书于作者40岁前后。

  章培恒的新推断

  这些发现使一些学者确信,要得出正确的《聊斋志异》的成书时间,应该在《聊斋志异》的自身内寻找。

  章培恒先生经过对《聊斋志异》原稿本与铸雪斋《聊斋志异》手抄本的对校,得出了该书诸册的写作年代,然后对《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还进行了详细的推断。

  他认为《聊斋志异》的写成大约在他逝世前不久。所以,此书的写作,前后共40年余。有些研究者因《聊斋志异》署康熙十八年,而认为该年已基本成书,这是不正确的推论。

  章培恒的推断,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它引导人们探索一种新的境界,从《聊斋志异》自身中寻找成书时间,就有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然而对于《聊斋志异》的成书时间的探讨还在继续。

  阅读点击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讲述的是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清乾隆年间,纪昀撰写的《阅微草堂笔记》,也是以狐仙鬼怪为题材的故事。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