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十四节 孔子为何称为孔圣人

  为传道而奔波的孔子

  孔子生于公元前552或者公元前551,逝世于公元前479年,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通过向社会广泛求教,到30岁左右,孔子已成为当时鲁国知名的博学大师,并开始招收门徒,传授《诗》、《书》、《礼》、《乐》等古代文化典籍。

  孔子为了推行他的政治思想奔走各国,他每天总要积极参与当地的政治活动,希望能有赏识和信任自己的明君,让自己干一番事业。可是他在周游卫、宋、陈、蔡等国的10多年中,却从未得到好的际遇,最好的君主也不过是以优厚的俸禄把他供养起来,装点门面,他更多的是备受冷落。

  但是,无论生活安乐或困苦,都不能使孔子放弃自己的政治抱负。公元前484年,在政治上不断碰壁的孔子已年近古稀,他知道理想已无法实现,决心返回鲁国,终老于教育。

  这时他的一些弟子已在鲁国的季氏手下任职,并取得了不少政绩。季康子便礼聘孔子返国,让他以政界元老、社会贤达的荣誉地位,从事讲学并整理文化典籍。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立于礼”,就是用仁这种伦理道德来充实作为社会准则的礼,使礼具有真情实感,而得到普遍的自觉遵守。他认为,仁是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原则。与人相处一要真诚,二要责己,还要克制私心,推己及人。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整理的典籍

  孔子在晚年还整理了几种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像《诗经》、《尚书》、《春秋》等。《春秋》是根据鲁国史料编成的一部历史书,它记载着从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的大事。

  后世对孔子的评价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儒家学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以及他提出的教育方法等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汉以后的历代统治者中都将儒家学说作为治国之本,所以他被后人尊称为“孔圣人”。

  阅读点击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