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十五节 “春”字的众多意象

  “伤春”之说

  在古代诗词中有伤春悲秋之说,所谓“伤春”,说的就是这个人有一颗敏感的心,看到春天的花儿落了,就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便想到青春易逝而感到伤心。

  “春”之相思

  古人常常把“春”与人的青春联系起来,比如用“春花”来比喻少年,进而表示男女之间的爱恋相思之情:“诗中传意绪,花里见春情”都是吟咏爱恋之情的佳句。

  可是世事无常,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的爱恋之情往往不能尽如人意,那么情爱、相思便成了哀怨、苦恋。比如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则写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极度思念之情。

  而李商隐在写幽居女子的不幸时,用“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来表达她深感过去的相思都已成为痛苦的失望和悲伤。而毛锡文的《醉花间》更是一首伤春名作了。“休相问,休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池塘生。还相趁。”

  “春”之离愁

  古人常常借助“春”景来抒发朋友、亲人间的离别之愁。王维“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写与朋友别后的怀念之苦,一往情深。因有杜甫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所以后人常常用“春树暮云”比喻朋友间的思念之情。而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是以春来写母爱之情的。

  “春”之悲哀

  以“春”抒写亡国之悲的莫过于李煜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由皇帝降到囚徒,看到春花秋月,追忆往事,怎能不愁如东流春水呢?

  “春”之喜悦

  当然,“春”的意象给人的并不都是愁苦感伤和悲哀,它也能抒发诗人的闲适之情和欣悦之感。

  唐朝王驾写的《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诗人在这里写的是雨后花残的景色。

  还有朱熹的“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诗概括而传神地写出了春满人间的景况。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不仅呈现出一派初春的景色,而且对仗工整自然。这些都是描绘春景的佳句。

  阅读点击

  “秋”在诗词中一般代表凄凉的意思,有的由于感叹时光的流逝,有的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有的抒发对敬佩之人的怀念。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