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的千古之谜
石鼓,是一些鼓形的花岗石,它是我国古代的文化遗宝,现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馆和孔庙。这些石鼓是唐朝初期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风翔地区发现的,它们造型独特,而且上面还都刻有古老的刻石文字。
直至今天,人们还没有探究出这些石鼓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们最初作用是什么?它们到底产生于什么时代?这些问题成了我国历史文化研究上的千古之谜。
石鼓最初被发现
石鼓最初被发现时,文字就已经有缺损了。宋代的欧阳修只见到了485个字,在他稍后的赵尧卿则只能看到417个字,而元代的记录中,只有356个字,到了乾隆年间,就只看到310个字了。
对这些石鼓文的内容,大多数学者认为,每面石鼓上的文字实际上是一首四言诗,而这10面石鼓上的10首诗是一组诗,它们彼此相关。
可这些诗到底描写的是什么呢?研究石鼓文的专家们继续深入探究,但是,大家各自考证的结论,往往因为没有史料记载和其他可信的证据为依据,大多难以使人信服。
现在学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这些石鼓是前秦时作的,但是,它们究竟属于哪个朝代的作品,这又无法确定。现在对揭开石鼓之谜,虽然都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但又都缺少说服力,因此要揭开这一千古之谜还需更多的证据。
阅读点击
1300年,元朝国子教授虞集在一片淤泥中发现石鼓,后迁往国子监达成门内保存,平安经历了元明清三代。1936年,石鼓随第四批故宫文物南迁至上海,安置在天主堂街仁济医院库房的底层,1950年运回北京,存放在故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