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子为何建在峡谷
在北美印第安人阿那萨基部族的居住地有一个神秘的名字,他们把自己住的地方叫做“大房子”,因为他们遗留下的文化和石建筑是如此先进。但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个神秘的部族却在13世纪莫名其妙地从地球上消灭了。
阿那萨基文化的遗迹,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均有发现,但最重要的地方恐怕是新墨西哥州西北方一个长15000米、宽1000米的查科峡谷。
居住在这个峡谷里的人们突然在1050年左右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创造了特殊的大房子。这次被考古学家称作查科现象的大跃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造就了12座玲珑剔透的小镇,逐渐成为了阿那萨基的宗教、政治和商业中心。
如果将外围的零散聚居地也算在内,整个峡谷的人口估计在5000人以上。对于那个时代的一个部族来说,这样的人口数字是极其庞大的。而他们居住的被称作大房子的多层式建筑非常宏伟,只有数百年后大都市里出现的高楼大厦才能与之相比。
在当时土地广阔,可任意取舍的情况下,为何一定要把居住点集中在一块弹丸之地呢?这是个谜。
大房子有何特殊用途
峡谷里的每一座大房子都由几十万块扁石和两万多条松木或云杉木檀条构成。这些材料全是从35千米之外运来的。建筑上表现出的砖石工艺也独具匠心,每块石料都凿得有棱有角,石块间用一层薄薄的细泥加固,上面又有微小的石片镶盖。具有美学意义的是,所有建筑都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
大房子中最壮观的是一种D形的5层建筑,内含约800个房间,占地3亩。大房子中还有圆形房间,它在阿那萨基人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有人认为,这是是举行祭祀的地方,也有人认为它是那些在家庭中,只起妻子室内的投宿人和供养人作用的男人们聚会消遣的场所。每一间都有一个用木料拼成的蜂窝形顶盖,顶盖的最上端塞满土块和碎石,唯一的入口是室顶上的豁口。
房间室内的地上有一个神洞,专供“冥界的精灵”出入。新鲜空气沿着一条石管导入室内。最大的一间屋子直径达20米,深度达4米。室内的音响效果极佳,从一端耳语,声音可传到另一端;打一个喷嚏会引起闪雷般的轰响。
查科文化消失之谜
查科的阿那萨基人以自己的居住点为中心,向四周开拓条条放射状的大路,以保持其贸易中心的地位。阿那萨基人为何要选定这样一个荒凉、贫瘠而又频有旱情的峡谷作为生存之地呢?这又是一个谜。
大房子还将一个未解之谜留给了后人:阿那萨基人将大房子外层房屋中所有朝向外界的窗子和门统统用墙堵起来,把集体住所的主要入口也用石块堵上,只留下一个梯子口便于他们出入。
这种做法似乎是为了防范入侵者,但在废墟中根本没发现残缺不全的尸骨或任何战争的遗迹。与此相应的是:峡谷里的居民居然放弃了他们美丽的大房子,迁往了他乡,正值鼎盛的查科文化衰败了。这一切都是什么原因呢?
阅读点击
查科峡谷大房子遗址作为一个中心定居点,查科连接了大约75个外围村落。后人推测,这些以土地为生的人可能建造这个政治经济中心的目的,是管理和分配由于潮湿或干燥的生长季节决定的多种多样的食物供应。
南·马特尔遗迹的诅咒
太平洋上的威尼斯
南太平洋波纳佩岛的东南侧有一个名叫泰蒙的小岛,在这个岛延伸出去的珊瑚礁浅滩上矗立着一座座用巨大的玄武岩石柱纵横交错垒起的高达4米多的建筑物,这就是南·马特尔遗迹。
传说,这里是居住在波纳佩岛上历代酋长死后的坟墓,大大小小共有89座,散布在长达1100米、宽450米的太平洋海域上,它们之间环水相隔,形成了一个个小岛。从高空俯瞰,犹如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故而人们又把它比喻为“太平洋上的威尼斯”。
当地人把这些巨大的石造遗迹叫做南·马特尔,按波纳佩语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集中着众多的家”;另一个意思是“环绕群岛的宇宙”。
这些遗迹一半是浸在海水之中,为此,人们只有在涨潮时才能驾着小船进入,退潮时,遗迹周围露出了一片泥泞的沼泽地,小船只能靠在附近根本进不去。
与同在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上的石像遗迹相比,南马特尔遗迹鲜为人知,它那离奇的传说,更使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令人困惑不解。
马特尔遗址的诅咒
有关埃及古代陵墓,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莫过于“法老的毒咒”了。无独有偶,在南太平洋波纳佩岛的南·马特尔遗迹也发生了类似的怪事。
据当地人说,这些古墓的来历,从无文字记载,完全是靠口授,从酋长的世系中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只有酋长和酋长的继承人才知道,而且口授的内容禁忌向外人泄漏,否则就将遭到诅咒,死神将降到他们的头上。
在日本占领期间,东大教授杉浦健一利用占领者的权势,强迫酋长说出古墓的秘密,几天以后,酋长遭雷击身亡。那位杉浦教授回到日本后,正打算将记录的古墓秘密整理成书出版,还没等书写成就突然暴死。
后来,杉浦家族委托一位对印加人有研究的泉靖一教授继续整理出版,奇怪的是,泉教授不久也突然暴死,从此再也无人敢去完成死者的这一遗愿。
类似的怪事,早在1907年在德国统治南洋群岛时也发生过。据说波纳佩岛第二任总督伯格对南·马特尔遗迹发生了兴趣,根据酋长的口授对伊索克莱凯尔酋长的墓进行发掘。
可是,下令还不到一天,就应验了不吉的预言,总督突然暴死。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卡伯纳两次来波纳佩群岛发掘文物,结果同样遭到了极悲惨的下场。
笼罩神秘色彩的遗迹
这里变化无常的气候,也使人惊恐不安。20世纪70年代,日本海洋生物学家白井祥平曾来此调查。事后他回忆说:
在阳光灿烂的一天下午,我们一行3人驾着机动船来到了一个当地人叫做南·杜瓦斯的小岛,只见眼前矗立着一座用玄武岩石柱垒起的犹似神庙的建筑物,石墙分内外两层。
正当我们从外侧绕到内侧时,突然周围阴沉下来,我抬头仰望了一下天空,刚才晴朗的蓝天已消失,自己头顶上笼罩着一块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黑云,并且很快向四周延伸,接着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瓢泼大雨劈头盖脸地浇下来,我被这突然变幻的天气惊呆了。
直至同行的人大声呼唤,我才从沉思中惊醒,发觉自己还傻呆呆地淋在雨中,大约过了5分钟,骤雨过去了,天空又立刻放晴。傍晚,我向哈特莱酋长谈起午后在墓地的糟遇,他不禁放声大笑,连连说:“这儿连一滴雨都没落下”。
上面所说的几个例子,莫名其妙的暴死、变幻莫测的天气,更使南·马特尔遗迹笼罩着一种神秘的色彩。
马特尔遗迹是谁修建的
近年来,不少欧美学者来此调查,大家都对这项宏伟工程是用人力完成表示怀疑。据调查,整个建筑用了大约100万根玄武岩石柱,系从该岛北岸的采石场开凿,加工成石柱后用筏子运到这里。
专家们估计,如果每天有1000名壮劳力从事开凿,那么光是采石需要655年,加之,还要用人力加工成五角形或六角形棱柱需要二三百年,最终要完成这项建筑的话,需要1550年的时间。
现在,波特佩岛上有人口25000人,而南·马特尔遗迹建造的古代,人口还不到现在的1/10.据此,1000名壮劳力的人数差不多是动员了全岛所有的劳动力,何况,还得有一部分人从事农业劳动确保生存。因此,专家们设想,这项工程是很难凭借人力完成的。
有的考古学者认为玄武岩是岩浆冷却的火成岩,试图将建造遗迹用的五角、六角形石柱解释是冷却凝固成型的。但是,从实际石柱的表面来看,很难解释是自然成型的。
另一方面,美国的一调查小组曾用碳-14对遗迹进行了年代测定。结果表明南·马特尔遗迹是在距今近800年前,即1200年左右建造的。13世纪初是萨乌鲁鲁王朝统治波纳佩岛时期。
所以调查组设想,环绕波纳佩岛的南·马特尔遗迹也许是作为该王朝的要塞修建的。萨乌鲁鲁王朝创始于11世纪,在经历了200多年的繁荣时期后灭亡了。因此,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南·马特尔建筑,怎么也不能使人相信。南·马特尔建筑也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南·马特尔遗迹猜想
有不少学者对南·马特尔建筑遗迹之谜早就开始着手研究,提出了众多的假说。
1869年,驻印度的英国军官詹姆斯·拉奇伍德从一位高僧珍藏多年,而从未向外人显露的几个泥塑板上破译出其中的记载:远古的太平洋上存在着辽阔的第六大陆,现今南太平洋上的无数岛是第六大陆的残骸,而南·马特尔遗迹就是泥塑板上记载的第六大陆文化中心的七大城市之一的罕拉尼普拉。
长年从事波纳佩岛与第六大陆关系研究的詹宁不同意拉奇伍德的说法,认为第六大陆的真正文化中心是在现今夏威夷岛东北五六千米的地方。但他十分重视拉奇伍德破译泥塑板上所记载的内容的价值。
他认为,泥塑板所记载的是20000年前古印度的历史,文中记述了当时已有像今天的飞机那样能在空中飞行的机械,与古印度梵语叙事诗“摩诃波罗多”中的记载相似,也可解释南·马特尔岛上流传的巨石建筑,是外来的阿迪儿法伊兄弟用咒语驱动巨石飞来的神话。
他认为第六大陆的文明和科学与今天的科学不同,有控制重力的能力,今天印度瑜加行者能使身体漂浮在空中的能力,也包括在第六大陆文明之列。
尽管假说众多,但也矛盾重重,疑点密布,可信度不高。研究发掘者暴死之真正原因是什么?第六大陆是否真正存在过?南·马特尔究竟建造于什么年代?这一切谜底都有待进一步揭开!
阅读点击
波纳佩岛上的土著世代相传,距南马特尔古城不远的海底有一处淹没的古城。1939年,潜水人员在附近海底发现保存得相当完整的街道、石柱、石像和住处。他们还从当地海底捞出十分珍贵的黄金与珠宝饰物,可见史前希瓦大陆人的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