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出访苏联庆祝寿诞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20世纪30年代,此时的萧伯纳已经年逾古稀了。

  虽然萧伯纳有着让常人望尘莫及的创作热情和精力,但毕竟这时已经进入人生暮年,他自觉地减少了日常活动,作品也不像从前数量那么多了。

  萧伯纳也一直保持着谦虚温和的态度,无论人们怎么把他当偶像来崇拜,奉承、谄媚他,他都不会表现出傲慢的神态。相反,他更加平易近人,很能体谅别人。他知道,过高的荣誉对一个必须生活和工作的人并没有什么好处。

  早在他50岁的时候,曾应允著名雕塑家罗丹为自己塑像。当时,一个摄影记者在他刚要走出浴室的时候碰见他,请萧伯纳装出愉快的样子。

  萧伯纳幽默地说:“那我来做一个罗丹的《思想者》的姿势吧!”不料他没留神竟然摔了一跤,鼻子吻在了浴室的地板上。等照片印出来以后,他看了苦笑着说:“没想到我倒露出一种神秘的表情,一点也没有深思的样子。”

  他还诙谐地说道,他希望1000年后的名人词典提到他时写明:“萧伯纳:罗丹塑的一座半身像,格外默默无闻。”

  有一些与萧伯纳初次见面的人,面对着他那活泼快乐的样子,还有那老顽童般自然率真的可爱神态,都会不自觉地受到感染,也会心情舒畅起来。

  由于萧伯纳的工作还是十分繁忙,因此他经常有些不胜其累。于是他借与别人谈话放松一下的时候,就会显得十分随便,不时地变换姿势:把左腿放在右腿上,过一会儿又放下来,再把右腿放在左腿上;或者两只手插在口袋里,一会儿又抽出来搁在椅子扶手上,身子靠在椅背上。

  萧伯纳是一个忠实坦白、爱开玩笑的人,他有时会与人谈话的时间很长,而且不时地突然大笑几声,然后再低下声音交谈。人们与他谈话也很放松,会为他那潇洒的态度而折服。他们海阔天空地聊着,并不一定围绕着一个话题,而且话题甚至并不是重要的。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萧伯纳就辞去了担任了25年的费边社执行委员会委员的职位,让年轻的社员来得到锻炼的机会。不过,他毕竟是一个名人,还不得不应邀去参加一些政治演说、公众讨论等活动,他的言论和举动仍然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1929年,73岁的萧伯纳就曾在广播电台作了一次关于民主政治问题的广播演讲,他还一直致力于揭露资本主义的虚伪民主,同时宣扬社会主义真正的人民大众的民主。

  因此说,萧伯纳是一个社会主义者,虽然他的思想中还带有些费边社根深蒂固的改良的主张,但他始终关心着社会主义事业,并一向对社会主义极为拥护和大力支持。

  1931年,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75岁高龄的萧伯纳应邀访问了苏联。莫斯科热烈欢迎这位“欧洲最勇敢的思想家”。萧伯纳在莫斯科会晤了斯大林。

  莫斯科人民举行隆重的生日宴会,庆祝萧伯纳的75岁寿辰。

  萧伯纳十分激动,他又一次对社会主义制度大加赞赏:

  如果列宁的实验获得成功,这个实验将是人类新时代的开始,如果这个实验失败,我将怀着悲哀离开这个世界。但如果人类的未来是列宁所看到的未来,那么,我便可以微笑着,毫无恐惧地瞻望未来。

  我向周围望了一下,就看见所有人的脸上都有一种新的表情。而这种表情,在资本主义的西方,你们是看不到的。不过,我却希望,在将来有一天,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表情。

  高尔基因为生病未能参加宴会,他写信给萧伯纳祝寿时说:

  我因患喉头炎,不能前来莫斯科和您紧紧地握手,和您这个勇敢的战士,富有天才的人握手。

  您已经活了一个世纪的3/4,对那些具有保守倾向与庸俗见解的人,曾经用您的尖刻辛辣的俏皮话不断地给予致命的打击。

  我非常高兴知道您在这个对您有崇高评价的国家和人民中欢度您的75岁诞辰。

  我国对您是极为重视的。我国人民已开始和您所讥讽的世界作最伟大的斗争,正在顺利地进行着这个斗争,而且一定能够获得胜利。

  萧伯纳在苏联访问期间,参观了社会主义建设,接触到了建设新社会、新文化的苏联人民,所有这些都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天,闲暇时萧伯纳漫步在莫斯科街头,遇到一位可爱的小女孩,一时兴起,便很高兴地与她玩起了游戏。

  这一老一少玩儿的很高兴,到了分手的时候,萧伯纳得意地对小女孩儿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跟你玩儿游戏的可是大名鼎鼎的萧伯纳。”

  谁知小女孩儿望了萧伯纳一眼,学着他的口气,骄傲地说:“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跟你玩儿游戏的可是小女孩儿娜塔莎。”

  小女孩的回答使萧伯纳大吃一惊,他立刻意识到自己对一个小孩的傲慢,事后,他感慨万分地对朋友说:

  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常常保持谦虚的态度。这个莫斯科小女孩儿给我的教训,是我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

  真正伟大的人是不会觉得自己很伟大的,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才使他们的形象变得高大。

  当我们取得了一点成就、拥有一点财富或地位的时候,不要沾沾自喜,更不要得意忘形,不要忘了,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

  在离开苏联的欢送会上,萧伯纳说:“我正要离开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而回到一个充满着绝望的国家。”

  在返回英国途经华沙的时候,萧伯纳又对一个新闻记者说:“回到资本主义真是活受罪。当你亲眼看到布尔什维克主义时,你对资本主义必定要灭亡就不会有丝毫怀疑了。”

  回国之后,萧伯纳不顾一些反动机关刊物的恶毒攻击,毅然决然地发表了他的访苏观感。他认为,对苏联的参观访问是他一切“旅途回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而且,萧伯纳还发表了大量的谈话和文章,提及苏维埃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卓越成就。

  1931年11月8日,萧伯纳在《每日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指出:

  俄国对于民主问题的解决,表明苏维埃俄国至少超过资本主义世界一个世纪。在一般文化水平提高方面,现在那儿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苏维埃政权在所有文明世界中是最有能力和最开明的。

  资本主义制度的结局必然是文明破产。我们能够摆脱这种制度的时候已经为期不远了,而那是以90%的人类的可怕的苦难和可耻的贫困为其代价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