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癣,数虚肺痿。——李时珍
李时珍对中医基础理论《内经》和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伤寒论》,都非常精通,并在此基础上博览群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经过独立思考,以实践经验总结,李时珍形成了自己系统的中医理论体系。他既继承发展了诸家学说,又在自己的行医生涯中,将其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
一天深夜,李时珍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开门一看,只见一个中年佣人提着灯笼站在门外,乞求说:“请先生快去救救我家少夫人。”
李时珍跟着来人来到一个村庄,一户人家敞开大门,几个人正在门前焦急地等候着。
丫鬟将李时珍引进内室,只见一个少妇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一家人围着她急得团团转。
李时珍用手探了探鼻息,已无一丝气息。他又切了切脉,觉察到了一点极微弱的脉息,便说:“拿些葱黄和酒来。”
丫鬟从厨房取来一把葱和一瓶酒。李时珍选了一根又长又粗的葱,剥去外层,将葱缓缓插入少妇的鼻中,然后又将酒灌入少妇的口中,突然,那少妇打了一个喷嚏,居然活了过来。满屋发出一片惊喜之声。
李时珍叫人取来文房四宝,开了一张药方,众人一看大吃一惊,一位老者问:“巴豆乃下泻之药,我家少夫人有溏痢之症,泻肚子已3月之久,再用泻药……”
李时珍笑了笑,解释道:巴豆性热,味辛,生药猛,熟药缓,能吐能下,能行能止,是可升可降之药。巴豆多用则有戡乱劫病之功,微用亦有抗缓调中之妙。
“巴豆为泻药,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只要配合得当,药病相对,巴豆何尝不能止腹泻?夫人之病,其脉沉而滑,此乃脾胃损伤,冷积凝滞所致,以热下肢,则去寒止痢。”
果然,病人服药后,溏泻便立止了。
李时珍不仅能辨证地异病同治,也善于同病异治。
有一个有钱人,夏天饮酒达旦,以致腹泻数日不起,同样是腹泻,李时珍根据病因、病理之不同,采取同病异治的方法。
李时珍看了以前医生的处方,多是用利消导升之药,反而使病情加重。
李时珍认为,病是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阳气阻遏、水湿内停而导致腹泻,所以用小续命汤之大祛风药,鼓荡被遏之阳气上升,于是收到了奇效。
李时珍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并发展了祖国医学中辨证施治的理论,很快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良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