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夏天,华罗庚接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准备出访美国。
在临行前,华罗庚回了一趟故乡。
华罗庚拿着祭品,首先去了父母的墓前扫墓。他向二老叙述了自己这些年来的生活经历,想到二老操劳了一生,到了晚年也没有享到清福,不禁泪流满面,他喃喃自语道:
“爸、妈,你们放心吧,虽然你们没有过上好日子,但是儿子答应你们,会尽自己的全力,让别的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
从墓地回来后,华罗庚就直接去了王维克的家中。
到了王维克家的门口,华罗庚的脚步开始放慢了,他不禁想起了多年以前的历历往事。
那时候,他是这里的常客,王维克老师和他的夫人对待华罗庚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华罗庚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饿了自己找吃的,渴了自己倒水喝,困了倒在床上就睡。岁月如梭,再也回不到从前,好多事都已物是人非了。
如今回到这里,华罗庚的心情激动极了,他轻轻地敲了敲屋门。
“来了,来了!”屋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听到王师母陈淑那熟悉的声音,华罗庚的心跳不觉加速了。
“罗庚来了!维克。”陈淑看见华罗庚,惊喜地喊道。
王维克看见眼前站的人是华罗庚,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哪个教育工作者不渴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出人头地啊?如今的华罗庚已经是世界闻名的大数学家了,而这个大数学家就是自己当年的学生,这怎么能不让王维克欣喜和高兴呢?
师生两人寒暄了一阵,华罗庚感觉到王老师有些拘谨,于是说道:
“王老师,我不仅是您的学生,而且是您的儿子。中国有句老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能有今天的这点成绩,与您的栽培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您,就没有今日的华罗庚。而且您在物理学、天文学以及法文上的造诣之深,是我这辈子都追赶不上的。”
王维克听了这话,感觉眼前的华罗庚不是那个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而只是那个自己心爱的有着数学天赋的少年。那种有些拘谨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了。
两个人便天南海北的畅快地聊了起来,不知不觉地聊到了这次去苏联的见闻。
华罗庚说:“这次在去苏联的路上,我遇见了一个印度人,他恭贺我说,你们国内现在国共合作了,国家可以走向和平合作的道路,不像我们的国家,内部一点都不团结。言下之意,他们似乎都羡慕我是个中国人。可是我当时一点兴奋的感觉都没有,因为我比他们都更了解真实的情景,我是多么希望真的能够像他说的那样,国家能够和平康乐啊!”
王维克听了这话叹了一口气,说道:
“战争还远没有结束,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这次你去美国有什么打算吗?”
“讲完学就回来啊。”
王维克语重心长地说:
“罗庚,听老师的一句话,别着急回来,在那里你能够多做点研究,这对一个科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我觉得这里更需要我啊。”
“当初我在法国的想法和你一样,学成就回国了。可是回国后,没有人重视,就是有一番抱负,却没处伸展。”
这时,王师母插话了,“罗庚,别都听他的,他那性格太傲,所以才会受人排挤。”
华罗庚冲着王师母笑了笑,说道:“我知道王老师一直也没闲着,正在忙着翻译《但丁》呢。”
王维克也笑了,“什么都瞒不过你啊!”
华罗庚郑重地说:“王老师,这次我去苏联发现那里对知识非常重视,只有对知识重视了国家才能够富强。而现在的国民政府,对知识却是漠视的。对此我也很心寒。”
“就因为如此,我才让你不要急着回来,否则你回来也没有用武之地。”
王维克沉思了一下,又说了一句: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这时,王师母端着晚饭进屋了,喊道:
“吃饭了!罗庚,今天我做的都是你最爱吃的。”
刚才谈论的话题就此搁下,大家高高兴兴地吃晚饭了。吃完饭后,华罗庚又待了一会儿,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王老师家。
第二天一大早,华罗庚又来找王维克,然后两个人在华罗庚曾经熟悉的土地上转了又转。
左邻右舍的人看见华罗庚回来了,都奔走相告。
“猜猜,谁来了!是华罗庚,那个大数学家华罗庚!”
“那个华罗庚是我的同学,以前我们两个还是同桌呢!”
“我以前还从华罗庚那里买过棉花呢!”
每个认识华罗庚的人都深深地引以为豪。
到了下午,老校长韩大受受县教育局的委托,前来邀请华罗庚进行一次演讲,为了让老校长高兴,华罗庚痛快地答应了。
在演讲的当天,金坛中学的会堂被围得水泄不通,凡是能够到场的人,几乎都来了。
主持会议的李月波老师称赞华罗庚是一位难得的天才,他的聪慧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华罗庚连忙站起来向大家解释道:
“我哪里是什么天才,我的恩师都在这里,不信,可以问问他们。我初中的时候数学还考不及格呢!”
下面有人问道:
“那你以后是怎么成为大数学家的?有没有什么诀窍啊?”
华罗庚严肃地说:
“科学是没有诀窍的。我有今天的成绩首先要归功于我的众位恩师们,是他们培养了我,使我对数学有了兴趣。如果问我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说起来很简单:只要勤奋和刻苦,锲而不舍地学下去,就会有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不懈学习的人才能到达辉煌的顶点。”
讲到这里,下面的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有人喊道:
“我们都要像华罗庚学习,做‘呆子’!”
华罗庚听见这话,笑着说:
“不知道是谁在喊我的绰号,那时我研究数学入了迷,差点把我家的那个小杂货店给赔光了。”
讲到这里,华罗庚深有感触地说:
“学习就要学进去,做到融会贯通,不要贪图数量,不顾质量。我开始自学时,急于赶课程,过了一些日子,书是看了不少,可是一做起习题来就发现原来是一知半解,一锅夹生的饭。到头来,还得从头开始。我希望青年人不要犯我的错误,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下去。”
华罗庚的话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接下来,华罗庚讲了讲在国外的见闻,当谈到国外的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时,华罗庚神情黯然地对大家说:
“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太大了。当初,日本人管我们叫‘东亚病夫’,我非常不服气。”
华罗庚停顿一下,接着说道:
“可是到了国外,我发现咱们中国人在别人眼里就是低等人,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干的,都是低等的。这是为什么?难道说我们中国人比别的国家的人傻吗?不是!中国也曾经有四大发明,也曾经把边境扩展到别的国家。可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却成了低等人呢?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国家太穷,太落后。钱,都拿去打仗了,科学技术怎么能够发展呢……”
华罗庚在金坛又逗留了两天,然后就起程回昆明,于9月份奔赴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