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眼神与微笑的作用

  表情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内在情绪的外露。脸部则是人体中最能传情达意的部位,可以表现出喜、怒、哀、乐、忧、思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在交际活动中表情备受人们的注意。在人的千变万化的表情中,眼神和微笑最具礼仪功能和表现力。

  眼睛是心灵之窗,它能如实地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能够传达出最细微、最精妙的差异,表达出最确切的信息。有的人在与陌生人交往时,不知把目光放在哪儿,有的人不敢与对方对视,而有的人则死盯住对方,这样都是不礼貌的。良好的交际目光应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做到这一点的要领是:放松精神,把自己的目光放虚一些,不要聚焦在对方脸上的某个部位,而是好像在用自己的目光整个笼罩对面的人。

  目光是富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适当地运用能给交往带来好的作用,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诸如斜视、漠视、瞥视的眼神少用为好。不同国家地区的民族习俗不同,他们的眼神运用也各有特点,如阿拉伯人认为,对谈话人凝眸而视是礼貌的,与人对话而目光旁落是侮辱人的行为。而在非洲的尼日利亚,久久直视对方意味着对其不尊重。瑞典人交谈时,则喜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与人交谈过程中,注视对方的时间长短很重要。一般地,若对对方表示友好,则注视对方的时间应占全部相处时间的1/3左右;若对对方注视的时间占全部相处时间的2/3左右,是对对方表示关注之意;若注视对方的时间不到相处全部时间的1/3,往往意味着对其瞧不起,或没有兴趣;若注视对方的时间超过了全部相处时间的2/3以上,则不是表示对对方本人发生了兴趣,就是表示对对方的敌意,或是为了寻衅滋事。

  眼神能很好地表达出对他人的尊重与否。一般地,仰视表示尊重、敬畏之意,适用于面对尊长;俯视通常用于身居高处之时,既可表示对晚辈的宽容、怜爱,也可表示对他人的轻慢、歧视;而平视适用于在普通场合与身份、地位平等之人进行交往。因此,与人交往时尽量不要站在高处自上而下地俯视于人;面对长辈、上司和贵宾时,站立或就座应选择较低之处,自下而上地仰视对方,往往会赢得对方的好感。当对方缄默不语时,就不要看着对方,以免加剧因无话题本来就显得冷漠、不安的尴尬局面。当对方说了错话或显得拘谨时,不要马上转移自己的视线;否则,他会误认为是对他的讽刺和嘲笑。和朋友接触或被介绍认识的过程中,可以以凝视对方稍久些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自信,也能给对方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和别人碰面时,可以以把眼光移开的方式解决自己不自在的感觉,这么做可以减轻你所感受到的压力,不过,也表示顺服,或承认自己地位较低。

  当对方赠给你名片时,接过后一定要当着对方的面,认真看一会儿,这样做,对方会认为你是很尊重他的。

  在交谈过程中,应注视对方的眼睛或面部,以示尊重。但当双方缄默无语时,就不要再看着对方;否则,将使对方更显尴尬。当别人说了错话或做了很不自然的动作时,盯着他的脸,或看一眼后马上转移视线,都会使人产生你在用眼光讽刺嘲笑他的感觉。

  五官中,嘴的表现力仅次于眼睛。笑,主要是由嘴部来完成的。嘴部是一个人全部表情中比较显露的突出的部位,它是生动、多变的感情表达语。

  笑,是眼、眉、嘴和颜面的动作集合,它能够有效地表达人的内心感情。在人的各种笑颜中,微笑是最常见、用途最广、损失最小而效益最大的。

  微笑的基本方法是:不发声、不露齿,肌肉放松,嘴角两端向上略微提起,面含笑意,亲切自然,使人如沐春风。微笑是发自内心的自然坦诚的感情流露,切不可故作笑颜假意奉承。

  作为一种特殊的“情绪语言”,微笑要求做到四个结合。

  (1)口和眼的结合。在微笑中,眼睛的表情是十分重要的,眼睛有传神送情的特殊功能,又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口到、眼到、神色到,笑眼传情,微笑才能扣人心弦。

  (2)笑和神、情、气质的结合。“神”,就是笑得有情入神,笑出自己的神情、神色、神态,做到情绪饱满,神采奕奕。“情”,就是要笑出感情,笑得亲切、甜美,反映美好的心灵。“气质”,就是要体现出谦虚、稳重、大方和得体的良好气质。

  (3)笑和语言的结合。语言和微笑都是传播信息的重要符号,只有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声情并茂,相得益彰,微笑才能发挥出它的特殊功能。

  (4)笑和仪表、举止的结合。端庄的仪表、适度的举止,是每个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以姿助笑,以笑促姿,就能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美。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