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社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在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分寸,要看场合,随便询问探听对方的私生活,如个人的家庭、婚姻、储蓄等,都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会招致他人的厌恶。

  其次,要保持一个文明高雅的内外在形象。背后议论他人,讲第三者坏话,会被对方认为你是个好搬弄是非的人,对你产生戒备之心。社交待人态度要温和、热情、诚恳、有人情味。如果自恃清高,态度冷漠,就会使人难堪;而卑躬屈膝、矫揉造作,又会令人望而生厌;有些交际圆滑的人,有求于对方,或觉得对方有权势地位,便耍出阿谀奉承手段,使人产生不良印象。社交活动要保持仪表整洁,如果不修边幅、衣装不整、帽子歪戴,就会给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再次,要守信用。与人交往,要遵守诺言,如果满口答应给人办事结果不办,便会失去别人的信赖,影响友谊。由于人的情趣、修养、性格各有不同,凡属生活小节问题不妨迁就凑合;一时自己见解有误,应谦逊倾听别人意见。若固执己见,就会孤立自己。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常对别人许愿,恰当的许愿,实现承诺后,会让人对你的信任增加,提高自己言语的威信;但不恰当的许愿往往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如果轻易许下无法实现的诺言,当期限到来,真相大白天下的时候,就威信扫地了。因此,许愿也要讲究方法。

  首先,当遇到自己很确定能搞定的事情时,不妨把话说得坚决一些,许下诺言,这样会给人留下非常自信果断的感觉,对鼓舞士气能起到极大作用。

  其次,对自己无法保证能否完成的任务,不要把话说得太死,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但也要表明自己的真诚和努力,这样如果能够完成任务,也会给他人留下办事稳重的印象,获得他人的信任。不过,这种许愿的缺点就是对调动积极性的效果要差一些。

  最后,对比较长期的工作,可以在许愿实现的期限上给自己留下余地。

  对有些变数很多的事情,可以分别对不同的变化许下单独的诺言,总的原则就是量力而为,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许下空头诺言。

  现如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而在这个交往过程中,诚信和信用无疑是交流和沟通双方最为看中的品质,为人处世,“信用”非常重要。想要获得他人的信任,自己就必须做到言而有信。不讲信用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在社会交往中无形的就会丧失很多可能成功的机会。

  因此说话要严守信用,不食言;说话要负责,做不到的事不可轻易许诺;说话办事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即使有把握做到的事也不可大包大揽,一旦许诺就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去做到。如经努力确实做不到了,就应诚恳地向人说明原因,决不能一味敷衍搪塞。

  与人交往,以诚相待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干涉别人的隐私。虽然说朋友之间可以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共同分享快乐和痛苦,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一切都公之于众。只要不违背法律和公众道德,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和侵犯他人的权利,这种隐私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第二,对待听闻的事情不要主观臆断、妄加猜测。对待自己不明真相的事情,不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现今社会上确有不少人听风是雨,无是生非,传散谣言,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作怪,其结果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对于这种现象,道德高尚的人应该坚决抵制,不让其蔓延。

  第三,要真诚待人,对朋友的过失不能幸灾乐祸。患难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在朋友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伸出友善之手,积极帮助,善言相劝,使其迷途知返,这才是真正的朋友。把朋友的错误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添油加醋、捕风捉影,把朋友推上更为难堪的境地并非朋友之举,会导致友情的直接破裂,与人与己都不会产生好的结果。

  (二)学会控制情绪

  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也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真实体现。生活节奏的加快,沉重的工作压力,导致了很多人心情抑郁,容易随便发怒,这从人与人间的关系来说,会伤了和气和感情,会失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感情,对个人来讲,也会伤身。

  人们普遍认为发怒是缺乏教养的体现,随便发脾气的人不宜深交,因为人一旦发怒,理智几乎完全丧失,礼仪、气质完全抛在脑后。往往因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人们都有为自己的行为和感情辩解的动机和欲望,这就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和别人分别对待了,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强求别人来适应自己,对于别人的意志则不愿去适应。这种不能以平等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成了发怒的根源,无形中在自己和别人之间建筑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一旦遇到不顺心就易发脾气。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平时要多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时要先找出自己的不是,多做自我批评,因为随便发怒是一种不尊重别人和不讲文明礼貌的行为。制怒是一个人的理智战胜感情冲动的过程,而理智恰好又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的一种特有的品质。

  (三)尊重照顾女士

  “女士优先”是从西方国家传过来的礼仪,来源于法国,法国一向以男士的绅士风度著称。该礼节的核心精神是:要求男士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妇女、照顾妇女、帮助妇女、保护妇女。

  同行的男女外出且条件不允许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但是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要积极主动地走在女士前边,为其开道,保护安全。

  在街上并行时,男士应走在女士的左边,面临危险的外侧,意思是走在最危险的一侧,保护女士,以防女士被车辆所惊吓。

  陪同女士乘坐公共汽车或火车时,男士应当首先登车,设法为女士找一个座位,然后自己寻找一个靠近她的座位;如果没有则应站在她的附近,以便照顾。而在车上有座的男士一般要向站在身边的女士让座。

  参加社交聚会,男宾应先向女主人问好,再向男主人打招呼。女宾人室,先到达的男士应起立迎接。男士绝对不能坐着同站立的女士交谈,与陌生的女士交谈要有分寸。

  出外用餐,男士应先帮女士入座,即先将椅子从桌下拉出来,待女士就座时再轻轻把它移向餐桌,然后自己坐在女士左侧或对面,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请她先点。身边的女士已经进餐,男士才可以再行进餐。

  同女土一起外出,应主动帮她携带背包、文件以及外衣或沉重的物品,但不要要求帮她拎随身的小包,因为其中通常装着属于个人的私人物品。

  如果男士为女士效劳遭到再三的拒绝,则男士不必勉强。女士之所以这样做,一定会有理由,执意去帮则易产生误会。

  (四)尊老爱幼

  尊敬老人,就是尊敬我们的过去;爱护孩子,就是爱护我们的未来。古人就曾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教导来劝诫后人。

  首先,尊敬老人表现在言语上。同老年人谈话要毕恭毕敬,语言文明,并且面向老人,双目直视,洗耳恭听,双手自然垂下。稍有心不在焉或目光他顾,都是失礼的。发生争执或纠纷时,在场的老年人的劝解和评判,一般会被认为是公正的和必须遵从的。与其无理争辩,一定不会引起他人的同情。

  其次是举动,任何事情都要以老人为先,要照顾老人。例如,在公共汽车上和火车上,给老人让座是天经地义的。上车和下车时,搀扶行动迟缓的老年人也是每个年轻人的义务。在街头,行驶的汽车必须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的老年人减速甚至停下来。在这类场合推搡、辱骂或同其他老年人争抢座位和道路是绝对不允许的,也是会被人唾骂的。

  对孩子的爱护是人类的天性。西方人对孩子的爱护侧重于尊重孩子和培养其独立性,我国对孩子的爱护一方面是严加管教,另一方面又是过分娇惯。

  在外国的育儿方法中,孩子刚刚能站立,刚会走路,就被要求自己走,摔倒了也不会有人扶。自己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还有,就是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不干涉其私事,父母和孩子之间更多的是朋友与伙伴关系。父母还应以自己的有教养的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

  (五)真诚帮助残疾人

  帮助残疾人的主要精神,不是要同情弱者,也不是仅仅不歧视残疾人,更为重要的是要尊重、关心和照顾残疾人,帮助他们自强自立。

  对残疾人的尊重应主要体现在除了医生的例行治疗和检查,任何人不要对残疾人谈论其残疾的成因与现状,最好也不要私下议论这些事,为残疾人担忧、遗憾和不平也要不得,让一个残疾人时时刻刻不忘记他的残疾,无疑对他是一种精神折磨。

  即使对残疾人提供特殊的帮助和服务,也是因为他的行动不便,要用正常的心态对待,也决不能向他特别点明什么。还有在同残疾人交往的一切场合中,要小心谨慎,避免使用“残疾人”这样一种称呼。所做的一切目的是,为了使残疾人真正感受到他与正常人是一样平等的,他也是一个正常人,只要他尽心尽力,也能够做到正常人做到的一切。

  在行人较多的路段,不论行动迟缓的残疾人身后挡住多少人,都要有耐心,不可发出不满之声或同残疾人争抢道路的情况。

  在一切场合,不允许围观过往的残疾人,也不能对行动不便、相貌奇特的残疾人指指点点。应特别注意的是,也不能允许自己不懂事的孩子这样做。

  过马路、上下楼梯时,每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去帮助残疾人。不过,如果残疾人拒绝了他人的帮助,并表明他对此事能力所能及的话,则不要勉强。对于经过努力仍做不到的残疾人要真诚地帮助,同时还要顾及他的自尊心。

  (六)遵守约会,珍惜时间

  约会,就是人们预先约定的会晤。不遵守约会时间,就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浪费了他人的时间,等于谋害他人的生命,而不遵守约会就是严重地浪费他人的生命。因此,树立严格的时间观念是十分必要的。

  与他人约会前,要提前约好明确的会晤时间和地点,以节省寻找地点的时间,不会产生因寻找地点而耽误了时间的情况。对于约会要极其重视,不能忘记或记错约会的时间和地点。无故失约,是对他人最大的不尊重。稍许的迟到,也是不应该出现的。

  约会是双方协商而定的,所以谈论约会时,提出者的语气应平缓、和蔼,不可用好像要直接给对方下达约会指令的语气,那样会有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对方的意味。如果需要拒绝或延误约会时,应说明不能赴约的理由,不要使对方感觉到受了轻视而不快,小心不要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如果确定了约会的时间和地点,就要按时赴约。主约人因为需要提前做好必要准备,所以要早一些到达约会地点。没有特殊情况,不能擅自轻易地变动约会的时间与地点;如确实需要变动,应提前向对方提出更改并说明原因,致以歉意。然后由对方根据他的时间,商量新的约会时间与地点。

  虽然在约会时,迟到是失礼的表现,但是作为被约人早到,同样也是失礼的。因为早到可能主人尚未准备完毕,会造成主人的尴尬,而晚到则使主人和其他人久等。虽然有可能是交通工具等原因导致的早到或晚到者,也要向对方致歉,但是这个因素是你要在出发前就要考虑到的,也不能作为理所当然的理由,只有按时到达,才是最礼貌的。

  当确有原因失约或迟到的一方致歉后,另一方要表现得宽容和体谅,并且在对方说明原因后,安慰对方,然后双方再在融洽的气氛中谈话。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