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仪表礼仪

  美的人,必须表里如一。一个人仅仅徒有其表是不够的,但是仪表不修饰,或者修饰不规范也是不可以的。我们曾经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好的。美的心灵,美的仪表,美的语言,美的服饰。在日常交往和工作中,我们说到某人的时候,比如说到李教授,立刻就会形成一个对方仪表的概念。那么什么是仪表?仪表者外观也。

  实际上我们提到某人的仪表,通常指的就是这个人的外部轮廓、容貌、表情、举止、服饰所留给我们的总体印象。

  具体而论,一个人的仪表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可以说它是静态的,比如年龄状态、高矮胖瘦,相对在某一个时间之内不会突变。是男的就是男的,是女的就是女的,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胖就是胖,瘦就是瘦,这是静态的。头发长头发短?长胡子没有?黑的还是白的?这是静态的。第二个部分,它是动态的,就是一个人的举止和表情。平常我们说这个人很木,表情呆板、呆滞;我们说这个人活泼大方,表情比较和善。这样的问题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要不注意,它就比较麻烦。

  有一天早上参加一个会议吃早点,在餐厅里面吃自助餐,我估计那个餐厅的服务员也是刚参加工作的人,没有经验,他过来用手指一个人一个人地指点着数数,大概怕我们有人混进来蒙吃。一个,两个,三个……

  我问他:“你数鸡呢?”

  他说:“为什么?”

  我说:“数人哪有这么数的?这叫指教,和别人说话拿手指指点别人是非常不礼貌的。老师讲课可以指,但那是空指,不能实指。指着别人身体有教训之嫌,指着别人鼻子和头有侮辱之意。”

  他说:“那要怎么指?”我说:“你应该这么指,掌心向上,手指并拢,这样,一位,两位,三位,这个就比较好看。当然你也要注意,它是从上往下翻的,你不能从下往上翻,那你练练。”

  你说你的表情是不是要活泼点?我刚才讲的动态表情和举止有时候很重要。

  比如说我们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在逐渐了解中国。见多必然识广。有时候,外国人,尤其西方人他喜欢恭维异性,见到男人说你帅哥,见到女孩说你靓女,有时候用的词很厉害,sexy,说很性感,当然一般中国人受不了这词,因为北京人喜欢问“吃了没”。所以我告诉翻译,老外夸咱姑娘很性感,一律翻译成“吃过没有”。有时候,你要跟有的没见识的女孩说:“小姐你长得很漂亮。”你还没说她很性感,她就受不了了:“哪儿?讨厌。”那样肯定有点傻。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见过世面的人,比如说王科长,女同志,说她长得很漂亮,那个小王一定会落落大方,看着对方的双眼,然后说:“谢谢!”这等于传递一个信息:本人见过世面,总之你跟人打交道不能怯场。

  谈到仪表的礼仪,具体上有三条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条规则是最重要的一条规则,要整洁。做人做事你的仪表要不整洁就比较麻烦,比如一个男同志,穿的西装很讲究,颜色搭配很好,但是胡子拉碴,头上头屑不断,手指伸出来上面指甲缝里全是污垢油泥,往你身边一站,跟垃圾箱似的,味儿比较厚,别人有好的看法吗?

  第二条规则,要自然。仪表要自然,不自然,有时候很麻烦。不自然有时候有矫揉造作之意。

  有一天,我太太的一个女同事到我家串门,这个女同事来的不是时候,我太太不在,我也很实在,我挺忙的,我也不好意思说拒绝她,我就跟她说:“我给你两个选择,第一,我老婆半个小时以后回来,你要愿意在我们家等也行,不愿意等你半小时之后再来也行。”其实我是想变相拒绝她。

  但那个女孩很大方,她说:“老李你赶我走,我不走。”

  那她说到这儿,我也没别的好说了,我说:“那你就进来等吧。”

  当然她进来等我就得陪着她聊天,坐我对面了,这女同志我只见过一次,但是我这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注意人的轮廓和造型的,我总觉得她这次坐在我对面跟上次见面不太一样,我就过多地关注了她几眼。

  那女孩很聪明,她就问我:“老李,你看我这样子是不是跟上次不太一样?”

  我说:“那倒也是。”

  她说:“你看我跟上次哪儿不太一样了?”

  我说:“我跟你说实话,我老婆不在,不敢多看。”

  她说:“没事,我授权了,你大胆地看吧。”

  我心里想那谁怕谁啊?看就看呗!我看了半天还是没发现她具体是什么地方变了。她很大方。她告诉我说:“我跟你说实话吧,我把眉毛全给剃了。”

  我就觉得她脸上少点什么东西,但没想到她把眉毛全给剃了。

  说实话,女同志头发短点可以,男人头发长点可以,但是有个界限不能过了。比如女同志头发最短不能为零,又没出家。演员有时候有个造型还行,这女同志上街去把头发给弄光了,这就不太像女人了。同样道理,一个男人,尤其是国家公务员、公司企业员工,一般不留长发,留长发的人他不是一般人,我们上次曾经讲过,那是歌星、影星、球星,他们比较另类,他们打扮的造型与众不同就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它其实有一个自然的问题。

  第三条规则,要互动。什么是互动?就是你的美化修饰被交往对象接受了,当然有时候它有一些技巧。

  有一次到一家企业去了,我就跟一个女同志讲过,她问我:“李教授,你看我们这儿接待礼仪有什么不妥?我们这儿是窗口部门。”

  我说:“我好为人师,你们别的问题没有,就是不太会笑。不太会笑,你给别人不太大方、不太互动的感觉。”

  她说:“怎么不会?”

  当时她给我说了好几声什么欢迎、谢谢之类的,她从头到尾不看着我,我跟她说:“你应该看着我,我也是个活物。”

  我说:“我给你举两条例子,第一条,我到你这儿来了,你跟我说欢迎,你说欢迎的时候你得看着我,餐厅也好,银行也好,酒店也好,你说欢迎你得看着我。”

  此外,我还说:“你们这儿女孩子不大方,缺少训练。”

  她说:“你凭什么看出我们不大方啊?”

  我说:“你不会笑。”

  当时我跟一个女孩子说一个什么事给她逗笑了,她掩口而笑,嘿嘿,嘿嘿。我说:“你再拿个手帕就是古装戏了。”

  这是女人在男人面前娇羞地笑。说实话你不大方,你是帮男人找感觉地笑。徐志摩说:“最是那一低头的娇羞,像一朵水莲花一样不胜的温柔。”工作场合里,是在服务,就得大方点。

  当然,职业化微笑要从规则来讲它也有,职业化微笑一般要求露出六颗牙齿。那位小妹很认真地问我,她说:“李教授,是不是上面三个、下面三个?”我说:“那不可能,那是流氓兔啊。”我们牙齿是双数?实际上是要你露出上面的六颗牙齿。我说:“你要不相信回家你照镜子试试,你刷牙、洗脸你照镜子试试,你上齿如果不是畸形,你露出六颗牙齿,你的表情就是自然而然地笑。”老百姓不一定懂这个,这个其实从解剖学来说是笑肌拉动的问题。它就是一种笑,老百姓不懂这个,但是老百姓平时有绝活,照相的时候他说茄子、他说田七,实际上就是要露六颗牙齿。当然做事不能过了,不可能上下各露六个,上下各露六个,牙龈全露出来了,会让别人做噩梦。

  下面我分别来讲一下,大家在学习仪表礼仪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仪表礼仪其实有四个要点:

  第一,要注意容貌的修饰。

  第二,要注意化妆。

  第三,要注意举止。

  第四,要注意表情。

  我们首先来讲讲容貌的修饰。修饰仪表时第一个问题讲的是容貌的修饰。我们有一个比较专业的词,写到纸上好看,说出来有点不中听,叫仪容。其实我们这儿讲的仪容是什么呢?就是看一个人的面部,那你说一个人好看不好看,比如我们说,徐静蕾长得比较好看,赵薇长得好看,周迅长得好看,章子怡长得好看,我们说人好看不好看,其实都是以他的脸部为主的。我们很少说某人长得最好看的是大拇指,某人长得最好看的是小脚趾头。其实男人女人说他好不好看都是讲的容貌,容貌其实就是脸部这一块,我们看一个人,他在正式场合出来时这个仪容是比较重要的。主要修饰要点有这么几个:

  第一,发型。

  第二,面部。

  第三,口部。

  还有一个跟容貌比较搭界的就是手部,因为手有时候像我这样讲课它动,动不动它就跑到脸这个位置来了,所以它实际上也是这块儿的一个部分。

  发型的修饰,最重要的要注意什么呢?就是要整洁,规范,长度适中,款式适合自己。比如头发,你要常洗,要常理,条件允许的话,你头发应该至少是一天洗一次。另外,头发应定期修剪。头发长度它有其具体要求,比如你在重要的工作场合。女同志一般来讲,重要场合她要注意什么呢?

  工作场合、重要场合,女同志头发不要随便让它自然而然地披散过肩,那不太合适。长发不宜过肩。如果要留长发的话,上班的时候,重要场合,最好把头发束起来,编起辫子,用卡子或者发箍把它收拾收拾,不要随意散开。男同志头发一般不能剃光了,同时也不要太长。前发不附额,不要挡住额头,男人别搞刘海;侧发不掩耳,两边头发不要挡住耳朵;后发不及领,后面的头发不要碰到衬衣的领子,否则你穿白衬衫,头发碰到领子,它容易脏。我们上次讲了,一个女人一头飘逸的长发,极富有女人的魅力,自己可能不知道,那是年轻女人的标志,这儿若无其事地一甩,没准把附近的某个兄弟就搞晕了。那叫搔首弄姿,搞不好别人说你是不正当竞争手段。头发长度还是有其具体要求的。同时要注意什么呢?

  发型一般要求庄重保守,工作场合发型应该是适合自己的,公司、企业,国家公务员,不能过分时尚,说个难听的,你打扮得比你的服务对象还漂亮,谁伺候谁啊?这个要强调。

  面部修饰要注意什么呢?面部修饰最重要的除了整洁之外,面部多余的毛发你要注意。有人说你不是讲头发吗?这什么地方还有毛发?有这几个地方要注意:第一,胡子。第二,鼻毛和耳毛。没有特殊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不要留胡子。一个人正常情况下会有一些毛,除了头发之外,这个毛还是不让别人看到比较好。要养成每日剃须的习惯,你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胡子拉里拉碴,确实有时候给别人蓬头垢面之感。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上了年纪的同志,尤其男同志,一定要注意鼻孔,注意耳朵。我第一讲就讲过,男人这个鼻毛要长出鼻孔之外,极其破坏自己的形象。鼻子,一看,你一根毛在外面,上面还有一个珠珠,这个必定会影响本人形象。别人往你侧面一站,这耳孔里面一撮毛,随风飘摇?鼻毛和耳毛要适时地加以修剪。

  口部要注意什么呢?从仪表修饰这个角度来讲,口部要力求无异味,无异物。我们跟一个人说话的时候,看这个人最多的地方是看头发,看眼睛,看嘴巴,一般看人我们是看鼻眼三角区--头发以下、下巴以上。那就要养成什么习惯呢?吃完饭之后要及时刷牙,及时照照镜子。说实话,别人跟你一说话,发现你那个嘴巴桃红柳绿,这个牙缝里塞一根韭菜,那边贴着半个虾米皮,这个也不太好看,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如果你是搞服务工作的,搞接待工作的,或者到社交场合去,跳舞啊,或者宴请,不要吃带有过分刺激性气味的食物,比如葱,吃了之后,五六个小时之内你就是葱;那蒜呢?那味没葱厉害,但是它那儿后劲比较足。后劲最足的是韭菜,它可持续发挥。今晚你吃韭菜馅水饺,明天下午打一个嗝还能把别人放倒。

  如果是有良好教养的人,到公众场合去,就不要让别人因此而受折磨了。

  接下来我们要强调的是化妆的问题。关键看你对化妆怎么理解,严格地讲,在交往应酬中,化妆是一种礼貌。有些人跟我说,化妆是女人的事。还有女同志讲,化妆是年轻姑娘的事。不一定。什么是化妆?化妆就是使用化妆品进行自我修饰。严格地讲,男人也好,女人也好,老人也好,孩子也好,我们都用化妆品的。在我眼里化妆品有这么几类:第一类,美容的。这主要是女同志用的,胭脂啊,睫毛膏啊,唇彩呀,甲彩啊,诸如此类。这些女人用得比较多,当然男人也用,李教授我今天来化妆我不就用了吗?我刚才跟化妆师说你把我眉毛补上,我小时候打架眉毛少了一块,否则我这儿秃,它不就是一种修饰吗?但是一般的女人用美容品比较多,所以有的同志理解化妆就是美容,这是比较狭义的。第二类,美发的。说实话我们男人女人都要洗头发、剪头发、理头发、染头发、做头发、梳头发、烫头发。所以这个美发其实也是化妆,你不可能一辈子不剪一次头发,除非你天生没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男人女人都在化妆。第三类,护肤的。男女都用的。现代生活中,护肤品的种类多了,我小时候有什么蛤蜊油,天冷,怕皴,这么一抹就完了。现在,各种各样的蜜、乳、膏、脂、粉、油、水,养颜的、祛斑的、除皱的、防晒的、SOD的,都有。我们多少都会使用其中一种。第四类,除味的。

  它会把你身上的怪味给去掉的,比如香水,香粉,爽口液,诸如此类,把你身上的怪味给去掉。换而言之,这四种美容品、美发品、护肤品、除味品,用了一种就是化妆了,所以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化妆了。

  这里要跟各位谈谈化妆的基本礼仪。我想讲三点。

  第一点,化妆要自然。我们不是去上电视做节目,不是去舞台表演的话,没有必要搞舞台妆。我们有个别同志有个误会,他认为,既然化了妆,就得让别人知道。比如涂香水,你适当地喷洒一点,交际圈一米两米之内,大家觉得这个味道有点芬芳也就足够了。涂香水实际上是要避免在公众场合自己身上汗味太重,或者有其他味道令人难闻,你没必要涂得太多,有人拿起化妆水、香水瓶狂喷,把自己搞得好像蚊香一样。说句不好听的,这是用的过量,让别人产生弄巧成拙的感觉,让别人怀疑此人必有狐臭,不然干吗这么香啊?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化妆的基本要求是自然。比如我们在工作场合对职业妇女是有化妆要求,基本上要求是八个字:化妆上岗、淡妆上岗。特别是酒店、商场、餐馆这样一些部门,化淡妆,淡妆的要求是什么?化妆之后自然而然没有痕迹,让别人觉得你天生如此的美丽,那才是水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化妆要协调。这个协调实际上是以下三个具体方面的协调:

  其一,使用的化妆品最好要成系列。比如,我们有些同志做不到,像她用的那个香水,老公从香港买来的,合成香型;洗发液,单位发的,茉莉香型;洗面奶,超市买的,檀香型;漱口水,在街上认领的,不知道香型,四种东西用到一块儿?什么香型?没准成了菜园子香型。它串味了!其实你的化妆品要是一个系列的话,它的芬芳的香味是一个味道的,它就不至于串。

  其二,化妆的各个部位要协调。比如说使用甲彩,手指甲上面涂彩色指甲油,我们叫甲彩,我们老百姓叫指甲油。这个甲彩的颜色最好跟唇彩是一个颜色。如果我脚指甲上也涂指甲油了,那我应当使之与手指甲上也同为一色。例如是黑的都是黑的,是紫红的都是紫红的。它就比较好看、比较协调。但是我也注意到,有同志一看,我们就说这个人没文化,为什么?她嘴巴是黑的,黑色的唇彩,手指甲是绿的,脚指甲是蓝的,妖怪。总之,化妆时各个部位协调一下比较好看。

  其三,要与自己的服饰去协调。你去看一个女同志,工作妆、职业妆,她会不会化妆,你看她唇彩的颜色就可以看出来。比如我这是个粉色的衬衫、粉色的围巾,唇彩也是粉色的,她就非常协调。唇彩是个粉的,嘴巴是个蓝的,反差太大了,它的过渡不好看,不协调。比如,夏天,我们女同志有的时候内衣外穿,内衣外面罩一个套装或者套裙的上衣,或者穿漂亮的真丝的亚麻的衬衫。女同志都知道,她如果围围巾,或者内衣外穿的话,她内衣的颜色,围巾的颜色最好跟唇彩一个颜色,这样就会比较好看的,过渡自然。这就是化妆的第二个规则,协调。和谐才是美。

  第三点,化妆要避人。什么意思啊?化妆也好,收拾自己也好,不要当众表演。距离产生美感,你在别人面前旁无遮拦地去收拾自己,你被他发现你漂亮起来的秘密,你的美会打折的,他心里会说:“原来如此!”影响你光辉形象,化妆是一种个人隐私行为,你在别人面前表演有引人注目之嫌,我们有个别同志不太注意,上班、开会,没事了,等公共汽车就拿出小镜子美化自己。“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其实她是不自觉的。一个聪明的女同志不要说不在大庭广众之前去化妆,在男朋友,或者在老公面前化妆也大可不必。所以聪明女人不在别人面前换衣服,穿袜子,老公也包括在内,他也是外人,该见外还要见外,距离产生美感。

  接下来我们有一个不能回避的举止动作。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举止动作实际上是教养、魅力和风度的问题,什么是一个人的魅力?魅力就是一个人美妙的而自然的造型。什么是风度?风度,就是一个人优雅的举止。我们有的时候看男人、看女人,看同性、看异性会觉得:这个人很有风度,那个人很有魅力,为什么?他大气,他自然,他耐人寻味。

  比如我们举一个例子,你是个男同志也好,你是一个女同志也好,你就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是常规。你坐在别人面前的时候,如果是个女同志,穿着裙子,就要避免三个不美妙的造型,哪个女同志要这三点不注意,就很难看。其一,坐在别人对面的话,两条腿就要自然而然地并拢。要穿裤装的话,这个腿稍微分开点可以,要穿裙子,尤其是超短裙,两个腿就得并拢,否则会出现严重的技术性问题,走光。其二,不能够双腿叉开而站。穿着旗袍裙、大裙子你腿叉开不叉开别人发现不了,穿一个超短裙叉着腿,没有美感可言,那叫圆规。其三,当众下蹲。穿着裙子也好、穿着裤子也好,一个有教养的女同志是不能当众蹲下来的,尤其在外人面前,万不得已蹲,我们只能够变通就是跪或者背对着别人。有时候你要找东西。系鞋带、提袜子,帮助小朋友,就得背对着别人,否则那个姿势是极其不雅的。

  在讲到举止的时候,我们要讲三个要点,这些都是基本的礼仪。

  第一,要规范。相对而言,坐相、站相、站姿、坐姿、走姿,那个姿势要比较规矩。大家注意过穿裙子的女同志上下轿车的姿势吗?当然,没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咱怎么上车都行,摸爬滚打练倒立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得坐上去。没座位坐那就没有意思了。但是,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比如你到一个单位开会有人接你,或者说你到一个单位去,你上车别人送你,有经验的穿裙子的女同志都知道:她要坐在轿车里的话,门打开后她应该怎么坐?她首先是背对车门,先坐下去,坐下去之后再把并拢的两条腿收进去。门儿一打开,你一条腿进来,容易出现走光的问题。她不该先伸一条腿进去,那很麻烦的。司机在看你进来没有,所以她背对着就看不见,她两个腿再并拢收上来。下车她怎么下呢?下车的标准姿势,实际上是车门打开之后,两个脚首先着地,双腿并拢,两个腿着地,然后人再慢慢移出去。否则一个脚探出去,头再拱出去,这个姿势都不好,而且很麻烦。所以这个要养成习惯,就是举止动作在大庭广众之前要规范。

  第二,要美观。虽然美的标准在不同时代它有一点点变化,但是相对而言,它有约定俗成的说法。我们古人讲几句话:立似松、坐如钟、行似风。实际上是讲约定俗成的美。女同志也好,男同志也好,你坐别人对面,你至少上身要挺直,你上身要趴着行吗?没有人的时候你趴着可以,有人的话趴着不太可以,这是非常重要的,要美观。

  第三,要从众。从众,具体来说,就是要令自己的举止动作与此时此刻绝大多数人,尤其是与自己的交往对象保持一致,从而被交往对象理解和接受。比如,握手,握手它有习惯动作,习惯动作是什么呢?一般握手要用右手,不用左手,除非没有右手。一般跟别人握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我们有个别男同志的缺点是太长,女同志的缺点是太短。有个别女同志跟你握手,不正眼看你,给你三个指头,不用力,不晃动,好像一条死鱼。还有同志好像怕你抓住她不放似的,一碰你的手就跑,要知道没有人拉着你不放。男同志有时候则犯另外一个错误,他下手比较狠。女同志伸一个手,他一下伸出两只手,做一个汉堡包,“见到你太高兴了”。这也不合适,凡事过犹不及,做事要有规矩。

  再比如说大家知道大拇指与食指组成-个圆圈,也就是英文里的OK,是“好、行、可以”。这个姿势在英语国家里是同意的意思,可是这个姿势你要是给它换一个国家,比如到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到日本就不同了,日本过去那个习惯是什么?这是一个零。到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则更麻烦了,它是一个很下流的动作。所以这个举止动作它都有一个互动,你得让别人看懂。我们举一个例子,从举止动作,握手这个角度来讲,握手的时候谁先伸手谁后伸手有讲究,握手的时候应该谁先伸手?

  它其实有具体而规范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什么?游戏规则是地位高的人首先伸手。比如下级和上级在一起,上级首先伸手,晚辈和长辈在一起,长辈首先伸手,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女人首先伸手。比如我介绍,这位是李先生,这位是王小姐,后介绍的王小姐是地位高的,那么王小姐愿意跟李先生多说两句话,王小姐就会伸手,“你好,我叫王丽。”她可以自报家门,说自己什么单位的。她要不想认识这个李先生,我给他介绍:“这个是李先生,这个是王小姐。”王小姐跟李先生点点头也就行了,“你好。”没下文了,李先生就会适可而止。我也见过不自觉的男同志,别人介绍说:“马先生,那一位是高小姐。”那个马先生一只大手立刻就伸出去了,当然我们一般女同志碰上这种不自觉的人还是跟他握手的,顶多心里想这个家伙不太懂规矩。但是有一次见到一位小姐比较狠:人家两手搭着不理。停了足有一分钟,抢先出手的那位先生手回不去了,想一个绝活,“蚊子!”打只莫须有的蚊子去了。结果就挺尴尬。

  当然这个规范它有时候也有特殊情况,比如主人和客人握手,伸手的前后次序有差异,一般情况下,客人到达的话,主人先伸手表示对客人是欢迎的意思,客人到达的时候,主人应该先伸手。我跟你说:“王阿姨,我来看你了。”我好心好意看你来了,你怎么也得伸个手表示欢迎啊,你说:“来了,坐吧。”这个是让我吃闭门羹的意思。

  但是客人走的时候是倒过来的,客人走的时候是客人先伸手,我在你们家做客,我得自觉,我一看,五点了,你们该做晚饭了,“王阿姨,再见,下次再来看你。”我说再见的时候我站起来先伸手,那意思就是阿姨你留步了,你别再送我了。我还刚跟你说,我说:“阿姨,我要走了。”你立刻就伸手道一声,“再见。”意思是滚蛋,别在我这里混饭,有逐客之意。但是这个规矩还是要讲的。举止动作它要有规矩。

  仪表礼仪最后一块儿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表情。表情是人的面部感情的外显。严格地讲,一个人的表情是有眼神、笑容、面部肌肉的动作。比如说有时候嘴巴歪一歪啊,眨眨眼,耸耸鼻子呀,它都有一定的含义。但是,一个人的表情是通过眼神和笑容体现出来的。这个我分别来说说。首先我们来讲眼神要注意什么,眼神要注意这样一个习惯,就是要注意四个字:目中有人。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我们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要养成注视对方的习惯。我刚才讲了跟人说话,跟别人说欢迎光临、说再见从头到尾不看别人一眼,别人是不高兴的。当然,进而言之,从礼仪的角度来讲,看别人有三个角度:第一个角度看什么部位。第二个角度,看的时间的长短。第三个角度,从什么方向去看别人。此三者都很有讲究。你跟一个男同志说话,你是一个女同志,这家伙盯着你头不看,他看你别的地方,你什么感觉?不舒服!比如一般情况下,近距离交谈,我们两个人一米两米这样的距离,看对方的眼睛或者头部,特别面对异性的时候要养成习惯,通常不看中间,尤其不看下边,否则别人说你色迷。所以跟人说话看别人的部位是有讲究的。

  第二,看别人的角度也是有讲究的。要养成习惯,当你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转过身来,正面面对别人。有同志有坏毛病,他不看你还好,他一看你就把你气个半死,他不正眼看你,用眼角斜视你。还有同志更可恶,他对你进行全方位激光扫描,怀疑你是一毛贼。你们每天上电梯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个不认识的人这样扫视你,什么感觉?我们坐电梯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公用电梯人比较多的话,进去之后应面对周围的电梯壁,或者脸朝里,你别去看随后进来的其他人。你想想,这个电梯里面全是老爷们,七八个,过来一个小妹,进去之后大家都这么看什么感觉?它有时候是影响别人的感受的,所以看别人的角度有讲究。

  进而言之,看别人时间的长短也有讲究。一眼不看,绝对失礼,长时间看着不动、没完也不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你和一个人交流的时候,比如俩人坐在一块儿聊天,看对方的时间应该多长?比如我们两个人在一块儿坐十分钟,聊十分钟的天,你看着对方的时间应该是多长呢?1/3到2/3时间之内比较好。比如你10分钟在这儿聊天,看对方应该是四、五、六分钟比较好。你要少于1/3的时间,有蔑视和轻视之嫌。你要百分之百的时间都看着别人,则说明你看上这个人了。

  什么情况下你要看着他呢?表示赞同、表示同意、表示理解、表示支持、表示认可、表示重视。比如你跟我说:“李教授,您刚才讲的那个问题太重要了。”这时候你得看着我,那我在这儿坐着呢。你跟我讲:“李教授,你讲的问题太重要了。哈哈,太重要了。”双眼却注视其他地方,你跟鬼说话呢?所以这个眼神它是很有意思的,眼能传神,眼也能走神。所以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注重表情的时候要注意眼神。

  最后,在表情中我们还要简单谈笑。虽然说笑比哭好,但是得注意,笑也有一个分寸,大笑,狂笑,微笑,含笑,冷笑,苦笑,它的适用对象是不同的。在笑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四个字,当笑则笑。也就是讲:不该笑你别笑。我很少把服务礼仪跟微笑服务这四个字挂钩,因为很多情况下不需要笑的。假如我在银行工作,储户跟我讲:“先生,不好意思,我麻烦你,我存折丢了。”你笑,这就是表示:“丢了吗,很好,欢迎再来。”那样就不太好。该笑再笑,我这儿过马路,今儿下雪了,一个老先生摔了一跤,我应该主动上去搀扶他。或者我表示一种关注的神态,这样做才比较好。老爷子摔那儿了,我不拉他,不扶他,站边儿上乐,这是很不道德的。

  总而言之,我们讲仪表礼仪,最重要的是要强调一个概念,就是要表里如一。徒有其表是不行的,没有外在的美的表现,只有内心的善和美,也是不行的。宏观来讲,我们强调仪表礼仪要自然,要规范,要协调,要美观,这些是非常重要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