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电话礼仪

  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忙碌的时候总有电话捣乱,甜甜的美梦常被铃声打断。

  在现代人际交往中,电话日益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聊天谈事情,约会交朋友,人们在享用电话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却发现烦恼随之而来。电话仿佛是一件令人摸不透的宝贝,运用得当,它会带来成功;运用不得当,它又会成为人们交往中的绊脚石。

  困惑人们的还不仅仅是这些,什么时间打电话最得体?

  使用电话又该注意些什么?使用电话又有哪些技巧?

  现在看看为您量身打造的一个彬彬有礼的电话形象吧。

  昨天我接了一个打错的电话。

  一个女孩子跟我说:“请问,你这儿是保洁公司吗?”

  我说:“是哪个保洁?是宝贝的‘宝’,清洁的洁?还是保卫的‘保’,清洁的‘洁’?是化妆品公司还是打扫卫生的公司?”

  她说:“我找打扫卫生的那个公司,就是保持清洁那个公司。”

  我说:“你找它干吗?”

  她说:“我找工作啊。”

  我说:“错啦!我不是那个公司老板。”

  她打错电话了,连一名找工作的小妹妹用的都是手机,这还真是说明手机极其普及。那么既然是手机和电话座机已经深入了日常生活之中,“旧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么电话礼仪恐怕就比较重要了。

  我想人们也像我一样经常都会受到这样一些打扰:有时候,你睡觉了,座机响起。他说他有急事,其实也不是什么急事,就是问你明天在一块儿吃顿饭行吗?电话什么时候打来的?凌晨两点,又不是救火,骚扰你。另外,手机被错拨了。这是常有的事,当然我们自己有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情况,但是我建议:一是拨之前要认真地把电话号码看看,别打错。二是万一打错了要说声“抱歉,对不起”行吗?有人不说,没准还损你两句。三是手机短信。

  我们知道,中国在世界上是手机短信使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包括我和你一样,逢年过节,我们经常会使用短信,走亲访友用短信替代一下,也省事了。但是我不知道你们遇到过没有,我经常遇到这样的短信,就是没有署名。你不知道他是谁。我可能是朋友比较多,他给发来一条短信:“李教授生日快乐!”挺看得起我,我的生日他都记住了,但是不知道他是谁。我有可能会查出来是谁发的短信,可万一我查不出来,这个短信不就白发了吗?这又不是谈恋爱,高深莫测,那还行,那有点神秘感,咱又不是那个关系,干什么不在短信之后署名呢?所以电话礼仪有必要来讲一讲。

  礼仪是什么呢?礼仪就是行为规范。什么意思?礼仪其实就是标准化做法,是待人接物日常交往中的标准化做法,下面我从这个角度来谈谈电话礼仪。

  首先,我主张机关也好、公司也好、企业也好,乃至个人,都要有电话形象的意识。有的时候我们跟别人沟通,未必亲自见面,一般就是打电话。我到你商场也好,我到你酒店去也好,我想买你的货、订你的东西也好,我往往就是打电话。一个电话打过去印象好,没准一单生意就签下来了。一个电话打过去,如果印象不好就可能到此为止了。

  有一天,有某个公司请我去讲课,我告诉公司老总:“老兄我跟你说句实话,我有个小要求,机关也好,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凡是请我讲课,我一般要请人帮忙先录个音。”

  “录谁的音呢?”

  “录你的营销电话、值班电话,服务电话。”

  我录你们窗口部门办公电话的音,因为这是你们的公司形象啊。

  是不是训练有素,是不是不厌其烦,是不是热情友善,溢于言表啊?当然我们也见到有些人不太注意这个问题,比如你打电话经常会碰上这样的人,拿起电话后先把你损一顿。

  那天,我给一个部门打电话,我说:“有件事,要报销一张发票。”

  他说:“你着什么急?”

  我说:“我想问一下什么时候能报?”

  回答是:“你放心,我不死都能报。”

  他跟谁生气我不知道,可干吗跟我生气啊?员工个人形象代表组织形象,员工个人形象代表产品和服务的形象。他实际上给我一种感觉:一是此人素质不高,二是这个部门没规矩。我这一辈子可能就给这个公司打一次电话。如果留给我的印象不好,我可能就会认为这个公司不好,这家企业不好,甚至企业产品和服务都是不好的。我不买你的行不?我不消费你的可以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有电话形象的意识。

  在我看来电话形象是由以下三个要素所构成的:

  一是,时间和空间的选择。就是电话什么时间打,在哪里打。

  二是,通话的态度。你的语言,你的表情,你的动作。

  三是,通话的内容。就是你说什么。

  这三点,时间空间的选择,通话的态度及其通话的内容构成一个人乃至一个公司和企业或者一个机关的电话形象。下面我分几个具体的问题来谈。

  我们先站在打电话的发起者的角度,来谈一谈打电话的礼仪。我下面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现在决定给别人打个电话,比如你给李教授打个电话,或者给你的客户,给你的同事,给你的家人打一个电话,我想问:“你准备把电话打给别人时,你认为哪一个问题最重要?”

  以下几点,是打电话者必须要注意的。

  第一,时间的选择。如果你要想确保电话的质量,就是你想把这个事说清楚,你想把这个事摆平、搞定了,首先你要注意时间的选择。譬如你跟私人通话,你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换句话说也就是别人不会烦你的时间。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你和任何一个人打电话,包括我包括你的家人在内,休息时间最好别给别人打电话。晚上10点之后,早上7点之前,严格讲没有什么重大的急事别打电话。除非万不得已,万一有急事打电话,第一句话要说的是“抱歉,事关紧急,打搅您了”,否则的话别人会烦的。再者,就餐的时间别打电话。说实话,像我们大家都挺忙的,一般的上班族,中午就那么一小时吃个饭,还给我打个长长的电话。太影响我的食欲了啊。此外,还要注意,节假日若无重大事情不要打电话。

  在传统农业社会里,一些人有一个习惯就是不太尊重个人隐私,我们讲了,尊重别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这个理念一定要树立。所以节假日没有什么急事,免打电话吧。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发个短信或者诸如此类。

  我曾经讲过,拜访客人也好,打电话也好,尽量不要占用对方的节假日,你给对方一个休息的时间,我喜欢关掉电话,我喜欢跟家人在一起,或者我喜欢独处。节假日是我的空间,我难得有个七天长假,你却天天给我打电话,找我聊天,一块儿吃饭又串门,影响我的私人空间。

  如果是外国人,尤其是美国、欧洲这样距离较远的国家你要注意,打电话时还要明白时差的问题。在这儿是白天,没准别人刚睡着,所以你要考虑时间的选择。

  第二,空间的选择。什么意思呢?一般来讲,私人电话就是在家里打的,办公电话则是在办公室打的。别占小便宜,我不怕你笑话,我相信你也知道,我们有极个别的人,特爱占小便宜。

  经常有人告诉我:“老李,有国际长途要打吗?”

  我说:“有啊!”

  “到我们公司来吧,我们公司可以白打。”

  便宜没有这么占的,不合适,一个文明的人要讲游戏规则,不要贪占国家资产,也不要侵吞他人或者别人的公司的资财。私人电话就要用你自己的手机,用你们家的电话,别占公司的便宜,别占政府机关的便宜。还有一点要注意,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能在公众场所打电话的。如果要在公众空间打电话,这实际上是一种噪音骚扰,在影剧院,会议中心,餐厅,商场,经常有些不自觉的人拿着电话大声地说个不停,十分令人生厌。

  5年以前有一位外国友人曾经问我:“你们的电话是不是人多的地方才比较容易拨通?”经常有人这么干,打着电话横冲直撞,旁若无人,影响别人。如果当时你正在看电视、看电影、听音乐会呢,多难得的一个欣赏机会,他那里手机哇哇乱响,非常不好啊!所以通话时一定要注意其空间选择。

  第三,通话的长短。电话打多长时间好呢?通话时间是宜短不宜长。在实际生活中,你有多少事你该说多长时间,要说清楚为止,把事搞定了。但必须注意,从互相尊重这个角度,礼仪的意思就是尊重,这是纲,这是基本点。

  电话礼仪有一个规则,叫做电话三分钟法则。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跟外人通话,每次的时间应该有效地控制在三分钟之内。我的意思倒不是说让大家都掐着表,或者放一个闹钟,每次通话之前拨好闹钟,到三分钟突然就断电,不是那个意思。是要注意“长话短说,废话不说,没话别说”。

  有的人打电话很烦人,他一拿起话筒就跟你捉迷藏:

  喂,你猜我是谁啊?

  你听不出来啊,你慢慢再猜吧。

  不对,你再猜。

  不对,我是谁你都不知道啊。

  好不容易猜对了,又问别人:

  你猜我在干嘛?

  不对,不对不对,我在吃东西。

  你猜我吃什么呢?

  不对,你没认真猜。

  不对,我告诉你吧,我什么都没吃。

  太像马季的相声“打电话”里的那位“罗嗦”了。他真的是有坏毛病啊!任何一位有教养的人,都应该是一个办事有效率的人,是一个尊重时间的人。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浪费别人的生命。所以打电话一定要短!如果是在公司企业内培训,我经常给员工的一个忠告,就是要养成重要电话列提纲的习惯。比如:

  我有事找张总,我没给他打过电话,首先我要知道张总有几个电话号码,第一个打不通我就拨第二个,省得再去找,我也省时间。接下来,我跟张总要说几件事。我养成的习惯是什么呢?金字塔型,新闻写作,就是要把最重要的事首先跟他说:“张总,我想请你讲课。”“李经理,我想在你那儿定一桌餐,我想消费的标准应该是在3000元左右。”把最重要的事交给别人,你别在那儿打太极拳:“我想在你那儿弄桌饭吃,你一定要帮忙,你要帮我定个大的房间,你要给我安排好了。唯独不说钱,不说钱怎么给你安排,要先交个底,我这儿是3000元消费水准,你看着办。”别人也省事,别人还惦记你给不给钱呢。

  所以打电话时要把最重要的事放在前面。

  第四,自我介绍。一个训练有素的人,拿起电话之后要自然而然进行自我介绍。按照电话礼仪的标准,自我介绍需要有下列几个模式:

  第一种模式,就是报电话号码,录音电话的模式就是报电话号码。报电话号码的好处就是万一他拨错了,你跟他说了一遍,他不至于再错,我经常碰到这样的事:

  他打你手机错了,你跟他说:“错了。”

  一会儿又打进来,你跟他说:“错了。”

  他还打进来,并且还骂你:“装什么洋蒜,不接?”

  你给他重复一遍电话号码,他稍微理智一点,就会核对一下,他就不至于一错再错。

  第二种模式,公司总机或者部门电话一般报单位名称。

  报单位,因为你是总机。

  比如,你好,上海东方电视台……你好,联想集团。那么专用电话呢,比如我家私人电话或者我这里是经理董事长的电话,专用电话一般是怎样自我介绍?报姓名,这是第三种模式。因为这个电话就是我的。我先报姓名,让对方验证是不是打错了。国际交往一般要报三要素,单位、部门、姓名。因为别人可能不知道你是谁,不知道你是什么头衔,所以你要全报。

  此为第四种模式。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他在电话里说了半天,你却不知道他是谁,你还不好意思问他,因为听他的语气,他跟你很熟:“李教授,上次在一块儿吃饭,坐一块儿,好长时间没有打电话问候一下。”你也不知道在哪儿吃饭,你也不知道他是谁,所以他要足够聪明的话应该先报一下:“你好李教授,我是海达公司的王军,王副总经理,上次我们在一块儿吃过饭,记得交换过名片,李教授,最近想请你讲一课。”一定要说清楚!否则你跟我寒暄半天我还不知道你是谁,你要干什么。因此,打电话时首先进行自我介绍是不能缺少的。

  第五,怎样暗示对方终止通话。如果你不想打了,想终止通话时,可以适当的方式去暗示对方。怎么去暗示呢?标准化做法就是重复要点。

  可能对方记错了,也可能对方忘记了,重复一下,说明自己是个训练有素的人,是不说废话的人。一个人是不是训练有素,他说话利索不利索是很重要的,利索不是说话少,而是话要说到要点上,言简意赅。

  比如:王总,那我们这次就说好了,下个星期我付款,按照你提供的账号,我把我货款的首期打给你,按照我们刚才约定的先付10%。王总,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的账号会在下星期一早上传真给我,传真给我以后两个小时确认无误,我就会打款了。

  第六,谁挂断电话?你认为打电话时谁先挂比较好?

  打电话时谁先挂呢?有人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有的人钻牛角尖,有的人是不规范。比如有的人钻牛角尖,他告诉我谁打谁就挂,这说得过去,但不是普遍现象。还有同志更省事,他告诉我对方挂。他是好心,但是结果不好,行不通。假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规定打电话对方挂,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也规定打电话对方挂,那我们听众都设想一下,中央台和广东台相互通话将出现何种状态?两边都不挂,大说其废话,都等着对方挂,根本没有可操作性。

  打电话谁先挂呢?交际礼仪的标准化做法是:地位高者先挂。

  我是晚辈,我和爷爷,和爸爸,和叔叔通话,长辈先挂,对长辈的尊重尽在不言中。我是下级,我跟上级通话,上级先挂,我经常开玩笑说:“我说个最形象的比方,我是怕老婆的,所以我跟老婆打电话,一般就是老婆先挂,不然怎么能证明她是我家老大?”地位高者先挂!尊重别人就是尊重别人的选择,别人不想说了,他就挂了。他说没说完是由他自己决定的。那有些人会问:我俩地位一样,我是男孩,他也是男孩;他19,我也19;他刚上大学二年级,我也二年级;他十月八日生,我也十月八日生;我俩就是半斤和八两,万一碰到这种情况谁先挂?一般是求人的人等被求的人先挂。你找别人说事总有一个谁求谁的问题:“李老师,帮我借本书?”“我有一道题不会做你给我讲讲?”被求的人先挂,这是个位置的问题。以上就是打电话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于接电话的礼仪,有下面几条需要注意:

  第一,要强调铃响不过三声。打电话时最重要的原则叫做通话三分钟法则,那么接电话的基本原则我们叫做铃响不过三声的法则。其含义就是要及时接听电话,尤其是你约好了时间,今天晚上八点让别人给你打电话,约好的让别人给你打,别人打来的话你却不及时接那是严重的失礼。

  我们有时候会碰上两个极端,一种极端就是有些人宁死不屈在那儿听着铃响不止就是不接。还有些人电话铃一响马上伸手就接了,迫不及待。现在电话高新技术含量非常高,电话一拔瞬时接通,我们一般的经验,铃声总要响两声才接,你这儿电话铃声一响就接了,我这儿还没做好准备呢!我经常碰到这种事,要不那边不说话,要不你这儿刚一拨那边就说话,吓你一跳。

  训练有素的白领都有这样一个经验,桌上电话响了之后,手先上去,等它响两声三声的时候再接。这样会显得自己不慌不忙。

  很多国外的大公司都有规定,就是铃声要响到六声以上你才接的话,第一句话要说“非常抱歉,让您久等了”,因为别人要求你办事,很可能这个电话拨不通我就找别的公司去了,我不找你了,所以找你是看得起你,要及时地表示一下歉意。

  第二,不要随便叫别人代接听电话。如果你在现场,电话是找你的,尤其打的是你的电话,你就不要找外人去代接,尤其不要让孩子、秘书去代接已经有约在先的电话。比如,约好他人给你打电话,就不要让别人去听,这样也是对通话对象的一种尊重。

  但是,有时候我们身边的领导或者同事、家人不在,你替他接了电话,你要会表达。训练有素的接电话的人要这样讲,首先告诉对方,他找的人不在,然后才能问您是谁,您找他有什么事。千万别倒过来了。

  下面我假设这样一个情景:如果我打电话给你,你不在,比如你是王处长,我是李处长,我是跟你一个合作单位的一个处长,我们俩是平等关系,我李处长找王处长,王处长不在,现在,你们就扮演一下这个被找的王处长的秘书。我找王处长,王处长不在,王处长秘书代接电话,如何文明而礼貌地应对我?

  我经常碰到类似下面这种事:

  你找王处长,王处长不在,李秘书接电话。

  你说:“请问是国际交流处吗?”

  “对,先生你好,我们是国际交流处,先生你找哪位?”

  “我找你们王国华,王处长。”

  “先生你好,你找王处长什么事?”

  “我跟王处长大学同窗啊,说好了今天给他打电话的。”

  “先生你到底什么事?”

  “我现在路过你们北京,想过来看看王处长。”

  “先生你好,我们欢迎你!先生你什么时候来?”

  “我大概半个小时以后就可能到你们那儿。”

  “先生,不好意思,我告诉你,王处长不在。”

  他耍我,他吊我胃口,他使我怀疑王处长在边上埋伏着。聪明的人则会首先讲:“先生,不好意思,王处长不在。”然后再问:“您是谁?您有什么事?”这样就比较好,否则我会怀疑,我想可能是王处长一看这个号码似曾相识,就叫李秘书问:“这个人是谁?”“处长,是那个什么广州的李处长。”问:“什么事?”“想来看你。”问:“什么时候来?”“马上就到。”“告诉他,我不在。”这个推论是成立的。所以,这个问题我们接电话的人是需要注意的。别乱说,要合理而有序的进行表达。

  接电话时合理而有序的表达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自我介绍。接电话进行自我介绍时,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就是打电话的时候我确实是打错地方了,电话拨错号码了,那边人不说明,他问你什么事,你跟他说了一遍,他最后告诉你打错了,这不是气死人的事吗?我拨错了号码,你跟我说一声啊,先让你说完了,告诉你打错了,窃听机密,浪费时间,破坏情绪。

  一个训练有素的人跟打电话的人一样,三句话不能少,“你好”,自报家门,最后说“再见”。自报家门跟我刚才讲打电话一样,要么报电话号码,要么报机关名字,要么报姓名,或者合报--单位、部门、姓名一起报,别跟别人说“你猜我是谁啊”。

  那么,遇到拨错的电话怎么办?遇到中断的电话怎么办?经常有这样的事,尤其是手机,说着说着就中断了,可能是掉线了,可能是没电了,可能就是到了死角了,遇到这种事怎么办呢?接电话的一方有责任告诉对方,比如你跟他说:“不好意思,李教授,现在我在的这个位置可能网络没有覆盖,噪音很多,李教授你看这样好不好,我先把电话挂了,然后你指定一个时间我打给你。”要说一声,万一没有一点先兆就断了,那你马上要把电话打回去,打回去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要讲:“李教授不好意思,电话掉线了。”或者你跟他讲:

  “不好意思,李教授,我电池用完了。”你一定要说一声。地位低的人要把电话首先打回去,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我刚才说的那种情况,万一通话效果不好,你可以跟他约个时间,但是约的时候别胡说:“李教授你打给我吧。”你是晚辈,我凭什么打给你啊,我把电话打给你我还花钱呢?所以你可以约个时间,我要愿意打我打,我要不愿意打你打,你求我,求人要像求人的样子。

  那么遇到拔错的电话怎么办?

  我去德国一家公司考察过,那家公司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外人打电话给他公司,电话拨错了,接听电话的人要说三句话。第一句话要说明:“先生你好,您拨错电话了”,第二句话要把本单位的电话重复一下,让对方验证不是骗他。第三句话则要问“您需要帮助吗?”。

  比如他打电话找中央电视台八频道,现在拨到十频道来了,我会告诉他:“先生你好,我们确实是中央电视台,但是您可能不太清楚我们各个频道的位置不一样,工作电话也不太一样,先生您要需要帮助的话,我现在可以替你查一查八频道的值班电话,您看需要吗?”

  别人一听,人家多有教养。有的同志缺乏教养,他接到错拨的电话后,就会告诉你:“瞎眼了你,瞪着眼睛看好,下次看清楚再拨,否则我打爆你。”这种人没有教养。

  那么我们在接电话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你现在在上班,你正在接一个电话,这个电话很重要,另外一个电话你看了一下来电显示号码,也挺重要的。现在有外人在场,我想请问你接还是不接?

  我经常遇到有这样的人,比如:

  我在他办公室,他正在打电话,或者没打电话,正跟我聊天,突然桌上电话响了,我会跟他讲,我说:“李主任你接电话吧,我可以暂时回避一下。”他却马上告诉我:“不接,咱俩聊,不管他。”

  也许有些人会说:“这不挺好吗?这说明重视你嘛!”其实我感觉不好,你凭什么不接他的电话,你不尊重打电话那个人?我心里也许还会想到,怪不得昨天下午给他打电话他不接,原来那时候他正忙着跟别人聊天呢。

  任何一个有经验的人,在外人面前,打进来的电话是一定要接的。但是你当时需要妥善处理。比如:

  你正在跟我谈着呢,外面的电话打进来,不接不对,长时间接听也未必正确。你不方便当众去说,因为你跟他说话长了就冷落我了。你只须对他说一声:“王主任。太感谢您了,您给我打电话,谢谢,谢谢,王主任,很惦记您呢,王主任,不好意思,现在李教授正在我这儿谈工作呢,您看这样好不好,王主任,您约一个时间,然后我跟李教授说完了事我马上就给您打过去。”

  这番话的含义:一是暗示你边上有人,不能说深层次问题。二是让他选择一个时间,打给他,说明重视他。这种技巧的运用在对外交往中,尤其在商务交往中往往不可或缺。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这些细节要不注意,搞不好会得罪对方的。

  最后我想跟大家讲一讲手机的使用礼仪。在现代生活中,手机已经是非常非常之普及,我记得10年以前有人在那儿喋喋不休地讲寻呼机使用,如今再要讲寻呼机可能就没什么听众了。而那个时候有手机的没几个,讲手机礼仪大家没兴趣,大家讲究的是呼机礼仪,当时最流行的语言是“有事呼我”,现在你再讲“有事呼我”,好像就有点太落伍了。

  关于手机的使用礼仪有这样几点要注意。

  第一,要安全地使用。

  现代社会,和平发展是其主题。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不安全的因素是存在的,但是一个有教养、有经验的人是不应该使用手机去传送重要信息的。

  从商业秘密这个角度来讲,移动电话是不适合传递重要商业信息的。这个常识我们是要有的。尤其在国际交往中,有些非法组织非法个人使用窃密的工具,搞不好你电话中的那些信息资料就被别人窃取了。

  大家知道,如果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使用手机,不仅仅打电话的人在什么位置能知道,而且所讲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当然这儿讲的是用非法手段,我们在国际交往中,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样的事一定要注意。你别在这儿跟总公司汇报合同上哪些细节要注意,谈判底线,底价是多少。你在那儿一说,别人可能会全知道,所以这个手机是不适合做这样的传送工具的。此外,还要注意遵守关于安全的若干规定,比如开车的时候不打手机,加油站、病房之内不能使用手机,空中飞行时手机要关机,这其实也是个安全使用问题。一般情况下,不要借用别人的手机,这也是个基本礼貌。

  自己人,家人朋友兄弟姐妹那还无所谓,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话,借用手机本身就是没有教养的标志,这个应该是不借用的。除非是紧急事情,救命的,那是另外一回事。

  第二,要文明的使用。这里讲的文明使用就是要有那种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体谅人的态度。像我们的会议上,我们的公司里面,我们的企业里面,甚至我们的学校里面,手机响声此起彼伏的状态,在国际社会是比较少见的,它恐怕是一种文明程度的问题。

  比如公众场合要养成手机改成振动或者静音甚至关机的习惯。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手机频频地响起,更不要在人多之处接听电话。

  维护我们中华民族的形象要从我做起,要文明地使用手机。

  现在手机有一些特殊的附带功能,比如发短信,比如可以拍照,你要注意,拍别人要征得对方同意,要尊重隐私权。发手机短信则应是那种有效的信息,有益的信息,别动不动乱开不着边际的玩笑,或者给别人发一个黄色段子。

  那天,我有一个朋友就跟我说,说他气死了。他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同志,也是有职、有权、有面子、有地位的一个人,人比较拘谨,不太爱开玩笑,那天他却跟老婆翻脸了。为什么呢?

  原来,他的手机在桌子上放着,老婆好心,一看振动就帮他去看,来了个短信。我那个朋友叫李军,那短信是:军哥,好想你,想你想你好想你,军哥,一定要想我呀,落款,红红。你说这个红红,大家想肯定是个女人,于是,老婆跟他翻脸了,这个老兄后来忍无可忍就领着他老婆去找这个红红。

  原来那位红红是个男人,叫马大红,比我们这个军哥还要大两岁。

  他那天喝高了,拿军哥寻开心。但没成想这个玩笑开得过头了,所以手机要有个文明使用的问题。

  第三,要规范的使用。反复地强调礼仪就是行为规范。手机的规范使用包括以下三个细节:第一,通话的整个过程,不管你是打电话还是接电话,礼貌用语要有,它其实跟座机的使用是一样的,电话该谁挂就是谁挂,该说告别就要说告别,比如举个简单例子。

  现在我是地位高的人,你是我学生,那现在我在挂电话之前我要跟你说一声再见,说再见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告诉你我要挂电话了。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人,电话拨通了不跟你说话,他嫌累,把电话在这个脖子上夹着,等你先说话,你迟迟不说,他喊一声:“说话!”吓你一个半死。还有人挂电话也不跟你说再见,只问:“你有事吗?”你说:

  “没事。”“啪”就给你挂了,尤其那个翻盖、折叠的,啪一下,别人正在那儿洗耳恭听,结果被“打击”了一下。这是非常不礼貌的。

  这是第一个细节,你要按照一般座机使用的游戏规则去遵守。

  第二个,就是我前面强调过一次的手机不宜相互借用。它的卡、内存、短信、电话号码从某种意义上都是个人隐私,你把别人的手机用了,万一这个卡被复制了,将来话费高了,别人找你你说你认还是不认?你说你没偷,他说你偷了,谁能说得清楚呢?所以一定不要借用。

  第三个,手机还有一个适当的携带位置。女孩子一般习惯把手机挂在脖子上,街上这样的女孩子不乏其人。有的男同志图省事,手机则别在腰带上去。还有些人,觉得挂腰上不好看,放到口袋里去。其实,手机别丢是重要的,手机规范携带也是重要的。从规范这个角度,建议你把手机还是放在公文包里去,它最不容易丢失。有的时候拿小包也可放入小包里去,别放在裤腰带上。有人曾经讲过一个笑话,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往往与他的腰上所挂的物品的件数成反比。有同志往这儿一站,像是开了个杂货铺,呼机一把,打火机一枚,手机两个,瑞士军刀一柄。又像是练摊的,不太好看。而且你腰上挂一堆,西装摇摇欲坠,上衣鼓鼓囊囊,不好看。小姑娘上街逛的时候手机挂脖子上倒挺好,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安全吗?离心脏挺近的,危险!你想没想过,电磁波对你生命不构成影响吗?

  再说,也不是谁都可以把手机挂到脖子上去的,李教授我要把手机挂脖子上,是不是也不太合适?手机的使用必须规范。要安全地使用,要文明地使用,要规范地使用。这是我们使用手机时的几个基本礼貌问题。

  总而言之,文明而礼貌地使用电话,包括座机和手机,会使你有效地沟通,会使你获得有益的信息,会使你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反过来说,如果你使用手机不礼貌不文明,将损害你的电话形象。你的座机也好,手机也好,不文明地使用都会使你的整体形象严重地受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