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介绍礼仪

  我经常说:“介绍是交际之桥。”人和人打交道,介绍是一座必经的桥梁。另外我还喜欢说:“介绍意在说明情况。”既然是说明情况,自我介绍也好,为别人介绍也好,介绍业务也好,介绍在人际交往中都是不能缺少的。

  所以,在交际礼仪中,介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说,人际交往始自介绍。换而言之,跟任何外人打交道,把介绍这个程序去掉了,恐怕就非常麻烦。

  有一次到一个朋友家里去串门,男主人与女主人当时忙着给我们做饭做菜,就顾不上张罗照顾我们这些客人了。大家坐在一块儿吹牛,而我们这些客人不是来自一个单位也不是一个部门的,大家在那儿自己吹,吹着吹着,有一位女同志,年龄有四五十岁样子,在那儿大发感慨,说:“现在干什么都不容易,不好做事情啊!不像歌星、影星、主持人那样,无才有貌者反而走运。比如,某某,她有何真才实学呀?”

  她所说的某某,是本地电视台时尚栏目的一名当红主持人。也

  是当时在场的一位老兄的娇妻。她那么一说,这位老兄的脸马上就拉长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是介绍不到位,二是她说话太唐突,假如我们到你家去,男主人女主人,碰到我们彼此互相不认识的客人,你得引见一下,并顺便简单地介绍一下双方的具体情况。

  否则两边大眼瞪小眼,就难免出现尴尬。我再举个例子。

  有一次,我们去参加元旦联欢会,到以后就在电视台下面的嘉宾休息室几个人在那儿吹牛,我们几个都很熟,大家都是朋友,都是电视台请来的嘉宾一会儿要上节目。进来一个小伙子,不知道是工作人员还是到现场去的电视观众。我们在那儿聊普京和布什这两位总统,美国总统与俄罗斯总统,哪个人外形比较好,哪个人口才比较好,哪个人个人魅力指数比较高,当然这是大家在那儿说笑话了。有的说是普京,有的说是布什。

  说着说着这个愣头青就过来了,“我看他们俩都不行”,布什的不行,说了一堆;普京的不行,也说了一堆;我们大家都看着他,我们都误认为他是我们这四五个人中间的一个人的熟人,所以我们都对他很友好,我们都在那儿洗耳恭听呢,他说完了几句话,别人把他叫走了。叫走之后我们就问:“他是谁的朋友?”大家都说:“不认识他。”结果在场四五个人里头没一个人认识他,所以这位是来无影,去无踪,空谷留声,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谁。

  以上,都是介绍不到位的例子。

  那么从礼仪的角度来说,什么是介绍呢?介绍就是向外人说明情况。我们可以把介绍分为四类:第一,自我介绍。也就是说明个人的情况,说明本人的情况。第二,为他人作介绍。就是在你家你遇到了其他的客人,客人之间不认识,你跟他们认识,你是第三者,第三方,第三方出面为不相识的双方作介绍,说明情况,这叫为他人作介绍。第三,集体介绍。在大型活动社交场合,还需要把某一个单位某一个集体的情况向其他人说明,这叫集体介绍。第四,业务介绍。比如:

  那天一个小朋友来我们家玩,戴着个MP3,在那儿摇头晃脑听得如痴如醉。我爹80多岁,他没见过那玩意儿,他见过的也就是录音机,也可能顶多见一随身听。那种小棍小棒棒,可以长时间播放音乐,实在令他莫名其妙。他问我:“这是什么玩意儿?”

  我说:“这个叫MP3,听音乐的。”

  “那玩意儿怎么把音乐录进去的?”

  我就跟他讲怎么压缩怎么压缩之类的。(这就属于业务介绍。)

  实际上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自我介绍、介绍别人、介绍集体、介绍业务都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从礼仪的角度来讲,作介绍需要注意下面几个要点:

  第一,介绍的时机。注意,不是介绍的“时间”,而是介绍的“时机”,它包括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场合。有的时候是不方便作介绍的,比如:你在那看电影,恰巧来了一个熟人,你在那儿喋喋不休地替不相识的人作引见或者介绍合适吗?这时候大家看电影需要保持肃静,妨碍了别人,这不太合适吧。

  第二,介绍的主角。就是谁出面来作介绍。比如我们就俩人,一男人一女人,或一老人一孩子,或一长辈一晚辈,这双方总有一个担当主角,主动说明情况,那么谁主动来说明情况呢?这个挺有讲究,请各位记住一条游戏规则,一般都是地位低的人需要首先要向地位高的人说明情况。

  一个晚辈和一个长辈见了面,一方面是为了尊重长辈,另一方面你要考虑到长辈的一些特点,比如年龄大了,认识的人多了,记性差了,有时候可能记不住你,所以晚辈要向长辈先把自己的情况说一下,否则很尴尬。我遇到过这么一桩事: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是德高望重的一位老先生,是外专业的,非常有名望,有地位,全国知名教授。但是老先生当时七八十岁了,他还得过脑血栓,留下的后遗症就是记性不太好,他是带博士、硕士的,本科生也认识他。本科生太多,他不是每个人都认识。那天他本专业的一个本科生在路上碰上他了,就上去打招呼,像刚刚改革开放那几届,年龄参差不齐,上大学本科有的30多岁,有的18岁,所以有的本科生跟博士年龄差不多。那个本科生上去就跟老先生打招呼,他也没说他是本科生,他也没介绍自己是谁,结果老先生就把他当成是访向学者和同行看待了,非常谦恭。老先生还问:“请问您在哪儿高就啊,您研究什么啊?”那个学生也不自觉,还说自己研究什么什么,并把专业报了一下,那老先生还真认为是同行了,“以后多多交流,保持联系,同行,保重”诸如此类的话,最后碰到另外一个老师,一介绍说他是本科生,双方都很尴尬。

  我再举一个例子:

  我在社交场合遇到一位女士,一般情况下,社交场合是讲女士优先的。但是如果这个女士是我的妹妹或者是我的学生,那我地位高,倘若那个女士跟我不熟悉,她只要是个成年的女性,实际上从尊重妇女的角度来讲我的位置低,她的位置高。比如我要约她跳舞或者想跟她交谈一下,我得先做个自我介绍:“你好,很高兴跟你认识。”然后把自己的情况说明一下,对方就会了解我是何方神圣了,假如你在街上走着,过来一女孩,你又不认识,上去就讲“我来跟您说句话”,别人以为碰一名马路求爱者呢。

  因此,主角是谁有时候是很重要的。

  第三,表达的方式。就是介绍的时候说什么,该说的不说,不行,不该说的废话连篇也不行。

  以上这三个要点,介绍的时机,介绍的主角,介绍的表达方式是社交礼仪强调的基本要点。

  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自我介绍,我们经常需要做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意在向他人说明自己的具体情况。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你需要做自我介绍呢?你不可能在街上见到谁都做自我介绍。在路上,你可能会碰到一些人,有人认识,打个招呼,没必要作介绍。老朋友做什么介绍,不认识的人你有需要跟他沟通需要作介绍的必要吗?陌路之人没必要作介绍。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自我介绍?下述两种情况下你必须做自我介绍:

  第一种情况,你想了解对方情况之时。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来而不往非礼也”。举个例子,我在宴会桌上,我在舞场上,我想认识一个异性或者想认识一个长辈,你上去愣头愣脑地问别人:“你是谁啊?你认识我吗?”这都是不礼貌或者比较唐突的话,如果足够聪明的话,你上去应该做自我介绍。先把自己情况说了,然后再问别人,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把自己情况一介绍,对方就会跟你合作了。对方一般都会明白这个道理,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把自己的情况介绍了半天,他总不至于告诉你:“知道了。”然后就不了了之,这是不可能的事。一般情况下,你要想做自我介绍,实际上就是想了解对方的情况,想了解对方的情况时作为一种交换,你就首先要让对方了解你的情况。

  第二种情况,你想要别人了解你的情况。这自然就得做自我介绍,这个不讨论了。

  做自我介绍还要掌握五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自我介绍。

  第二个要点,介绍自己时的顺序。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一般应该由谁先来进行自我介绍。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了,介绍的标准化顺序是所谓的位低者先行,就是地位低的人先作介绍,一般的游戏规则,主人应该首先向客人作介绍。

  主人和客人在一起,主人先作介绍;长辈和晚辈在一块儿,晚辈先作介绍;男士和女士在一块儿,男士先作介绍。地位低的人和地位高的人在一块儿,地位低的人先作介绍。但是我必须声明,我讲的位低者先作介绍这个游戏规则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所以有鉴于此,当你和外人打交道,需要作介绍时,他地位低他先作介绍。若是你地位高他地位低的话,你先作自我介绍也没什么,你没有必要非看着别人等着别人作介绍。完全没必要让别人尴尬和难堪。

  比如,今天我们有一个大型的宴会,我是主人,我在门后迎候客人,来的客人中,有的可能认识,有的是单位的客人我可能不认识,所以我在宴会厅门口迎宾的时候不仅要悬挂胸牌、胸卡,让别人一目了然,而且我还需要做自我介绍:很高兴见到你,我是本公司的经理王军,我代表公司的董事长在这里迎候各位,欢迎各位光临。

  第三个要点,自我介绍需要辅助工具和辅助人员。某种情况下,自我介绍是需要辅助工具和辅助人员的,辅助工具是什么呢?

  辅助工具就是名片。道理很简单,你的真名实姓,你的所在单位,你的头衔职务,名片上都印得一清二楚。

  我们在讲到名片礼仪时,特别强调,名片是社交的介绍信,名片是社交的联谊卡,名片乃现代人社交之必备。

  因此,你和别人打交道需要做自我介绍时,特别是比较郑重其事地做自我介绍时,应该养成习惯,首先把名片递给对方。有的时候你的头衔、单位,还真不好意思自己说。

  有一次我坐飞机,跟一位女士是邻座,那是一位年轻姑娘,很漂亮。如果我要做自我介绍,在国外的话我会说:“我是中国人,我姓李,你可以叫我李先生。”要是在国内的话,我说:“你好,我在北京工作,我姓李,你叫我李老师好啦。”我顶多报这个,甚至在北京工作我都不会说。

  有社交经验的人应该先递名片,先递名片就能少说很多废话。

  你干嘛向人家小姑娘吹大牛啊?你逞什么能?你跟别人说我是教授,你看我像吗?不像啊。一上来就把你老底展示给别人了。但是名片不同,电话号码,所在单位,联系方式,各种头衔和职务一目了然,它能言人言所不能言,就是你嘴巴不好意思说的或者不能说出来的东西,名片替你说出来了,而且它的可信性比较强。

  另外,自我介绍时如果有可能,你最好有辅助人员,比如你参加一个社交活动,你想跟某些人认识,你想加入这个交际圈,你自己愣头愣脑地闯进去,像我刚才说的,那个小伙子,来无影,去无踪,说两句就走人,这会让别人不知道其所云,不知其何方神圣。

  可能的情况下,你可以找一个人,比如你想到这个圈里谈话,你可以找一位那个圈里的人,或者找跟那个圈比较熟的人把你给带进去,这就比较好办了。比如有几位礼仪专家在这儿谈事,你想参加进来,那你可以找我们礼仪专家之中的某一位,你也可以找我们会议组委会主任,因为他跟我们比较熟,让他来介绍一下,这样你就不至于太尴尬。而且有些你不大好意思说的话,辅助人员可以替你说,你的自我介绍可以因此而偷工减料了。

  第四个要点,要控制自我介绍的时间长度。一般而论,下面四种情况下,做自我介绍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就是说别人容易记住你。

  其一,你想认识的那个人,你想向对方介绍的那些人,他们比较专注。别人在那儿看电影,别人在那儿聊天,别人在那儿吃饭呢,这种情况下自我介绍就比较尴尬,别人会心不在焉。

  其二,没有外人在场时。别人有外人在场,你去做自我介绍,别人忙着应付外人,可能记不住你说的话,说难听点可能没把你当回事。

  其三,周围环境比较幽静时。在地铁里面,在火车上面,在人行道上,大家来去匆匆,这时候做自我介绍,扭头就忘,想记都找不着笔和纸。

  其四,应该是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比如写字楼啊,宴会厅啊,会客室……

  比较正式的场合,这样自我介绍的氛围就可能比较好,这是时机。

  你要养成习惯,自我介绍时间不要长,长话短说,废话别说,没话别说。

  我们一般人自我介绍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知道是什么吗?就是把自己的名字掰过来数过去地跟别人说,而且说这几个字的时候还是在买飞机票的时候,好像唯恐别人把名字写错了,登不了飞机。

  一般而论,自我介绍的时间应该限制在一分钟或者半分钟左右,没有规定你时间,别说起来没完没了,这是关于时间和时机的问题。

  平常你就更没必要了,请注意不要怀疑别人的智商。也不要有自恋癖倾向,不要认为每个人都想对你的名字发生好奇心和探究欲。别人问:“先生怎么称呼你?”“我姓李,李自成的李,你看我是满族还是朝鲜族,我告诉你我这个名字是这么写的,木下蹲着一小子。”没有必要把你那个名字是怎么起的,有什么深刻含义,你妈给你起名时如何浮想联翩,而你的名字跟你的坎坷人生如何密切相关,都给别人叙述一遍,那会浪费别人时间,另外别人也没兴趣。

  第五个要点,自我介绍内容的组织。自我介绍内容的组织有讲究,一般情况下,自我介绍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寒暄式。又叫应酬式,是不得不作介绍,但是又不想跟对方深交之时所作的自我介绍。

  比如坐火车的时候,别人问你:“先生你怎么称呼?”那你怎么跟人说,你总不至于告诉别人:“你没必要知道,关你什么事?”那是很失礼的。再如我现在参加一个活动,我往那儿一坐或者一站,过来一个同志说:“李教授,能不能跟您认识一下?”或者他问:“李教授,您在什么地方高就?”那别人问我了我就得说。但是,我在外面走南闯北,我得有一个自我保护意识。

  那人我不认识,我不至于把我家电话告诉他,我也没必要把我单位告诉他吧,万一他骚扰我呢?在这种情况下,当面对可点头之交而不想深交的人,可以用寒暄式或者应酬式来作介绍。

  寒暄式介绍的内容是什么呢?它的内容其实就一项,就是你的姓名。

  “先生你怎么称呼?”“你好,我叫李昆。”完了,我绝不多说,我就把我的名字报一下。反过来说,各位你一定要有数,当你在社交场合别人作介绍时,他只报了名字而没说单位什么的,千万别“宜将剩勇追穷寇”了。别人如果只报了名字,没说电话,没说单位,没有说头衔之类的,实际上别人还是跟你有点见外,需要以后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所以你要明白应酬式自我介绍,实际上是什么,它实际上是一种面对点头之交的有距离的交际方式。

  第二种模式,公务式。它就是在工作之中在正式场合做的介绍,这是不能少的。一般而论,公务式自我介绍需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我们称为公务介绍四要素,哪四个要素呢?一是单位,二是部门,三是职务,四是姓名。

  一个训练有素的人,跟别人去作介绍要一气呵成,当然你要把名片递给别人,有的时候职务和单位倒没必要再多说了,因为那上面印的都有,你再重复一遍也是废话。

  但是如果没有带名片,或者你不想给对方名片的话,那你作介绍的时候一定要报全了,这样有助于对方对你产生比较全面的认识。这说明情况比较到位,比如我问你:“先生你在哪儿高就?”你别说得太少,你说太少别人很难受,你上来跟别人说:“我在火车站。”那别人问你:“在火车站干什么?”是在火车站里还是在火车站附近!是看门还是保安,是行政管理还是后勤?你要说清楚,你的单位部门职务头衔要养成习惯一口气报出来,你别在那里挤牙膏。

  第三种模式,社交式。在私人交往中,想跟别人交朋友,想了解对方的情况,但是有的时候说话得讲究分寸,此刻宜使用社交式自我介绍。那么这个社交式自我介绍一般有哪些内容呢?大体上有这么几个内容:一是,自己的姓名;二是,自己的职业;三是,自己的籍贯,老家。四是,自己的偏好,爱好;五是,自己跟交往对象双方所共同认识的人。比如:

  有一次,我去一个单位工作,我读研究生时候我的导师就告诉过我,说我有一个师兄就在那个单位,我就找他去了。我见了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先生你好,如果我没有把名字给搞错的话,您应该是我师兄,因为某教授是我的导师,是我恩师。”他马上就很开心地站起来说:“哎呀!师弟呀,师弟呀。”这样双方之间的距离瞬间就缩短了。因为我们都是一个“师傅”,都有共同的语言和平台。

  社交与公务不一样,公务是公事公办,讲头衔,分单位,谈业务,社交则是要找私人话题,你的职业,你的爱好,你的祖籍等等都是可以作为社交话题的。

  比如您是老师,我也是老师,我会跟您讲我也是教书的,这一句话我们可能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这是社交的自我介绍,大概有这么几项内容。

  最后我要强调,做自我介绍时有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技术层面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缩略语的使用。

  你要注意了,各种各样的简称有时候太多你可别乱用。比如大学的简称,北大一听就知道。北大、清华、北航、师大,这个在北京约定俗成,一般我们说北京高校,这个就是北大、清华、人大、师大,师大肯定是北京师范大学。但是你要到外地去呢?各省都有师大啊,南京有南京师大,浙江有浙江师大。还有东北师大、华南师大、西南师大……特别人大这个简称麻烦得很,你要到浙江去,你要到广东去,你跟别人说人大的,别人马上就会怀疑省人大还是市人大?你有蒙人之嫌。要养成习惯,做自我介绍时第一次要用全称,第二次才可以改简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你要善于换位思考,你懂你熟你明白,别人并不一定明白。

  比如你跟别人讲,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然后才能讲我们北航。否则你上来就跟别人说我在北航,别人就会怀疑是北方航空公司的,因为北航不只一个。

  下面,我再跟各位简单谈一谈为他人作介绍。为他人作介绍,专业的讲法又叫第三方介绍。就是当事双方的人不认识,你出来替大家做一个介绍。为他人作介绍有三大要点你要注意:

  第一,谁来当介绍人。你不能让我刚才说的那种情况出现:两方人不认识,大眼瞪小眼,产生尴尬。大体上是不同场合不同情况是不一样的。譬如,家里来了客人,社交的场合,宴会、舞会、家里聚会,介绍人一般应该是女主人,这是女主人的天职。别人到你家里来作客,女主人就应该有义务替不认识的人作介绍。在一般性公务活动中,谁来当介绍人呢?是以下几种人:其一,专业人士。比如你到公司企业机关去。专业人士指的是:前台接待,办公室主任,领导的秘书,礼仪先生,公关人员。

  他们是专业人士,他们干的活中有一个职责就是迎来送往,所以大家平常单位去得多,不用教也是一目了然的事。其二,对口人员。什么叫对口人员,就是我这一个外人去找的那个人。

  比如你跟别人做生意,你找的是张经理,张经理就有义务把你跟别人作介绍,你和张经理两位就是对口的。这里举一个例子:

  我有一个侄子在大学读书,比如在英国或者在西安。我到那个大学去看我侄子去了,我侄子的老师同学不认识我,我找的是我侄子,那我侄子就有义务把我和他同学、老师做一个介绍。否则我傻乎乎在他那里展览了一上午,别人都不知道我是谁,谁走过来都看我,那就是我侄子失职,因为我找的就是他。

  其三,本单位地位身份最高者。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来了贵宾,比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到北京大学或者到清华大学来发表演说,是我们国务委员唐家璇陪他来的。那么这种情况下,普京要跟北大或者清华的师生见面,谁来作介绍啊?你不方便叫清华或者北大的校长办公室主任来吧,他们认识老普,老普不认识他们。你更不能找一个学生去作介绍啊。

  来了贵宾,一般是应该由东道主一方职务最高者出面作介绍,礼仪上把它叫做规格对等,实际上这就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和重视。比如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唐家璇国务委员陪着普京去北大或者清华演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介绍的人,应该是唐家璇同志或者是北大、清华的校长,就是主人一方的地位最高的人,这是一种礼仪,或者叫接待规格。这一点在正规场合是不能忽视的。

  第二,介绍的顺序。我先提出一个个人介绍的小问题,假定刘翔到我们一个电视栏目来做嘉宾,头一次来,你是负责外联公关的人,你把刘翔从奥运村给接来了,接来之后跟我们的制片主任和副主任编导要来做一个见面。我们把职务最高的人定为制片主任,我们假定那么一个顺序,这个制片主任是个女同志,王主任;副主任是个男同志,李副主任,现场的编导是个女孩子,小马,他们三个人刘翔都不认识,他来做节目之前总得跟他们三个人做一个沟通。那么,请问你们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们是把刘翔从奥运村接来的外勤,你陪刘翔到达了制作节目的现场,替他和我们这个栏目的制片主任和编导作介绍,请问先介绍谁,后介绍谁?

  标准化做法是先介绍主人。为什么?我这里有一个绝对充分的理由,因为客人有优先知情权。交际礼仪告诉我们,地位高的一方应该后介绍,地位低的一方应该先介绍。我到你这个栏目来了,我是你请的客人,所以你这边主人就应该比刘翔位置低,你上来就介绍他,他只好看着他们三个人傻笑,没准会在心里想,谁是老大?他会很尴尬。

  你要是给他介绍:“刘翔,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王主任,李副主任,编导小马。”你给刘翔首先把你们的人排个顺序。实际上刘翔来你这儿做节目,他们三个人是知道的,他们派你去接的就是刘翔,刘翔一进门你介绍不介绍并不重要,他们三个一看见刘翔就知道来做节目的那个人到了。而他们三个是谁,刘翔却不知道,所以你得给他排个序--王主任、李副主任、小马,请大家记住,介绍晚辈和长辈,一般要先介绍晚辈:介绍上级和下级,一般要先介绍下级;介绍主人和客人,一般要先介绍主人;介绍职务低和职务高的一方,一般要先介绍职务低的。当然如果其中一方不只一个人,比如我刚才说的有王主任,李副主任,小马这三个人的话,介绍某一方的话顺序是由高而低,王主任、李副主任、小马。介绍双方的话则应该先介绍地位低的一方。

  集体介绍一般要注意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注意把集体和个人或者集体和集体分别而论。一种情况是两个集体,两边都是单位,两边都是单位一般还要讲把地位低的一方先介绍地位高的一方,所谓地位低的一方一般就是东道主,所谓地位高的一方一般则是客人,这一般是游戏规则。我们还会遇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集体和个人。一般的游戏规则,把个人介绍给集体,因为个人比集体人少,就地位低,这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游戏规则。如果两边都是集体,按照我们刚才说的那个顺序先介绍地位低的,后介绍地位高的,如果一边是个人一边是集体,先介绍个人,后介绍集体,此种做法我们叫做单项式介绍,比如,举个例子杨振宁到清华大学做报告去了,下面是清华大学全体处级干部或者全体的理科教员。杨振宁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清华大学下面坐了好几百位教授,你就介绍杨振宁就行了:“下面请杨振宁教授,来给我们做学术报告。”你不可能把清华大学几百位教授全叫起来,1234567……一一介绍那不得介绍好几个钟头啊?这个叫单项式,就是介绍一边就行了。至于其具体内容,与介绍人,与为他人做介绍时的做法基本相似。

  第三,业务介绍。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日趋成熟,我们很多同志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需要向别人介绍本单位的产品、本单位的服务、本单位的技术等等。在进行业务介绍时,要注意三个要点:

  其一,要把握时机。当消费者或者你的目标对象有兴趣的时候你再做介绍,换而言之,见机行事,效果可能比较好,你别骚扰别人,令人生压。我在这儿吃饭呢,你过来跟我讲:“喝瓶啤酒吧,我这啤酒好啊,你喝一瓶吧,你不喝不好啊。”这种拉郎配的促销方式不适合现代市场观念,此为理智消费者所不取。所以你去介绍业务,一定得掌握时机,看别人有兴趣的时候你去介绍它效果可能比较好。

  其二,要讲究方式。一般来说,做业务介绍有需要你注意这样四句话,第一句话,人无我有。你得把你这个业务、产品服务的独特之处跟他人说出来。第二句话,人有我优。有些产品有些服务大家都有,但是我这儿质量好,技术能保证,后续服务比较到位。

  第三句话,人优我新。新奇之点,给他介绍出来。现代这个产品质量技术是日趋成熟,大家一般情况下服务都是比较优质的,我们北京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声誉现在越来越好,绝大多数商户都是诚实无欺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要把你的产品服务那些新的方面给他介绍出来。第四句话,诚实无欺。你别蒙人,别被别人投诉、起诉了,这个也是比较重要的。

  其三,要尊重竞争对手。在进行自己的业务介绍时,千万不要诋毁他人。俗话说,宁说悬话,不说闲话。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你说你们家业务好可以,你可别毁别人。还是我们的产品好,你看他们家的东西,不好啊。同行不能相妒,同行不是冤家,事实胜于雄辩,大家要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大家谁都不傻,你上来就指桑骂槐毁别人,其实毁人者必自毁也。你骂别人其实是骂你自己,任何讲究职业道德的人都是不会在介绍自己业务时诽谤他人业务的,此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