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澳子的博客

八十年目睹世界用心笔扫描纪实
博文
(2024-05-06 04:33:16)

石老人祭
你是石老人村民的鼻祖
拆迁三十年让渔民变成了绝户
渔舟唱晚成为永逝的绝唱
海天里满目是权贵的别墅 今夜你心中的岩浆终于喷发
一怒向胶州湾抛出自己高昂的头颅
将热血洒向崂山的红叶
饮恨千年问苍天,为半岛捐躯。

2022年10月3日在美闻石老人失首感作 注:石老人是位于青岛崂山区海域黄金地带的一座高十七米的石柱。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05 13:34:31)
难忘老青岛的木轮车1898年3月6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德国政府签订了《胶澳条约》后德国人接受这片一穷二白的土地时,木轮车依旧是当地住民的主要交通工具。这种从春秋战国就盛行的古董运输工具直到1958年才逐渐被彻底淘汰。木轮车分独轮和双轮两种。独轮车载量较少,为农户必备。双轮车又叫地排车主要在城镇承担货物运输。青岛开埠之初,从没见过汽车和火车的首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05 10:50:54)
充饥救命啤酒糟 1960年——1962年其间的大饥荒年代青岛人由于营养不良,很多人得了浮肿病。医生在你腿上用手指一压,就会出现一个坑凹的窝,迟迟不能恢复,就会告诉你得了浮肿病。记忆中的浮肿发病率超过了三分之一。灰褐色的啤酒糟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酒糟,而是制造啤酒的麦芽经过糖化后所产的滤渣。主要由麦芽皮壳、半纤维素等组成。今天主要用做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04 14:10:08)
书法健身增寿古往今来,书法家多产寿星。在人均寿命50岁左右的古代唐朝欧阳询享年85岁,柳公权享年88岁,明文征明享年90岁。近代书法家如齐白石享年97岁,沈君默享年89岁,孙墨佛109岁,苏局仙110岁,张杰三103岁,例子多多不胜凡举。在练习书法时,如同一种气功。有人提出,练书法,其实就是在做气功,是一种讲究脑、体合一,练气、养气和用气的功夫。书法可以说是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04 06:43:54)

解读我家老照片——民国36年(1947)全家福 这张1947年冬天的全家福老照片里是77年保留到今天实在不容易。 坐在当中的是1880年出生的祖母薛廉敬。当年67岁一副幸福晚年姿态。 父亲丁守民42岁(属蛇1905生人)和叔叔丁守伦40岁(1907生人)。 父亲经商炒汇、叔叔为英国企业亚细亚石油公司员工。 兄弟二人都身穿时尚大衣,显得精神抖擞。。 母亲于福真28岁(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曼哈顿的黄衣中国僧人——纽约行特写曼哈顿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楼集中地,这里耸立着5500栋地标高楼。纽约是全球的金融中心,曼哈顿就是纽约的金融中心。来美国必须去纽约,来纽约必去曼哈顿。这已是旅行经验之谈。。发现华人僧侣团队在行动2013年11月一天下午我来到这人如潮涌摩肩擦踵的曼哈顿大街。人群中我突然发现有八名中年黄衣华人男子穿行在人流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怀念恩师爱新觉罗·季庸先生爱新觉罗·季庸先生又名罗桂钧,满族,1902年前后生,籍贯北京昌平。他是出身满清皇族世家的旗人,但他属正黄旗,还是正红旗,已无从可考。先生早年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北平市法院担任法官。因学生时代参加五四运动而钟情青岛,五十年代举家来青岛定居。在青岛四方区夜大执教中文。1962年退休后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02 12:59:46)
啤酒城淹没了黄酒城 黄酒、啤酒和葡萄酒是世界三大发酵古酒。
中国人只知青岛为啤酒城,而青岛即墨黄酒的历史却埋没鲜为人知。
黄酒在中国古代有南北两个中心。它们分别是古越国绍兴和齐国即墨。公元前770年到476年为春秋时期,齐桓公和越王勾践同为春秋五霸,且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
史书记载,当时的齐鲁大地黄酒文化可谓冠盖中华。不仅齐桓公以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4-05-02 08:14:35)
盘点我的旅游清单 1996年10月第一次出国——泰国、英属香港 2005年10月港澳通行证游回归后香港 2011年10月首飞美国 2012年01月第一次台湾游 2012年03月澳门游、香港回归后重游 2012年05月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重游 2012年9-10月重游苏杭无锡南京 2013年02月新西兰、澳大利亚 2013年05月欧洲: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卢森堡、瑞士、罗马 2013年10月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5-01 12:17:35)
母亲节前忆母亲 母亲离开我转眼26年了。 母亲叫于福珍,1920年1月出生于昌邑县饮马镇一个信耶稣的贫苦农家。自幼丧父,母亲是盲人。七岁在教会的乡办学校读过二年小学,曾学会了26个英文字母。18岁来青岛在日本人开的大康纱厂和银月纱厂(即后来的国棉一厂和国棉二厂)做纺织工人,直到退休。 母亲20岁婚后育有七个子女。婚后55年里为儿孙操劳和输血成了她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