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大流行病协议谈判最后一搏,中国角色受关注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

各国将于日内瓦时间星期一(4月29日)重返谈判桌,为大流行病协议的最终谈判进行最后一搏。该协议目前版本已经过削减,剔除并搁置了一些最棘手的问题。

这项具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关乎大流行病的预防、准备和应对,前一轮谈判于上个月截止。各国在原则上取得共识,但没有就具体措辞达成一致。

为了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年度大会5月27日开始时,获得194个成员国的批准,各国代表订于4月29日至5月10日在WHO总部启动缩小分歧的最后谈判。

WHO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上周警告说,下一次大流行的问题不在于“是否会发生”,而是“何时发生”。如果大流行病明天出现,我们仍将面临许多与Covid-19发生时相同的问题。

“现在的关键是我们是否汲取疫情的惨痛教训。”

新草案简化?削弱?

3月原定的最后一轮谈判结束时,29页的草案激增至100多页,还加上各国提出的修正案。主持会谈的政府间谈判机构(INB)4月中旬发布了一份23页的精简版草案。

新草案侧重于可能的共识领域,并将一些棘手的细节保留到未来两年计划的进一步谈判中,特别是关于病原体获取和利益分享系统运作的问题。

第三世界网络高级研究员戈帕库玛(KM Gopakumar)比对新旧文本后指出,新草案“缺乏关于公平的具体交付成果,也没有规定任何法律义务来促进可预测和可持续的融资、流行病相关产品和技术的获取。”

政府间谈判机构(INB)希望在5月5日前完成文本协商;5月7日至10日则专注于起草将在WHA通过之决议的措辞。

世卫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Margaret Harris)说,这是个非常紧迫的时间表。

中国的角色备受关注

在COVID-19之后,世界期待一份能够强化各国协调应对大流行病爆发的协议,但当前进程使人们越来越怀疑相关谈判能否带来成果。

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研究员史蒂文·格罗夫斯(Steven Groves)和布雷特·谢弗(Brett D. Schaefer)4月撰文指出,该协议的最终草案不值得美国的支持,若拜登政府支持该协议,他们呼吁国会拒绝批准。

格罗夫斯和谢弗认为,最新版本保留了许多损害美国国家利益的条款,且重点是资源转移、削弱知识产权和奖励中国,而没有处理现行制度的缺点。例如当前草案尤其呼吁各方在获得基因组数据和生物材料后立即共享,但未能解决过往中国缺乏合作和透明度的问题。

格罗夫斯和谢弗还提到,应确保中国不能利用为发展中国家而设置的特殊条款。因为草案多处呼吁各方在促进投资和共同创造、公平获得、地域生产及技术和专有知识转让等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特别待遇。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至今仍将其视为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明确说明,中国将获得提供给低收入国家的好处。”

与此同时,中国长江师范学院学者黄英(音译)与重庆大学法学院教师蒋世松等中国学者在今年1月一份论文报告中写道,不公平的疫情经历加剧了中国对西方主导治理的怀疑,中国主张提高代表性和实现再平衡。

中国学者梳理中国密集参与谈判的过程,解析中国立场,包括在疫情条约文本中避免政治化,试图先发制人阻止任何针对中国的指责。他们的这份报告并称,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影响力,可在该协议获批准与被接受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符合中国利益的真正多边主义是集体决心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