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多半不宜居 普通人要尽量远离互害社会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去年四月,我在波兰普热梅希尔有一段相当有趣的经历。普热梅希尔距离乌克兰仅仅二十公里,后来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写稿时可以学学标题党,弄个“在距离乌克兰仅仅二十公里的地方,几个彪形大汉突然向我冲来”的标题。

这是事实,但一点也不惊悚,而是暖心。我忘记了当天是周末,停好车就去缴费机前准备交停车费,结果附近经过的几个人就像心有灵犀一般,立刻从四面八方向我冲来,每个人都一脸急切,用波兰语或英语告诉我“今天周六,免费停车”。我看得到他们眼中的真诚与善意,也让我对这座美丽城市的印象极佳。

今天早上送娃上学,恰逢雨天,学校周边道路塞车颇为严重,因为平时可以提前下车走入学校的孩子们,都只能在学校门口下车。我走的一条小路,平时顺畅无比,今天也排起长龙。堵在路上时,我发现了一个细节:这条小路是两车道,我所在这一侧堵塞严重,对面车道则空空荡荡,因为从这条路出去的车非常少(接送学生车辆会在另一条路离开),大概两三分钟才有一辆。

也就是说,这条路不能取消双向功能,因为有车辆需要从这条路出去,但对面车道的车子确实很少。按照一些人的钻空子心理,就会选择逆行一段,然后在前面加塞。可在我堵车的二十分钟里,没有任何一辆车这样做。

我所居住的南粤小城,1997年获联合国人居奖,是中国第一座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有人会认为它近年来发展放缓,也有人认为它限于“直筒子市”结构,没有“强有力”的主城区,城建不够光鲜,但从文明层面来说,它与隔壁的珠海一样,在中国城市中肯定属于第一线。

它当然不完美,我在日常行驶中,也曾见过不少不讲规矩的司机,在公园里也能见到随地吐痰的中老年人。但文明是相对的,整体来说,它确实强于国内大多数城市。比如在小区里和街道上,我一年到头只会见到两三次遛狗不拴狗绳的情况。

许多人对城市的判断,都将城建视为第一标准,将“领导魄力”视为关键。我倒是觉得,如果单纯从文明层面来说,官员需要的品质非常多,“魄力”反而是最不需要的,尤其是在权力不怎么受约束的情况下,所谓的“魄力”更可能带来灾难。当然,这只是文明层面的考量,中国社会自有另一套标准。

至于城市是否“宜居”,许多人的关注点也集中于气候和地理环境等。我从不否认好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很重要,但文明更重要。

有一年,我在湖南自驾,在永州遭遇过一场塞车,足足堵了一个多小时。过了拥堵点才发现,堵车完全是因为不礼让和不守规矩。原本是双向四车道的公路,其中一条车道有个施工点,结果这一方向的车子不遵循国际通用的拉链法则(这个说了也白说,我敢保证,当地乃至这个社会没有多少司机知道什么叫拉链法则),只会你争我抢。还有更糟糕的,看这一方向的两条车道堵车,干脆选择逆行,结果就堵住了对面来车。大家塞成一团,结果就是谁也走不了。

我在《德国的细节》里曾经写道,德国高速公路发展早,许多路段都有起码几十年历史,并不宽阔,很多都是单向两车道,夏季这种施工旺季更是时常会占用一条车道,但依靠拉链法则,车流即使缓慢,仍然有序顺畅。可如果是我在永州遇到的情况,一个遵守规则的司机只会寸步难行。



很多人对“自由”二字充满警惕,你一说自由,他们就会来一句“没有绝对的自由”“外国更不自由,什么都要管着”。其实现代文明社会的自由,就是法治和规则框架下的个体权利保障。就像堵车一样,大家守规矩,就能得到通行自由,不守规矩就失去通行自由。

去年我自驾出行时,经过江西吉安。吉安是一座有着丰厚历史人文底蕴的城市,也是当地人极其自豪的。城市一河两岸,我在大桥上驶向新城时,对面高楼大厦,虽然距离一二线城市差距明显,但仍然看得出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力度。

按照许多人的标准,一河两岸,新式小区,配上相对较低的物价、没那么内卷的氛围和丰富历史资源,城市已经很不错。但我的关注点是细节,驶入当地一个大商场的地下车库,不少车在转圈找车位,可仅仅是一个停车区里,就有不下二十辆车占用了两个车位,压线还算客气的,不少直接斜着停。开到其他停车区乃至下一层,情况也差不多。这样的城市文明度,离我眼中的宜居标准很远。

我曾有过十几年的青岛生活经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老城区的建筑带给我无数回忆,也曾是我一次次书写的对象。因为气候、因为碧海蓝天红瓦绿树,青岛一直被视为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但如果问我是否会选择再次在青岛定居,我的答案或许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在海边栈道和沙滩,还是在老台东的街区,我都见过许多不拴狗绳在街上游荡的狗主,而且越是大狗,狗主就越得意洋洋。在一些没有红绿灯的人行道前,过个马路并不容易,因为车子总是呼啸而过,很少有车会停下来礼让。

威海可算是一个“小青岛”,同样碧海蓝天,生活成本则比青岛更低,人口也少得多,看起来更符合宜居城市的条件。但很可惜,在夜晚的海边散步时,几条大狗在我身边招摇而过,狗主人在几十米外跟着,旁若无人。

它们都是很好的城市,兼具气候、环境,还有富庶的经济,但离我心目中的宜居仍有距离。

许多人不能理解其他人的选择,在他们看来,“到处都一样”“哪里都有好有不好”,但这种绝对化表达不能遮蔽相对的存在。这世界上当然没有完美的地方,但有相对更好的地方。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关注点,于我而言,“不守规矩的司机多不多”“遛狗是否拴狗绳”这样的细节,比城建是否气派重要得多。

前些年,“互害社会”这一概念出现,许多领域都印证了这一点。城市中的文明细节,也是互害是否严重的呈现。一座城市里不守规矩的司机越多,大家的受害几率也就越大。即使是那些施害者,实际上也是受害者。虽然这种情况在每座城市中都存在,但普通人应该尽量远离那些严重的地方,城市的文明,才是对自身最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