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在淡化其与莫斯科战略伙伴关系的无限性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北京迎来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在国事访问前,普京称赞中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他在两年多前发动对乌克兰的入侵行动以来,中国已成为其重要盟友。北京拒绝谴责这场战争,并继续与受到严厉制裁的俄罗斯进行贸易,这引起了美国和欧盟的愤怒。

然而,普京似乎想获得更多。但中国愿意为此付出代价吗?

平衡之举

普京选择中国作为他上周宣誓开始第五个总统任期后的首访目的地,或许并不令人意外。他对中国官方媒体说,这次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正值两国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之际。他谈到了自己对中国武术和哲学的兴趣,并表示他的一些家人正在学习汉语普通话。

“面对困难的国际形势,我们的关系仍在加强。”他说。

不过,在普京夸耀两国友谊的同时,习近平可能有所顾忌。

美国刚刚宣布对与莫斯科合作的北京和香港的银行及公司实施一系列新制裁,它们被指帮助俄罗斯规避现有限制。

虽然中国没有向俄罗斯出售武器,但华盛顿和布鲁塞尔认为中国正在出口战争所需要的技术和部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最近的北京之行中对BBC表示,中国正在“助长”冷战以来对欧洲安全的“最大威胁”。

对他们来说,这已成为一条红线。但中国坚称,它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中立的,而且这些出口品被用于战争之外的商业用途,并未违反规则。

尽管如此,习近平上周访问法国时还是被这些指控缠身,这分散了本应是一场魅力攻势的注意力。

对华怀疑论者和鹰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他们敦促习近平对俄罗斯总统施加更大的压力,而欧盟也在酝酿征收对华关税。

事实上,中国疲软的经济难以承受来自贸易伙伴的压力。国内需求低迷意味着中国需要国外市场。

所有这一切都让习近平处境尴尬。

寻找“上限”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几天前,中俄领导人宣布建立“无上限”的伙伴关系,以深化两国合作。这对于在意识形态上与西方斗争的两位战友来说在情理之中。

北京仍然将莫斯科视为重塑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关键。两国之间的贸易正在蓬勃发展。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包括通过“西伯利亚力量”(Power of Siberia)管道稳定输送的天然气,都让中国受益匪浅。

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这对盟友的关系似乎并不那么“无上限”。BBC的一项分析发现,首先,这个词几乎从官方媒体中消失了。

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高级研究员赵通说,中国政府正在淡化其与莫斯科战略伙伴关系的无限性。

“虽然中国支持削弱西方影响力的目标,但并不赞同俄罗斯的某些策略,包括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清楚地意识到无条件支持俄罗斯的声誉代价,并在不断完善自己的战略,以增强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合法性。”

习近平最近访问欧洲时说,中国“既不是危机的制造者,又不是危机的当事方”。这也是中国不断告诉自己国民的话。

“乌克兰人仍在战壕中流血”

尽管公开标榜中立,并这不意味着在经过高度审查的中国媒体上,可以轻易看到对乌克兰的同情声。

中国官方媒体仍在为俄罗斯的入侵辩护,称这是莫斯科对美国支持的北约(NATO)东扩的即时报复。

2022年,当中国艺术家徐唯辛在电视上看到乌克兰首都基辅发生第一声雷鸣般的爆炸时,他觉得自己必须记录下来。

“我没有武器,但我有画笔。”身处美国的他对BBC说。他的第一幅作品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肖像,这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轰动。

“自战争开始以来,我每天都在画画。一天也没有停过。即使我感染新冠或出国旅行,我仍然每天都画。”

虽然他的艺术作品在中国没有受到审查,但引起的反响却让他大吃一惊。

“这与我以前的经历完全不同。”他说,“当我画煤矿工人时,我得到的所有评论都是正面的。甚至我关于文革的画也得到赞扬。几乎没有任何批评。”

但这一次,他看到了反对声。“没关系,我只是屏蔽了他们。”他说,“我被一些朋友删了好友,因为他们观点不同。但我能做什么呢?我相信我在做正确的事。我想成为我女儿的榜样。”

对于像维塔·戈洛德(Vita Golod)这样希望影响中国舆论的乌克兰人来说,这是一个希望的信号。戈洛德在战争爆发时正身处基辅,于是决定用流利的中文将乌克兰新闻翻译成中文,发布在“乌克兰在线”网站上。

“我们想让人们了解这场战争的真相,因为我们知道当时在中国没有乌克兰媒体机构。”她在访问北京时对BBC说。她现任乌克兰汉学家协会主席。

“说实话,这在情感上很艰难,而且花费了很多时间。”她补充说。有大约100人的团队翻译了官方新闻、泽连斯基总统的讲话以及身处战区的普通乌克兰人的故事。

她说,她希望能安排中国学者访问乌克兰,让他们亲眼目睹乌克兰遭受的破坏,并最终帮助向俄罗斯施加压力。她意识到这是一个过于有雄心的目标,但还是想尝试一下。她的哥哥正在前线,父母仍住在布查(Bucha)附近的家乡。

“乌克兰人民仍在受苦,他们仍躲在避难所里,仍在战壕里流血。乌克兰需要的是对俄罗斯的制裁,而不是漂亮的说辞。”

到目前为止,她的工作尚未受到审查,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一定程度上的宽容。

习近平,和平维护者

来自北京的其他一些声音表明,至少部分中国公众对这种“无上限”关系的支持可能正在出现分歧。

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冯玉军最近在《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上撰文称,俄罗斯在乌克兰必然失败。

在中国,这是一个大胆的观点。

不过,习近平也曾表示,他可以成为和平的维护者。

去年3月,就在他对莫斯科进行国事访问的几天后,他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了话,强调中国“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中国还公布了12点和平计划,包括反对使用核武器。

不过,当普京和习近平本周会晤时,双方都不太可能发出任何转变重大政策的信号。

但是,随着西方国家对中俄同盟越来越不耐烦,而习近平扮演和平维护者的希望至今仍然落空,他必将衡量继续与一个曾被他称为同志和“亲爱的朋友”的国际弃儿“肩并肩”站在一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