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

叫他“随意”,是因为不愿受任何“八股文”风式的约束,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喜怒哀乐,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逼上梁山”的薄熙来,能否东山再起?

(2011-12-15 19:57:33) 下一个


逼上梁山的薄熙来,能否东山再起?

在中国政坛,薄熙来也算得上是条汉子,至于是“好汉”还是“恶汉”,那就是见仁见智了。

其实,薄熙来从中央(北京)被贬到地方(重庆),就已经为其仕途划了句号。领导的心里都有一杆秤,那能力差的同志,大多老实听话,不乱说乱动;那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多为有点本事的“撩人”。薄熙来当属后者。无论你有多“撩”,天天在领导面前指手画脚,教导领导你得做这做那的,这就是在民主社会也是犯大忌的。由此,当年小薄发配是顺理成章的事,眼不见而心不烦。再者,我党提倡的是集体领导、集体智慧。

据说,官当得越大越好当。遗憾的是我没做过官,就没有感受了。

按理,如果一个人的仕途已尽,就按部就班,风调雨顺的安度余年,享受余生。不知小薄初到重庆是不是这样打算的,但到后来,小薄被“逼”上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搅得中国政坛是风风雨雨,颇有点造势而东山再起。不管后事如何,这打打杀杀、腥风血雨,在江湖上就是条“好汉”,毕竟干的是“武二”勾当,而不是“武大”的买卖。

薄熙来一到重庆,就遭遇“逼宫”。政府要员文强,咄咄逼人,如果市府不同意什么什么,出租、公交就会罢工,全市交通就会瘫痪,整个城市就会乱作一团。薄熙来一听,未忙表态。是地方官员“撩”,给个下马威,看老子解决问题的魄力?不对,这口气那是政府官员解决问题的态度,分明是代表着某种势力向政府示威,逼老子同流合污?这以后的一系列动作,薄熙来掀开了重庆“打黑”,最后把重庆众多与“黑道”有染的高官耍出局,公安局长文强也送上绞刑架,重树重庆政府的尊严和正面形象。这一点,突显了薄熙来的“好汉”本色,同时又把政途几尽的薄熙来重新推到政治风浪的峰谷上。

再其后,“唱红歌”继续把薄熙来往政坛的峰尖上推。这就是薄熙来的聪明了,这并非单纯的“唱红歌”,是薄熙来为其民意造势,为其政坛上东山再起继续造势。这一点,薄熙来还是看得顶准的。说实话,从“红歌”时代过来的人,有多少人深恶痛绝“红时代”?“臭老九”、“走资派”等等那是极少数,除了自身利益遭受极大损害,还懂得“红歌”时代对国家、民主的危害。可是,我们又听到过从“红歌”时代过来的工、农、兵抱怨过什么呢?相反,他们报怨的是现时的不公,怀念的是“红歌”时代“当家做主”的“好日子”。曾几何时,尽管经济无啥起色,政治上可真的是扬眉吐气。院系里的清洁工,就敢拧着教授的耳朵搧脸面,多解恨呀!在这一点上,充分爆露了薄熙来的政客投机情节,利用小百姓的无知,为其东山再起造势。他是否还记得,“红歌”时代,薄家也曾经是深受其害的。

中国的现政坛,比“红歌”时代已经开明多了,规章条款也比较清楚,也基本上能实行。用国内百姓的话,你薄熙来再跳颤,总翻不过年龄的坎,还是让位吧。记得一位官拜正厅的朋友,当年为参军入伍,把年龄往大改两岁,结果到官场换届,就按年龄给一刀切下来,想把年龄改回来,但组织不认。大家都打趣他老兄,好事总不能让你一个人给占完了吧!没了专车不说,工资一年就要少好几万呢。

    题外话。夏天休假成都,去到邓小平广安故居参观,那真是气派。故居博物馆的领导是陪我去的好友的老下级,所以一直陪着我们并一路讲解,当然参观中也就享受了一些外人没有的“特权”。记得参观到邓小平亲笔签署的
77年恢复高考的文件时,我俩都有点激动,毕竟我们的家庭都是当年“红歌”时代的受害者,而我们俩都是当年恢复高考,走进大学府的受益者。故居相陪的领导看我们这样,就提道当年陪薄熙来参观到这里时,薄熙来是泪流满面,说不出的激动,停留了相当久。薄熙来也是77 级的大学生。当年高考后,成绩入线,但由于老薄尚未复出,小薄因而未能被录取。最后小薄找到老邓,最后是手持小平的手御,才如愿以偿,终成北大77 的学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