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

叫他“随意”,是因为不愿受任何“八股文”风式的约束,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喜怒哀乐,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漫步首尔,皇室拾零 (二)

(2023-09-05 16:22:31) 下一个

漫步首尔,皇室拾零 (二)

先上一张很有意思的照片,显示咱世界各国民众对大韩民族的理解和支持。

在跟团去南北韩DMZ(非军事化区域)参观时,导游在车上就告诉大家,如果穿着韩国的民族服装到皇宫去参观,就不需要购买门票。皇宫外大大小小的商店很多,都可以租到传统的韩国服饰。这不,皇宫门外就行成了一道道的旋丽风景线,一队队来自欧美的旅游者(多为老人),跟在韩国导游的后面,人人一身韩国服饰,娇阳之下,五颜六色,光鲜照人。当时我就想,盛夏酷暑,穿着这身每天被不同的人侵汉的韩(汉)服,滋味肯定不好受。但为了支持发扬大韩民族文化,咱欧美同胞也拼了。其实进得皇家大院,屋檐树荫下,到处都站着坐着散热的大韩“臣民”。后来发现,不仅是皇城,民居小巷的“臣民”还真不少。

一说起皇宫,人们大凡都会与奢侈挂钩。说起诸如俄国沙皇的“冬宫”,法国路易国王的“凡尔赛宫”, 英国皇家的寝室“白金汉宫”,还有我们华人最为熟知的、北京城中国皇帝的“故宫”,无一例外的都是富丽堂皇,且以豪华、奢侈为特征。相必之下,当我走进韩国皇宫时,真是大吃一惊。虽说殿堂还算高大,但陈设却是如此的简陋,简陋得太让人难以至信。看来,韩国的皇帝是“勤于政事,疏于享受”,比我老X主席还专注于国家大事。如果属实,大韩民国的万众真是应该三呼万岁,

“大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到不同的地方旅游,访问地方的博物馆,大凡是旅游者的共性,因为无论旅游地的购物中心是如何的高大,里面的商店都是大同小异,商品也基本上到处都能够买得到,理属可逛可不逛。唯独博物馆是千枝百态,让人增涨见世,让人流连忘返。

从地铁站出来到皇宫,要先经过(皇家或国家)历史博物馆,进去之后,除了吃惊还是吃惊,因为陈列的文物不仅是少之又少,而更是过于简陋,与豪华、高贵、奢侈毫不沾边,虽然展示的皇袍还是工艺繁复,并非常人能够加身的。皇室的日常瓷具,与中国皇上追求的如冰似玉的越窑青瓷,类银似雪的邢窑白瓷,华丽浑厚的元代青花,韩皇的用品简直就是与小民“同甘共苦”,更是没见到通常只有皇上才能把玩、白姓只能过目的珠宝玉器,金银饰品。而最能表现一个国家文化传统的国家文书,不仅廖廖无几,且多以汉字行文,或许博物馆的展示政策也是与“去汉化”有关吧。

记的上世纪70年代我第一次去北京故宫,感受的是“震惊”,而不是去韩国皇宫的那种“吃惊”。连续两天在北京故宫,感觉是即没有看完,也没有看够,流连忘返。而参访韩国皇宫,堪比走访前清弃宫“沈阳故宫”,能感受到的仅为“到此一游”。

皇室的楼台殿宇,房门大多都关着,无法窥视内部的装煌,而开着门供民众观赏的房屋,装饰都很普通,甚至还赶不上四川大邑县土豪刘文彩庄园的室内摆设的奢侈。韩皇室财政见绌,是内部经营不善?本为节俭?还是遭受外来掠夺?我无以解答只能猜测:上世初日本吞并韩国时,当即就废除了韩国皇室,所以韩皇室的财富及金银珠宝也就一并拿入日本皇室,早就归日皇所有啦,所以今天展示的皇室自然就少了当初皇室的摆設。当然,皇宫院内的花园湖泊,还是很雅致。想到当年皇上在勤政之余,躺在这湖边的小草坪上,搂着漂亮的宫女观赏鸳鸯戏水,还是很有情趣的。再叹,到此一游而不虚此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世界在我心中 回复 悄悄话 怎么订的非军事区的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