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七月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建华,您走好!

(2008-01-14 09:40:12) 下一个

 


四年前的秋天,我们牛顿中文学校成人舞蹈健身班新学期开学的学生名单中多了一位学员:“许建华”。对于一些建校初期的“元老”们来说,许建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早年学校创业时,建华曾在校董事会任职,参与学校建设管理。那时候,她是送大女儿 Christina Lee 学习中文。十年后,建华又带着小女儿 Lydia Lee 来到中文学校上课,同时自己也加入了成人健身的行列。建华的先生李威,这位在国内研究历史的高材生,在我们学校任中文老师和篮球班教练。应该说建华一家对学校情有所钟,功有所立。

因为建华在波士顿拉丁学校任专职中文课老师,班上的同学都亲切地称呼她“许老师”。

许老师中等身材,戴着一副眼镜,端庄秀丽,文静典雅,面庞上总是带着和蔼的微笑。大概是职业习惯,说话柔声细气,话虽不多却很得体。许老师性格温和内向,不愿出头露面,上课时喜欢站在台上最后一排左边的角落。她很谦虚,没有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在同学们心目中形象极佳。我对许老师的尊重不仅仅因为她锻炼认真,为人师表,还有另一个原因:她是我儿子刘路在拉丁学校中文班的指导老师。刘路在她的影响下很喜欢中文。每当拉丁学校 Open House 时,我和先生都会去拜见她。许老师英文水平很高,国语又标准,教学认真,从心里让人敬佩。

自从许老师加入了我们班,班上还出现了唯一的美国学员 Christ 。她和魏晶都是许老师的好朋友,受许老师的引见来参加我们的锻炼。 2003 年学校的春节联欢会上,许建华和班上的同学共同登台扭秧歌,表演《红绸舞》、《木兰扇》。那欢乐的喜悦让我们年轻了许多。

2004 年入春后,许老师体重开始下降 . 暑假之前,许多朋友注意到了许老师明显消瘦但见她精神尚好 . 错认为是锻炼有效。实在想不到那时癌细胞已经侵入了许老师的肌体。,。许老师订好了暑假回国的机票,注册了下学期要上的课。学期结束的最后一天,我们高高兴兴地说了一声:“下学期见!”临回国的前几天,许老师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做了一次细致的身体检查。肿瘤的“大本营”终于在断层 CD 扫描下显出了原形。

新学期开始了,只见名单上有许建华的名字,不见许老师再来。得悉许老师身患肝癌的消息,我们的心里真难受。九月的一天,我代表班里同学去送签字卡和鲜花。站在许老师的家门口,我却没有勇气惊动她。一位了解许老师近况的朋友告诉我,由于病情诊断太突然,许老师不太希望大家打扰她。我轻轻放下两盆花,默默地望着关闭的门窗,进退两难。“许老师,您好吗?多么想见见您,又怕惊动您 …… ”远处驶来一辆红色的汽车,一位中国少女从车上下来。她很漂亮,长得像许建华。我猜想一定是许老师的大女儿,于是自报姓名,说明了来意。“你妈妈好吗?”“还可以。”“我们班上的同学很想念她。”“谢谢!” …. 我踏上了回去的路,心里很沉重。“这次见不到许老师,怕是今后的机会更难了 …… ”

一周后,我收到了许老师的回卡。她感谢班里同学们的关心,表示一定要与病魔作斗争,战胜疾病。她幽默地说:“想不到今天自己也成了被关心的对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今天的世界科学如此发达,遗憾的是对肿瘤细胞却仍然束手无策。 5 月 17 日,久卧病榻的许老师精神状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谈吐愉快,血压正常。然而第二天清晨开始,病情急转直下,继肝区剧痛难忍之后,又相继出现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呼吸困难,经抢救无效,英年早逝(四十九岁)。许老师留下的小女儿年仅 8 岁,大女儿大学尚未毕业。在那段与疾病斗争的日子里,先生李威为延长爱妻的生命呕心沥血。如今许老师撒手而去,痛苦悲伤笼罩着这个家。

五月二十二日是一个周末。第一节课刚刚结束,琼林、学明等第一批赶到 Winchester 760# Funeral Home 去看望李威及女儿,向建华的遗体告别。继之,董苏夫妇、孙京夫妇、沈安平、培英、李亦鸣、曾力以及杨明全家老少三代 …… 更多的朋友来到了这里。大厅的棺木上放着许老师生平最后一张彩色照片。她手捧鲜花,清秀透澈。许老师的遗容并没有对外瞻仰。李威告诉我们这是大女儿的要求:“母亲在世时受了不少苦。人已去,就让她安安静静在天堂里休息吧。”

真正让我感慨的是五月二十三日在 Lexington Grace Chapel 举行的追悼会,主题为:“ A Celebration of The Life of Janet Xu ”。大厅前台正中放着许老师的棕色棺木,四周摆满了鲜花。我见到许多熟悉的面庞:立原、王瑞云、李平、吴富民、洁莹 …… 然而参加这个纪念活动有一半是美国人。拉丁学校的老师们追忆着十多年来许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业绩; Winchester Town 的邻居们讲述着许老师无私地帮助别人,为周围的人们带来快乐;朋友们谈论着许老师如何热爱家庭,做好贤妻良母,热爱生活;教友们说:“在疾病面前,建华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以顽强的毅力面对生命,面对未来。”听着人们刻骨铭心的回忆,每一段真情的诉说打动着我,泪水止不住地流。我忽然觉得我对许老师了解得太少太少。许老师,您有这么多的美德,您是中国女性的骄傲。在您短暂的生命中,您用丰富的知识传播着中国文化,教书育人。您用勤劳善良支撑着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作为一代移民,您将中美文化结合,融入了美国社会。您的生命虽有限,走过的路却无悔无怨!许老师,您让我多了一份思考: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得更有价值?!您让我理解了平凡中的伟大!

在追悼会上,魏晶为许老师唱了最后一首歌《咏叹调·爱 .. 》。当她那优美动人的歌声回荡在大厅里时,台下一片寂静。人们默默地流泪,歌声打动了每个人的心。这歌声让我有一种隔世之感的超脱。我想象着自己在台上,不 , 是在云中孤魂无助,慢慢甩出轻纱,轻轻起舞。霎时,脑海里闪出一个念头,我想为许老师再跳一个舞!我的心在剧烈地跳动,泪水在流,一种冲动几乎吞灭着我。我终于没有离开座位。还是把这特殊的思念藏在心里吧!

追悼会的最后一个内容是播放 Christina Lee 为母亲制作的生平 photo-VCD 。这套图片从内容到构思可谓专业水平,倾注了女儿的全部思念。其中有一幅画面是许老师站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海风吹拂,目光坚毅。我不禁想到魏晶为大家唱歌前一段美好的回忆。去年六月,许、魏两家到海边去游玩。退潮时,俩人手拉手向海潮退去的深处走去,浪花拍打着膝盖。“回去吧,建华。”魏晶劝道。“不,往前走!”建华充满着信心和力量继续前行。突然,她建议对着大海唱歌。于是俩人一曲接一曲放声高歌。歌声战胜了海浪,是那么豪迈,那么令人想望 ……

最后一张照片,许老师微笑地挥动着右手,背景是蓝天白云,仿佛对我们说:“亲爱的朋友们,我走了——再见!——”一轮红日从大海的另一边消失,天水一线。如此壮观的晚霞红透了一望无际的海面,寂静的天空渐渐黯然 ……

许老师真的走了,在场的每一位朋友擦着泪水为许老师送行,苍天无奈泪无能 …… 许老师,我知道您不愿意走,走得不情愿。您丢不下年仅八岁的女儿,您惦念忧郁着大女儿的学业如何完成 ? 您离不开这幸福温暖的家。您多么想重新回到您站过的讲台,不是吗?生前您读着您的学生冰冰给您的信时,您哭了。你多么想到故乡看一眼,那张因病耽误的机票永远保留在李亦鸣的电脑里。可至今您的父母还不知道您已离开了人间!您曾经和王瑞云老师相约“少林寺门口见!”而这已经成了诀别的心愿。班上的同学忘不了您的微笑,忘不了舞台上的那个角落 …… 人的一生那么短暂,您留给我们的是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永恒的纪念!

许老师,您走好!

2005;5;2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酷爱欣赏 回复 悄悄话 好喜欢你的每篇文章,字字句句充满了真,包含着情!才女善女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