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所见到的奥运志愿者

(2008-09-10 20:06:41) 下一个

北京2008年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随着鸟巢圣火熄灭落下了帷幕。但是奥运的话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却从没间断。人们在回味着各国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的瞬间,品尝着竞技体育给老百姓带来的无限乐趣。人们谈论着奥运场馆的魅力,感受着过国家强大的自豪感。同时,国奥队倚仗着主场优势在家门口的“精彩表演”带给人们的是茶余饭后的灰色调侃。其中该“射”的时候不“射”,不该“射”的时候却“射”,该“踢”的时候不“踢”,不该“踢”的时候狠“踢”最为经典。 

我这次回国亲身体会奥运最能感动我之处莫过于那活跃在奥运赛场和公共场所的为奥运服务的十万志愿者了。 

我所指是货真价实的奥运志愿者。他们不享受任何工资和补助,仅有的是每天的午餐,晚餐,免费乘坐公交车和一身志愿者服装。我要重申货真价实,是为了突显我所要说的志愿者。因为志愿者名声好,北京一夜这间冒出了上百万的志愿者。公交车司机和售票员都佩戴着志愿者的红袖章。有一次,我遇到一位近八十岁的奶奶行动迟缓,我扶她上了电梯,而这位老奶奶也带着奥运志愿者的袖章。我没有贬低这些人的意思,我知道这是国情。当年,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时,人人都以师傅相称。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吃香,人人都变成了老师教授。还有一阵子,凡是女性同胞又都成了小姐。这不,开奥运了志愿者时髦了,十三亿人有十二亿半一夜之间都成了志愿者。
 
我所说的志愿者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是每人都有由北京奥组委发的胸牌。这些无私的奉献者们分布在北京奥林匹克所有的场馆,首都机场,公交和地铁车站,和公共场所。他们的岗位有场馆入口的安全检查,场内维持秩序服务观众,交通疏导,出行信息服务,运动员导领,以及被世界各国运动员和教练员赞不绝口的美丽的发奖礼仪小姐。有了这些人,使得刚到北京的游客感受到了亲切和家一样温馨。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交待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怎么走时,经常会听到最后一句“实在找不到,就问问志愿者”。充分表现了人们对这远者的依赖和信任。 

用训练有素,彬彬有礼来形容我们的奥运志愿者们,一点都不过分。这么多的人被训练的服务如此规范真的使我感到很吃惊。“请”字在志愿者的嘴里已经不再吝啬。在这期间,我们经常听到“请您出示入场券”,“请您接受安检”,“请您从这边通过”。“对不起”也不再是犯了错误才可以听到说的道歉语。“对不起,比赛期间走廊不能站人,请您回到座位”然后又加上一句,“不好意思了”。听到这话,即使有再充分的理由也不会再在走廊上站着了。又有谁还好意思站在那里呢。行动规范是奥运志愿者们另一大特点。如果有人问路,他们首先是查清信息,然后身体直立,一手下垂,另一手臂甚至手心向上指出要去的方向。 

从志愿者的行动看出了他们对服务对象的爱心和对工作的热爱。那天,从五棵松棒球场出来正赶上下雨。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站在伞下疏导观众岗位上的志愿者喊道“下雨了,先到伞下躲躲再走吧”。过一会,她把自己仅有的雨衣送给一位小朋友。志愿者的热情完全发自与他们的内心。那天从顺义奥林匹克公园看比赛回来,同车有两位刚下半的志愿者,手里拿着刚刚两到当天的方便晚餐。当时天色已晚,他们明天530还要赶到赛场服务。而且是在奥运期间,天天如此。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相信,这样紧张的工作毫无怨言,他们的服务是出于真情发自于内心的。 

奥林匹克志愿者的服务比仅仅是为国家省了一笔可观的经费,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礼仪之邦应有的风范,和中国美好的未来。谈到当前的年轻人,人们看到的往往是男生的头发越来越长,女生的裤衩越来越短。有人来用亡国的一代来形容他们。看到奥运志愿者的表现,奥运志愿者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这些都是鲁迅笔下九斤老太徒劳担忧。 

祝愿奥运志愿者们圆满完成任务,祝愿奥运精神万古长青!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