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危机及其启示-1

(2008-12-27 18:03:16) 下一个

金融危机及其启示

金融危机究竟有多严重

始发于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逐步升级为美国的金融危机,西方世界的金融危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进而引发成经济危机。逐步失控而升级的危机,似乎远没有到头。目前,雷曼倒闭、五大投行全部消失、大量银行被接管、冰岛破产、电器城破产、花旗银行濒临倒闭、三大汽车濒临破产、经济衰退等是指标事件,后面则是触目惊心的数字。美国整体债务六十几万亿美元。家庭债务达到15万亿,其中房屋贷款7万亿、信用卡1万亿、汽车贷款0.5万亿,机构债务17万亿,企业债务22万亿,国债11.2万亿,地方政府4万亿。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掉期)炒到了62万亿。据说美国期货窟窿也有60万亿。这些都是天文数字。而美国的上市市值全部资产缩水后只有50万亿。

所以有人说,美国从技术上来讲已经破产,因为实际上已经无法偿还债务了。不过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具有铸币权,通过印刷车间可以“偿还”债务,但是这已经演变成变相侵占他国财产了。

目前,危机基本上还在金融领域泛滥。如果说债务危机如病菌或癌症,那么,病菌或癌症正在或将可能进一步扩散转移,转移到实体经济和其它方方面面,那时,美国是否可以病愈,现在还是很难预料,但是大病一场是真真切切地发生了。

 

金融危机的根源

美国发生金融危机,说好听的叫寅吃卯粮,具体一点,是吃自己的子孙的粮食、他国的口粮和他国后代的粮食。金融危机是美国人铺张浪费不节俭的极致表现。

普遍的观点认为,金融危机源于贪婪,尤其归罪于华尔街的贪婪,那些金融巨头、CEO们的翻云覆雨、巧取豪夺的贪婪。贪婪,的确是触目惊心。但是,这样的认知,还流于表面。

贪婪,是人的自利性的一种,一种自利性层次低、道德性差的自利,其实是人的天性,生以俱来,而且很难克服。即便如此,CEO们、金融大腕们,其德性本来应该更好一些才是。

既然贪婪是人的天性,也包括CEO们,那么,社会就应当有相应的制度性制约。但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经济理念是:自由市场能够导致资源的最佳配置。言下之意,就是监管是不必要的。这样的理念,就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亚当.斯密所论证的:市场机制可以使每个人主观上自利的行为,客观上有利于全社会福利的增进。这样一种理念,尤其是在苏东剧变后,更加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社会经济的“真理”了。

但是,金融大师格林斯潘最近在国会作证时却不得不表示承认错误。这位3年前曾发表金融市场的自我监管比政府监管更有效论断的世界金融舵手如今承认,原来以为市场中人们的自利倾向会促使其相互监督,从而产生自律,但金融体系崩溃令我感到震惊,简直难以置信,自己至今仍然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不过,美国总统布什20081113日在纽约发表讲话,说要改革对国际金融机构的监管系统,但敦促不要放弃自由市场经济。还说,资本主义不是尽善尽美的,但它至少是到目前为止健全一个经济的最有效和最公正的方式。让几个月的危机就毁掉60年(自由市场价值)的成功,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要想让世界恢复可持续性增长还要依靠自由市场经济,这场金融危机不是自由市场惹得祸。

那么,金融危机是由什么惹得祸呢?金融危机不会无缘无故出现。贪婪?缺乏监督?自由市场机制?还是价值观?应该说都有可能,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政府的监管不足、透明度不好等肤浅的技术性问题。

德国《每日镜报》称,资本主义就像一场没有裁判的足球比赛,充斥着腐败与黑幕交易,欺骗球迷。路透社专栏作家贝恩德在其文章中则写道,我们熟悉的资本主义正在死亡。在法国巴黎,有人高举资本主义已到尽头的标语游行。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将金融制度的垮台与柏林墙的倒塌相比较,而柏林墙倒塌是苏联垮台关键的一步。美国知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认为:金融危机最眼前的教训是,市场原教旨主义是一场灾难。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标志着以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为理论的文化模式的终结,是将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作为主要理论的文化模式的危机。

以现代和谐论的观点看,金融危机最深刻的根源,是美国价值观与现代文明进程不相适应的变异反映。美国有些价值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了。表现在:

第一,缺乏节俭的价值观。其外在表现就是铺张浪费,寅吃卯粮。美国的铺张浪费,范围是全社会性的,规模是巨大的。美国人的一次性商品使用之多,人均占地之大,人均能耗之大,都遥居世界之冠。美国人均油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个人消费浪费,政府也铺张浪费。政府浪费的典型就是美国的军费,以远远超过必要的程度打造美国威吓地球同胞的武力,美国人口是世界的5%,军费远远超过世界的50%。军备和军备的目的---战争,都是属于最耗费地球资源的行为。

在地球步入资源短缺的时代,任何浪费地球资源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显著地浪费地球的资源,则是某种形式的犯罪。不论是个人消费,还是国家军备,还是社会建设,都无例外。

中国在一部分人和大部分政府富起来之后,也开始产生了一些明显的铺张浪费的现象,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13亿中国人美国化后,对人类不是福音。4万亿人民币的中央紧急投资,已经演变成18万亿的各级投资,有多少是属于铺张浪费,是需要谨慎考察的。属于铺张浪费的,就应该中止或修改。

美国的铺张浪费不节俭的道德价值观,必然导致大规模和持续的寅吃卯粮,才会出现几十万亿美元的天文债务。这样的债务,不仅需要美国的子孙来偿还,也需要全世界人民来偿还。所以,寅吃卯粮具有双重的不道德,一是透支变相地侵占他人利益,二是铺张浪费损害地球利益,地球利益就是全人类的利益。

第二,美国缺乏勤勉崇智的价值观,导致社会结构性的投机泛滥。体现在金融业的投机欺诈、社会性的好逸恶劣。

金融业本身是零和遊戏。金融业只能转移财富而不能製造财富。钱生钱是假象。如果“挣钱”了,只是一个局部的增值,整体还是零和。虽然金融是社会的必需品,但金融本质上不创造财富,而且还占用资源。2006年华尔街的金融业有35万人,平均每个人年分红30万美元,是美国人平均工资的7倍。CEO更是天文薪俸,倒闭的雷曼公司的CEO富尔德8年中从公司领取的薪俸是3.5亿美元,高级经理每年的薪资俸禄也都超过一千万美元。2007年全球最大的各种类型的100家公司中,有15家是美国的金融公司。这些既反映了金融畸形繁荣的程度,也反映了宏观价值观的畸形。

企业管理、医生和律师,是最吸引美国人才的领域。科学和工程,则属于薪水低、地位低的双低领域,只好依赖移民。用中国的“仁义礼智信”的传统观念看,属于不“智”。读过大学、干过企业、了解社会的都知道,医科更靠记忆,企业管理比较“软”,律师经常依靠术语耍嘴皮子,那些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工程技术专家,是最需要智商的,也最辛苦,不仅需要记忆好,还需要高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最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最需要智力的领域,正是这些科学和技术的领域。但是美国本末倒置,越优秀学生,离开科学技术越远,那些软饭,动嘴皮子的、搞水管的、“工会”帮派保护的,反而高薪。这种现象,反映了美国好逸恶劳的社会价值取向。

第三,漠视经济领域的平等。经济领域的平等更是人类理想。

在零和游戏中,金融公司CXO们洪涝保收的天文收入, 和投资人、其它公司、股民、基民的破产割肉,反映了自由金融市场经济的道德有缺陷。AIG的前CEO卡萨诺年收入高达2.8亿美元,但还是导致公司110亿美元的损失。结果也只是一走了之,高薪还是照样支取。试想对比一下,指挥军官打了败仗,可不是一走了之就可以的,是要经过军事法庭的,枪毙是常有的侍候。CEO干好了,提成大比例的红利,干不好,照样巨额高薪加福利。为什么CEO有这种特权?CEO就这么好?如果好,为什么雷曼AIG等巨型公司会破产?如果不好,谁给他们特权和环境?其支撑的政策是什么?政策背后的理念又是什么?这种理念的背后,就是公司职位的等级化制度。美国有句职场“真理”:老板永远是对的。怎么可能有人永远会对呢?这个背后就是等级化体制。公司内部的等级化已经遮蔽了真理,才会出现“永远正确”的事情。公司职位的等级化,是公司政治(即公司权力结构)的不平等;公司收入差距的悬殊化,是公司经济的不平等。全世界的自由市场的公司,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或者其它地方,都是等级化的公司体制,都是公司政治等级化、公司经济等级化的,公司政治和公司经济都是不平等的。

当今时代的主流企业制度,和封建时代的社会政治制度,实质上是处同一级的理念进化层次,都是政治和经济不平等的失衡状态。

第四,个人主义不适应高度文明的环境。个人主义是美国西方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衍生了贪婪的合理化。1986年著名的CEO执行长Ivan Boesky在加州大学一个商学院的毕业典礼时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Greed is all right(贪婪至少不坏),成为商业界的经典名言。个人主义,也衍生了社会责任感的淡漠和不道德的蔓延。

个人主义在天宽地阔的自然发展时代,是天经地义的价值观;在冲破等级化体制时,个人主义具有先进性;但是,在文明高度发展、进入全球化时代,个人主义则具有时代局限性。

员工不顾公司利益的个人利益最大化,是个人的个人主义;公司不顾社会和国家利益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个人主义;国家不顾地球利益的国家利益最大化,从资源耗费到军备竞赛,则是国家的个人主义。

金融危机就是在个人、公司、政府和地区的个人主义理念下的产物。CEO经理们拼命地往自己腰包捞钱,企业也拼命地推出金融衍生品和债券合法骗取资本,美国政府也是千方百计地忽悠其它地区为美国买单,利用美国超强的军力巧取豪夺,摄取一国之利,他们都是那样理所当然而毫不愧疚。倒闭的雷曼CEO,毫不愧疚几年来从公司领走了3.5亿美元的天文薪俸,反而责怪政府援助不力才导致雷曼破产;军事超强的美国总统布什,也丝毫不愧疚穷兵黩武对地球人类的伤害,反而责怪地球同胞的恐惧性护卫,威胁到了美国安全。因为,他们的理念就是自我至上。

个体最优整体也最优吗?这是自由市场体系的核心命题。这个命题成立,资本主义的根基就基本成立;这个命题不成立,资本主义就存在基本缺陷。从哲学角度看,问题就是这么简单。

当一个系统有若干子系统的时候,如果子系统都是独立的,那么,“个体最优也是整体最优”这个命题是成立的。也就是亚当斯密论证的命题。但是,在现代社会,文明高度发达以后,全球化以后,子系统不再独立了,取而代之的是错综复杂的关联子系统。一荣未必俱荣,一损则俱损。比如传统金融的存储与借贷,各案可以认为是独立的,所以各案存储与借贷都最优了,整体金融也最优。但是金融衍生品就不一样了,数千种金融衍生品相互对冲、担保,形成复杂的关联关系。一环断裂,整体系统崩溃。金融危机就是这么产生的,从次贷环节断裂开始。

在错综复杂的系统中,局部最优与整体最优已经失去必然性了,以个体自身为标准的最优,并不能导致系统最优;而只有系统最优,才是可靠的和最大的最优。所以,在复杂系统中,也就是现代的全球化社会中,为了准确、为了简便,衡量价值的标准,就不能是子系统优先,而应当是整体系统优先。即,衡量价值是非的标准,不再是是个体最优,而是整体最优。

从个体最优不代表普遍价值标准的演变,表明个人主义的式微;从整体最优变成普遍价值标准的演变,表明集体主义的理念的兴起。今后,这个趋势还在增强。

对这种理念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东亚的人群,就是儒家文化的传统区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