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闲人

几方田亩,耕耘不辍,乐在其中
正文

乐闲人西游记 逍遥夏威夷 基拉韦厄火山

(2016-07-15 07:03:48) 下一个

基拉韦厄火山

    我们虽然从火山熔岩台地穿过,但没见火山的真容。到大岛不去到火山口实地观看,会留下莫大遗憾。

2月17日上午10点钟左右。我们离开哈马库亚海岸,前往基拉韦厄火山国家公园。途中我们去了一家生产夏威夷果巧克力的工厂,买了许多巧克力,以备回国赠送用。

去基拉韦厄火山国家公园途中,我看到了冒纳罗亚火山的雄姿,还有上面白色的天文台。小牧说冒纳罗亚火山是大岛的第二高峰,海拔4169米(第一高峰为茂纳凯亚火山,高度为4205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孤体山脉之一,其穹丘长120千米,宽103千米,火山口莫库阿韦奥韦面积约10平方千米,深150-180米。估计它的容量大约为75,000万立方千米。冬季顶部常为冰雪覆盖。从冒纳罗亚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流动性非常高,这导致该火山的坡度十分小。冒纳罗亚火山喷发了至少70万年,约在40万年前露出海平面,海岛之下其中一个热点的岩浆在过去千万年来形成了夏威夷岛链。随着太平洋板块的缓慢漂泊,冒纳罗亚火山最终被带离热点,并将在50到100万年后停止喷发。不知什么原因,冒纳罗亚火山不对公众开放,挺遗憾的。

               

图1 冒纳罗亚山体占大岛一半以上面积。   图2 巨大的孤立的盾状山体。

           

图3  1984年的喷发。                           图4  1984年喷发时的流动岩浆。

    下面简要介绍夏威夷群岛的成因。地质学界对此尚未有定论。但有两种假设,一是热泉说:有地质学家认为,太平洋板块在夏威夷热泉的上方缓慢移动,就好像是一张纸在一根点燃的蜡烛上移动,移到哪里,哪里就开始喷发火山,形成火山岛。由热泉说又导致了“地幔烟囱说”认为热泉的热量来自地核内不断上升的岩浆的喷发,并把这种岩浆喷发叫做“地幔烟囱”;第二个假说是板块裂缝之说,夏威夷这样的系列岛屿链,是沿太平洋板块中部的裂缝造成的。这种板块裂缝是在数百万年来板块移动过程中形成的。板块之间挤压应力造成了裂缝,使得熔岩有机可乘向上喷发。上升过程中压力下降,岩浆变成岩石形成岛屿。

不管是热泉说还是板块裂缝说,他们有一共识,这就是夏威夷群岛的西北东南方向,越靠西北方向,岛屿的年龄越长。其中几个大岛的年龄分别为:最西北的考爱岛的年龄为510万年,依次向东南的欧胡岛为370万年,茂伊岛为190万年,大岛为130万年。

所以夏威夷岛是夏威夷群岛中最年轻的岛,仍然处于生命力旺盛时期,它的喷发还要延续50——100万年左右。

 

基拉韦厄峰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海拔1247米。根据统计,在20世纪内,该火山就喷发了45次。整个基拉韦厄火山的90%部分是被年龄不到1000年的岩浆所覆盖。可见其年轻,正因其年轻,所以才非常活跃。山顶有一个巨大的破火山口,直径4027米,深130余米,其中包含许多火山口。整个火山口好像是一个大锅,大锅中又套着许多小锅 (火山口)。在破火山的西南角有个翻腾着炽热溶岩的火山口,直径约1000米,深约400米。

1960年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时,熔岩流从高处奔腾下泻,涌入大海,在海边填造了一块约2平方千米的新陆地。

1986年又一次喷发,给大岛增加了6.8平方千米的新土地。

2002年7 月29日,滚滚岩浆从基拉韦厄火山喷涌而出,流入大海,水火交融,形成壮观的景象。

2002年8月17日,该火山喷出的火红岩浆滚滚涌向海边,好似一条岩浆火龙。

20年来,基拉韦厄火山持续不断涌出的大量岩浆已经在夏威夷岛东南形成几个新的黑沙滩,并使岛的面积不断扩大。

科学家一度认为基拉韦厄火山是附近巨大的冒纳罗亚火山的“一颗卫星”。根据当前的研究发现,基拉韦厄火山拥有自己的岩浆管道系统,从地下超过37英里(约合60公里)的深度一直延伸到地表

夏威夷火山观测所科学家阿诺·冈村表示,站在熔岩跟前,可以亲身感受到熔岩那无比的能量、那变幻无穷的形态和那种炽热,那硫磺的气味。

在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慕名前来的游人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希罗机场的入港航班机票经常销售一空;当地商店里各种与观赏熔岩有关的防护性商品刚一摆上货架,就会被人买走。最多的时候,有4000多人前去观赏熔岩流入大海时激起冲天水汽的壮观场面。

2015年1月31日,美国宇航局地球观测站公布了一组卫星照片,展示了基拉韦厄火山的景象(见图1——3)。

      

图1  熔岩河                                               图2 火山口

       

图3 火山口                                               图4  流动的熔岩

    

图5 熔岩侵蚀公路                           图6 巨大的火山口

     

图7 熔岩毁坏民宅 (从图4——图7均下载自百度百科)

    我们到达火山口的时候,天气还算能讲得过去,但不一会儿,一团乌云就压过来,遮没了整个山顶,五十米外不见物体。天公虽不算作美,但也没完全让人扫兴,留给我们十几分钟时间,让我们看到了火山口的全貌,同时也看到了冒纳罗亚孤独的盾状山体。在乌云完全遮住了视线后,于是就匆匆进入火山博物馆浏览。展馆里有一个大厅,不停地循环播放夏威夷群岛的成因和火山喷发时的瑰丽画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多看。这日恰好赶上火山纪念馆100周年,买了两件带帽子的印字绒衣做纪念。之后,我们去看地热口,也是雾蒙蒙一片,什么都看不见,紧接着又是风雨交加,雨伞根本遮挡不住风雨的侵袭,只好钻进汽车,去绿沙滩了。

基拉韦厄火山公园之行,使我再次感受到机遇的重要,算好的行程却赶上阴雨天,留下一些遗憾。估计若想看到火上喷发时的壮观景象,哪就更难了。那要有可及时享受的假期、火山喷发的及时信息、能订得上机票等因素集合在一起才行。这样一算,非得美国人不可,外国人即便这几项因素都集合了,还有签证一道关。一睹壮观的愿望,十有八九要被签证这道关挡在外面。所以,实地观看火山喷发,于许多人而言,只能是一种美丽的愿想。能看到冒烟的火山口,于我和老伴而言,已属幸运,不是小牧有及时可享受的假期,领着我们游玩,目不识丁(英语)的我们,怎么能登上夏威夷岛?而且玩得这样消闲,哈哈!

写此文的时候,我又把我们拍摄的照片和宇航局于2015年1月31日发布的照片作比较,发现火山口有明显的变化。说明熔岩能随时改变火山口的状态。下面是我们拍摄的一组照片:

          

图1 破火山口 (见宇航局照片的图3)                   图2 圆形火山口(在破火山口内)

     

           图3 圆形火山口

       

图4  远望冒纳罗亚独体火山。                     图5 回望基拉韦厄火山口。

      

图6  去火山公园途中遇彩虹。                  图7 夏威夷果巧克力工厂。

 

          

图8 大岛南部最后的绿色(去绿沙滩途中)。  图9 又逐渐荒凉起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