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画的小孩

这一天天的日子就象张白纸,该画啥?如何画?
个人资料
XQQ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到巴西去】我的舌尖上的巴西(下)

(2024-05-19 16:40:40) 下一个

前文链接:我的舌尖上的巴西(上)

巴西阳光灿烂,雨水充沛,大地富饶,物产丰富,仅从食材讲,已是起跑线上的赢家了。同时,巴西又是移民荟萃之地,不同的烹饪风格经过数百年的碰撞,形成了今日巴西精彩多元的饮食文化。不信,我带你接着在巴西的食前方丈转一转。

芝士球Pão de Queijo)

如果不是我室友的反复吹风,我恐怕注意不到早餐柜台上的“小面团儿”。它们有高尔夫球大小,外壳酥脆的样子淡黄色,还点缀着些金黄奶酪,看着很治愈。室友在南美旅游时就迷上了这款早点,归来后念念不忘,四处寻觅。此次与“小面团儿”相遇,我看到了她有种阔别重逢的喜悦。

于是,我在每天的早餐里也自然地会放一粒轻盈蓬松的“小面团儿”。它外层香酥,内里松软而有嚼劲,初吃没觉得很惊艳,但越吃越耐吃。

这就是巴西国民早点“芝士球”了。与该国许多食品一样,此小吃也可追溯到几个世纪前,是由被奴役的非裔发明的。1700年,占人口20%的黑奴在巴西东南部挖矿。因为没有小麦,厨师就把土著人食用的木薯根浸泡并剥皮,碾成粉,然后用这样的木薯粉(cassava flour)做面团。19世纪末,又添加了磨碎的硬奶酪一起烘烤。

木薯粉芝士球不含麸质,自上世纪中就遍地走向世界了。

巴西早点花样繁多,苦于语言沟通障碍,我只能留下它们的影子,有的没有“名份”。

油炸的木薯根(Mandioca Frita),口感厚实,香脆可口,也是早餐常见,有时做一款配菜。

带着菜蔬的面食不仅颜值高,而且心里美,一见到它们,我就会把Low Carb(低碳水)的清规戒律扔到脑后。

圣保罗Novotel酒店的早餐琳琅满目,很怀念。

Nanai民宿家庭版的早点并不夸张,却是实打实的好吃,美食在民间,一点儿不假。我暂且把左边两款叫做烤馅饼(Empadao?)。

亚马逊雨林的特色美食

三天三夜的亚马逊丛林生活条件是艰苦的,一日三餐由旅社提供,不是奢华的鱼肉满席,但不乏当地人的家常便饭和亚马逊的特色饮食。

下中图:在亚马逊的Ipanema Lodge, 美厨娘在天天在95F高温的天气里为我们准备晚餐。

下左的辣椒大小的果子天天见面,貌似水果,更像是芋头类食品,街头也有小贩兜售,但是一点记不得叫什么了。

下右的番石榴糕Goiabada)是早餐常客,也是我永不厌倦的盘中伴侣,因为它是咱们山楂糕的翻版。到过葡萄牙的朋友,一定会对甘酸开胃的番石榴糕印象深刻。番石榴在巴西更是长势喜人,番石榴糕在巴西也得到发扬光大。巴西有道著名的前台“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把紫色番石榴糕和白色奶酪一起吃。(网图)

我印象最深刻的亚马逊特产,非“香烤食人鱼”莫属也。

食人鱼? 对,你没看错。食人鱼的英文piranhas,意为“长着牙齿的鱼”。此鱼个头并不大,但却有一口锋利的、带刺的、并且交错的尖齿,一旦咬住猎物,就会迅速地撕下一块肉,更有甚者,食人鱼是团队作战,威力也就随之放大。江湖上有关食人鱼的传说听着让人不寒而栗-有人游泳时,感到一阵剧痛,脚趾头就断了一截;有人和食人鱼亲吻,结果被咬断了舌头(为神马要kiss它?)…

在亚马逊的活动之一是钓鱼。在靠近岸边的开阔湖面上,我们接过当地导游用树枝做的土制鱼竿,在鱼钩上挂些鸡皮,就半信半疑地坐在小舟上开钓了。不一会儿功夫,身旁的团友Hanna就发出喜悦的尖叫,3条食人鱼相继落网。不幸的我却是零斩获,鱼饵则早已被高智商的食人鱼吃得精光。

在一户原住民家中,主人稍稍腌制食人鱼后,把鱼炙烤到皮脆肉嫩就上桌了。桌上还有一碟黄色的烤木薯粉Farofa)和那盘屡屡现身的不知名果子。我尝了尝,不出所料,肉质细腻,口感鲜美。导游先把一勺木薯粉放在左手心,用右手把一块鱼送到口中后,接着把左手心的木薯粉捧到嘴里,然后一仰头,吃得非常带劲儿。

在亚马逊丛林探险时,我瞥见了趴在树干上的四条毛毛虫。当地导游不犹豫地抓了两条下来,笑着说,“这是高蛋白哟。”

棕榈芯(Heart of Palm)

在网上洋洋洒洒的巴西美食攻略里,我不明白为什么各路大神会忘掉“蔬菜之王棕榈芯“。如果评选我的舌尖上的巴西之最,我会不假思索地把花魁送给它。

我和棕榈芯的初会是在餐厅的沙拉台。它,微黄如笋,呈几何形状的片或块,静静地等待着食客的关注。我随意地把它放入餐盘,又随意地砸吧一口。Wow! 脆嫩爽口,清香微甜,似嫩笋如茭白,让我瞬间获得了“人生最美,莫若初见”般的喜悦。从此,我和它不离不弃,每每重逢,必将之拥入盘中。

不仅如此,我还和坊间美食家一起探讨了棕榈芯的身世。棕榈芯,顾名思义,是棕榈的树茎内,无疑是一道珍馐佳肴。因为它源自亚马逊流域的野生棕榈,其生长深受环境影响;它的树干上有很多刺,收割起来十分耗费人力;此外,一棵棕榈树只有一根棕榈芯,极大地限制了产量。所有这些,都让棕榈芯走上封神的高坛。好在如今的食用棕榈多是人工栽培,即便在Costco也能买到,让我们解脱了“吃一盘菜,毁一棵树”的负罪感。

棕榈芯是高级“三无”食疗美食(无脂肪、无胆固醇、无糖),富含纤维素、VC、基本氨基酸等,它和橄榄油、纳豆并称三大健康食品。顶级饭店招徕食客的高档菜肴之大富翁沙拉”就有它的身影,法国人引以为豪的法式大餐中更是少不了它的贡献。

毋庸置疑,棕榈芯将会频频地在我家餐桌上亮相。除了西式沙拉和开胃品,我很有一种油焖棕榈芯的冲动。

街头小吃

说实话,巴西之行我一直对街头小吃敬而远之,这当然是因为出发前受到的种种洗脑-“在巴西只能喝瓶装水,那怕是刷牙”;洗澡时要闭眼闭嘴,不要让黏膜沾水“;“远离沙拉,远离放冰块的饮料”;“只吃可以剥皮的水果”?在如此谨小慎微/心存偏见的紧箍咒下,我的消化道确实运转自如,有时则放弃体验。

街头小吃看着目不暇接,如Pastels、Coxinha 、Kibe、 Mandioca frito…

木薯粉可丽饼(Tapioca crepe)小摊,像做煎饼果子。

很亲切的老玉米

百姓家常便饭Empanada很像咱们的“韭菜盒子”,里面的馅有肉、奶酪、番茄、玉米…等等。我在博文【西班牙大西北之靓丽风景线】里,介绍了来自其起源地-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的原版Empanada。但巴西版本也不赖, 右下是圆形的。

巴西东北菜

巴西料理是欧、亚、非和亚马逊原住民的文化荟萃。其中,以东北菜最为经典,如黑豆燉猪肉(Feijoada)椰奶燉海鮮(Moqueca)、蔬菜燉豬肉 Cozido de Carne…

我们在里约品尝的第一餐正是巴西东北菜。Chiquita餐馆充满了乡土气息,服务生质朴热情,我们一行五人,十二分的满意。

简而言之,巴西之旅一定不可缺少东北菜。

里约Selarón台阶上的瓷砖画-民以食为天,无论百姓还是神职人员。

巴西美食太丰盛,巴西秀色亦可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3)
评论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ushihandyman' 的评论 : 您的话算是问到点上了,也扎着我的心肝了。
巴西19日里,我竟然没动一筷子Feijoada,选择太多,黑豆炖肉看着黑乎乎的,竟...
写博文时,才知自己因无知酿此大错。这不,今天,在Minneapolis的巴西餐馆Fogo de Chao,我正在品尝巴西这道家喻户晓的名菜。
bushihandyman 回复 悄悄话 到巴西没吃过Feijoada?这可是除了烤牛肉之外的名吃啊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亚马逊雨林不止有毛毛虫,我没有做足够的心理准备,有些不适应。这么说吧,但凡植物动物特别喜欢的地方,对人的生存还是挺挑战的。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可丽薄饼甜咸适宜、变化多端,确为方便美味的早午餐选择。周末吃了一道奶酪、焦糖洋葱、培根、蔬菜风味的crepe,很满足。菲儿用的南瓜泥是自做的吧,木薯粉,我也去商店找找。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芝士球喜欢,一看见那毛毛虫,浑身都起鸡皮疙瘩了。我从小就特别害怕毛毛虫,决定巴西的热带雨林就满足于欣赏巧巧的游记了:)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番石榴糕我也特别想吃。

Tapioca crepe要学学,我有时候放南瓜泥和木薯粉一起做豆沙薄饼。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有些食品生长受环境影响,只能在南美遇见。巴西饮食中,蔬菜还是少,即便亚洲店,也不新鲜。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xi' 的评论 : 我们食用的是在亚马逊生长棕榈树的树茎内芯,但我也读到很多棕榈树芯都是可以吃的,可能像竹笋。来自加州的团友说Costco有卖的,但我没在本地Costco遇见。
你不妨到巴西餐馆看看,他们的沙拉专柜一般都有的。爱吃再网购。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自己做过芝士球,真不得了,不知道美国也有卖木薯粉的。一如既往地喜爱你的美食篇,做什么好像都不费劲,做饭菜也是要有灵气的。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好多美食没见过,谢谢分享!
xiaxi 回复 悄悄话 佩服你的更新速度,上集美食还没消化,今天又让人垂涎欲滴了!
食人鱼听着还是蛮怕人的,毛毛虫更是不敢碰的。看中你说的棕榈芯了,是一般棕榈树的还是特殊棕榈?北美哪里可以买到?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我在墨西哥很爱吃那里的各式菜肴,但我们美国中西部的墨餐大部分是美式的,不得已而为之。但在美国的德州/加州,吃到了地道墨餐。
我们这里有几家巴西风味,准备哪天去尝尝(检查工作)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xyz' 的评论 : “大统华”厉害,好多美食。我们这里华人商城虽然大有改观,还是赶不上加州或温哥华等华人聚集地。我吃芝士球,头十天没啥感觉,后十天天天都会来一个。我吃棕榈心,第一次就上瘾了。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untai' 的评论 :导游说烤着吃的。
“豆丹”,很美的名字,我刚刚查了一下,挺有意思。
“豆丹是一种以吃豆叶,喝甘露为生的软体昆虫,但是这种危害着大豆生长的大青虫,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人间美味。 灌云民间开始食用豆丹,已经不知道传承了多少代人,住在这里的人们仿佛从出生开始,就已经与豆丹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的豆丹身价不菲,不过吃的人却是越来越多,而做法和吃法大部分都还是延续着老传统,为的就是那口独特的老味道。”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我以前以为食人鱼个头会很大,其实不然。团友们钓上了不少,导游说太小,又都放生了。食人鱼不会以活的、会呼吸的人为食,如果真吃人了,基本也是失去生命的人。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ina63' 的评论 : 有机会一定要去巴西尝尝“梨子的滋味”。我在Costco网站上见到有卖棕榈心,但我们这儿的店家没货。不过也不知道有什么特殊处理方法,要是搞到了,准备按做茭白的法子试试。
Mina63 回复 悄悄话 早上空腹看了你的舌尖上的巴西,口水只能下咽了,家里没有巴西的美食,只能去再喝杯咖啡了。喜欢你的博文,详细介绍了巴西美食系列,棕榈心我在costco买过,口感感觉粗糙一些,可能是这个食物的特殊性。
水星98 回复 悄悄话 以前听说过食人鱼,特别恐惧,没想到还可以吃。番石榴糕看上去就好吃,罗密欧与朱丽叶,真是浪漫。
yuntai 回复 悄悄话 介绍这么多巴西美食,很多都是别处难得一见的!提到热带雨林毛毛虫,不知他们怎么用这种高蛋白食材?我家乡附近有个地方以食用长在豆科植物上的毛毛虫为特色菜肴,那种毛毛虫叫“豆丹”。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雅佳园' 的评论 : +1

大饱眼福,大开眼界的美食帖。我做过芝士球(P?o de Queijo),甜咸口味的都做过,里面的芝士的量也可以自己掌握,但竟然不知道它的来源是巴西,多谢XQQ精彩分享,也很佩服你们旅时tough 的经历。
cxyz 回复 悄悄话 芝士球我好像在大统华看到过,下次买来试试。。
cxyz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巧巧姐介绍,非常有趣。 棕榈心第一次听说,我找找看能不能找到。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南美的食物除了墨西哥餐,其他都没怎么接触过,开开眼界!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打胡乱说' 的评论 : 必须的。亚马逊的生活挺艰苦的,也很难忘。我们住了三天三夜,再多一天都有点熬不过去了,主要是自己不够tough.
打胡乱说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可惜美食色香味不能分享。

没去过巴西亚马逊原始森林区域。会有博文介绍吗?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雅佳园' 的评论 : 希望大家喜欢这个帖子。亚马逊的饮食是本文亮点,那里特别值得一游,虽然很辛苦。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亮妈是美食家。棕榈芯我是第一次吃,很健康,还好吃,爱上了。听说Costco也有卖的,但我们这边的没有见到。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我吃吃喝喝的博文写得少,这次写得很开心。巴西每一道特色菜肴,背后都有一段文化和历史,fascinating.
XQQ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巴西的二月,天气炎热,旅行也是辛苦。虽然吃了一路,竟降了体重。
雅佳园 回复 悄悄话 好丰富的巴西美食, 谢谢分享, 令我们大饱眼福!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你的游记写得超有趣,立足于让我们把巴西看仔细了,以后去玩就有基础了解了~~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太棒了!这么多的好吃的。棕榈芯我吃过挺好吃的。和茭白有点像。
南瓜苏 回复 悄悄话 琳琅满目,全是我爱吃的,当然不包括那对毛毛虫。谢谢QQ美文美图分享,祝周末愉快。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