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andstone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三胎来袭:国再放生,但民不聊生,躺平

(2021-06-06 19:21:28) 下一个

5月31日重磅消息: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国家诚意奉上儿童节礼物,民间却反应冷淡,民不聊生,并纷纷选择躺平。


生育政策一放再放,估计不限生也不远了。 核心症结不是放不放开生,而是愿不愿意生。

现在国家时刻围绕着人在转,打着人的主意,在意的是“子宫红利”! 不过也是,中国人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都一直盯着子宫不放。 一个声音“要生,要多生”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也越来越整齐划一,社会也开始大兴严厉批判“躺平”之风。 “全面二胎”才过去五年半时间,又放开了“三胎”,提倡大家千万不要“躺平”,要站着生——生不是物理的“生存”,也不是诗意的“生活”,而了生生不息的“生育”! 经过前期的舆论造势,大有一种“我为祖国生三胎”的既视感!

问题是: 中国有人口危机吗?

没有,还没有啊,至少没有那么严重! 所谓的人口减少,实际上是市场规模危机,是消费力危机,甚至有人直接认为,只不过是房地产接盘侠开始青黄不接。

而应对之策也有诸种:

上策是增加可支配收入,让人有钱花,让生产和消费形成闭环; 中策是增加工作岗位,让人能就业,为全球市场提供中国制造; 下策就绕着人口转,增加人口数量以割韭菜,当然割一茬比一茬狠。 目前的应对之策,不要说是上策了,连中策也没摸到边啊!

比如“996”的本质,根本就不是工作“创新”,无非是剥削方式的升级——两个人干四个人的活,给发三个人的工资,也就是两个人能拿到1.5倍的工资。 看在钱的份上,不少人就拼了,满以为就能实现“人上人”的人生梦。这就是导致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出现严重的“内卷”趋势。 其实,这种岗位竞争,不仅挤占另外两个人的工作岗位,而且还在损害消费力。

不对啊,这怎么就损害消费力了?

市场经济其实也不复杂,有时候可简化为一题抽象的数学题:

过去老板赚10块,4个员工每人2块,面包每个1块。
现在老板赚12块,2个员工每人3块,面包每个2块。

那么,是不是越来越容易吃上面包了呢? 现在老板多挣了2块,员工也多挣1块,面包就跟涨1块。 结果呢?员工相比于过去,依然只多1块钱。 而这1块钱的实际购买力——即消费力——在事实上下降,只能买到半个面包了。

假设1人靠1个面包能活下来,那么他只有找到另一个人,组合起来才能养活一个不劳动的人。 也就是说,原来是可以养活1个人,现在只能养活0.5个人。 更可怕的是,消费人数从原来的5人减少到了3人,如此再作计算,老板不愁面包的,而剩余4人变2人,从4个人养活4个人,变成2个人养活1个人。 票面上可能很好看,实际上,消费力突然缩水至原来的1/4。

以上就可以解释现代人收入票面上的数字越来越大,而养活的人数越来越少的原因。 事实上,增加人口数量这一招也显得黔驴技穷了。

推而广之,放在一个发达地区的县级市区,来个假设:

过去一个土豪年入10亿,20万中产年入20万,房价5万;
现在一个土豪年入20亿,10万中产年入30万,房价10万;

哪个更能释放消费力呢?

我们盯牢土豪的财富,是毫无意义的,毕竟只是个数字,就像盯牢马云和李嘉诚一样苍白。他们已经无所谓钱不钱的了,诚如马云所言:对钱不感兴趣!

中产处于中间部分,类似社会的“稳定器”,倒有点分析价值。 中产相比于过去收入涨了1.5倍,但房价却涨了2倍,说句大家不愿意听的话,这还只是表面上的。 毕竟房价最终是要跟物价相挂钩的,如同收入跟着房价涨上来一般,那么最终收入是“阴跌”的,也就是说,消费力实际在下降。 更重要的是,有更多的被挤出了中产的阶层,从20万变成10万人,实际上当地的消费力下降非常严重,而且就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也就是说,事实上穷人越来越多,毕竟所谓穷人无非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是相对的! 完全可以这么说:两极分化的结果,必然结果就是扼杀消费力。

有些人如果饭能吃上,就选择“躺平”,别说生育欲望了,就是生理欲望也被生存压力所遏制了,想逃避社会做“废柴”。 有些人如果连饭不上,就选择“揭竿”,生非容易死不甘,与其栖栖默默不如轰轰烈烈,想重启社会,也就做“火柴”。 前者不生,后者杀生,其实都具有破坏性的。

还是回到生育的本身,为什么生育意愿会越来越低迷?

国家一再惊魂发问:为什么不生。 问题大家都懂的。

生育表面上看似是人类的再生产,实则是人类最昂贵的消费行为,联系着住房成本、教育成本、医疗成本等等,最终还是要靠票面上来支持。 而目下之中国,最贵的就数住房、医疗、教育了,是当下中国人的“三座大山”。 也就是说,不是生几个的问题,而想不想生的问题。

大多数是人“理性经济人”,小两口一看,上有四个老的,下有三个小的,一个大家子就有九口人了,面临住房难、教育难、医疗难,很多人生非容易死不甘,只能望而却步。 三座大山之下,谁能活得轻松?别说是三个了,连生一个的意愿都不强。

比如上文所假设,再来一本经济账:

以前中产年入20万,房价5万,5年半前生一孩,八九十方的房子连房带装修四五百万;
现在中产年入30万,房价10万,现在全面放开生三孩,一百四五十方的房子连房带装修一千四五十万。

这个账本算下来,实现“三孩”梦想,房子面积要扩大1.5倍,而房价却要之前的3倍。 生一个的,很多就心力交瘁,就不想生两个了。

二未来,何来三?

关键是,很多人连自己都活不起,谈什么生? 更何况,生一个也提前准备一套房,生三个为了显示不偏心,那要准备三套房的。

我还是一句常挂嘴角的话: 一想房子就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房事,所以房子就是最好的避孕药! 如此生不起,而怂恿人生,那绝对是挖坑让人进坑的。 所以,政策很好,十动然拒。

目前人口结构“江山已定”,农村填补城市的路径一去不复返,城镇化已经进入尾声了,提升空间非常有限。 随着留下农村的基本上老人的离世,城镇化率将跑步进入70%,这也意味着房地产新房市场将见顶,后期更显乏力。 现在也只有让差不多已经进城的人生生看,动用国家喉舌来催生!

但现实已经很清晰了,放开三胎,哪怕不限胎了,能生的也无非三种:

一种是“穷到底”,只管生不管养,生着再说;
一种是“富到底”,不愁生养成本,生个家族;
一种是“求贵子”,前两个是女儿,再生生看。

问题是,这些人在一胎的计划生育时就没在乎过,一直在偷着生,从来都是自主生育的人。 靠这些人来提高生育率,无异于杯水车薪,毕竟这些都是极端情况。 大多数人不要说生个孩子了,就是点外卖都要变身“理性经济人”,而这些是大多数。

放开“三胎”算是国家给广大儿童的节日礼物了! 礼物只不过是象征性的,或许聊生的事,无非就是说给孩子听听罢。

 

作者: 每日观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andstone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感谢鼓励!
laopika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