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andstone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曾经上新闻的“天之骄子”怎么就成了杀人犯?

(2023-09-10 17:57:44) 下一个

这两天最引人瞩目的新闻之一,当属留学美国的华人博士枪杀自己的导师的新闻。

开学第一天,全美TOP30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发生了一起轰动华人圈的惨案——一位来自中国博士生学霸枪杀了自己的华人导师。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嫌疑人名为齐太磊。自2022年以来一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担任研究助理,就读于该校的应用物理科学系。

被他杀害的,也是一名中国人,38岁的导师严资杰。

从履历来看,齐太磊也是个天之骄子。

2015年他毕业于武汉大学。

2015年至2019年,在中国某研究所担任研究员。

2019年就读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获得材料科学硕士学位。

2022年开始在北卡教堂山分校读博士研究生。

此外,齐太磊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河南农村寒门学霸。

2010年,他复读一年,以624分的高分被武大录取。

他小2岁的弟弟齐太安,也是624分,被西安交大录取。

可现在这样一个人才开枪射杀了自己的导师。

有同小组成员表示难以置信——

“我从没想过他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因为他总是很安静。”

“每次他跟我说话的时候都很温和。”

“当看到他的脸出现在报道中时,我真的非常震惊。”

毕竟,一直以来,齐太磊似乎都是「别人家孩子」般的存在。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齐太磊向导师举起了乌黑的枪口?

别人家的孩子

怎么就成了杀人犯?

从齐太磊的推特上可以看到,他生活中的许多困难来自于人际关系。

比如:

2022年10月31日,他发文:

“不管是说我懒惰,还是说我工作很努力,他们都在试图侵犯我的隐私。我怀疑他们只是想向导师打我的小报告,以此来控制我。” 

而后他又在这条推文的评论区留言:

“但是很奇怪,当我和我的导师说起这件事时,他说没有人和他说过我的坏话。所以这些人窥探我的隐私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偷窥欲吗?”

齐太磊渴望交友。7月31日,他写道:

“我想交些新朋友。

我是一名博士二年级学生,对纳米粒子合成、光捕捉、自组装、光谱分析和机器学习感兴趣。

在日常琐事方面有点呆,非常热衷于讨论研究。如果想交朋友,请联系我”。

7月17日,他发文:

“我觉得人们侵犯了我的隐私。工作时,我觉得我只是在向我的老板展示我在工作,而非是因为兴趣工作,这贬低了我工作的意义,太恶心了。”

由此可见,齐太磊人际关系紧张、多疑,缺少朋友,内心孤独,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

出现这样的悲剧,极有可能是因为他心理失衡和扭曲。

齐太磊整个求学阶段历经艰辛,在美国读博三年,尚未毕业,而父母相继去世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

而他的导师严子杰,只比他大三岁,学业一直很顺利,在2013获得博士学位后,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小组,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

比起自己的坎坷经历,严子杰可谓是最幸运的人。齐太磊心态逐渐扭曲,变得非常偏执,他没有从自身找问题,也没有针对那些歧视他的人,而是强烈的妒忌心,让他选择与优秀的导师玉石俱焚。
 
是什么让优秀学子人性扭曲?

留美博士枪杀案,让我想起了30年前轰动中美的卢刚事件。

1991年爱德华大学的天文物理系博士后卢刚,枪杀了他的导师、同学和系主任……然后自杀!

当年,这可是个轰动中外的大事件,后来还被改编成了电影《暗物质》,由刘烨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

那是1991年11月1日,中国留学生卢刚携带枪支进入了学校的研讨会场。

在开讲5分钟后,卢刚突然对着台上的戈尔咨教授,这也是他自己的大学教授,开了一枪。

然后他又朝着旁边的史密斯教授连开两枪。

接着又把枪口对准了他昔日的同学,同样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山林华,连开数枪。

做完这一切后,他冲下二楼,推开系主任尼柯森的门,一枪打死了系主任。

而后又返回三楼会场,查看刚才的三个人究竟死没死。

发现史密斯教授还有一口气,对准他又开了一枪。

这还没有结束,卢刚一路跑进女副校长的办公室,对着她连开两枪。

当时校长的助手也在现场,同样被卢刚无差别射杀了。

在完成这一切后,卢刚抬起右手,用枪对准自己的头部,砰的一声,他也倒在地上。

整个过程不到15分钟,6人死亡,一人重伤。

卢刚如何让从一个优秀的学生变成残忍的凶手?

直接导火索,是另一位中国学生山林华更受老师的喜欢,让他觉得非常不公。

卢刚和山林华都是国内优秀的学生,在美国留学时两人还是同一个导师,从成绩来看两人不相上下,可走着走着差距就来了。

山林华性格比较好,在国内读的又是少年班,年纪要比“正常人”小2岁。

为人也就整天乐呵呵的,爱交朋友。

但山林华却比卢刚早拿到学位,且山林华论文被评为优秀,甚至被留下做博士后研究。

而卢刚却在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即便是教授推荐多次也没什么结果。

卢刚家境一般,他本指望凭借论文获得奖金,以及更好的工作,但导师却通过了山林华的论文,这让卢刚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因而心生愤懑。

卢刚认为,这是教授偏心,更喜欢山林华这样“油嘴滑舌”的人,对自己这种不善人际交往的老实学生不待见。

他为此向校方进行过多轮投诉,包括到副校长层级,但都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回应。

而另一根压垮卢刚的稻草,是他作为“全家人的希望”,并没有实现为全家争光的使命。

在根据卢刚事件改编的电影《暗物质》中,这种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压力,被描述得更加具体。

他不是为了自己读书,他是为了父母,为了家族的荣光在读书。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一点失败和挫折,他害怕自己不能成为父母心中那个优秀的孩子。

但其实家里人并没有责怪他。在得知卢刚在美国找工作不顺利时,家里人甚至打算帮他在大陆找一份工作,可是好面子的卢刚拒绝了。

在写给家人的信中,卢刚也展现出自己对物理学和人生的困惑。

“物理研究是越来越失望,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人们按照不同的学校分成几大派,互相攻击对方,大为吹捧自己。

我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学更实际一些的学科。有什么办法呢?父母自己一窍不通,不能在学业上加以指导,全靠我一个人瞎闯。”

他在杀人行动前,写信给二姐:“忍耐到取得博士学位,已经是我们全家人的风光,你不要伤心,至少我有几个垫背的,路上不会孤单。”

回看当年卢刚的事件,反过头来看昨天在UNC发生的惨案,依稀能找到对应,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卢刚和今天的齐太磊的悲剧,不能简单甩锅给教育,或是寒门的原罪,寒门可以孕育出山林华、庞众望这样心胸开阔,德才兼备的孩子。

他们悲剧的根源,还是跟自身性格和偏执的心理有关。

天之骄子蓄意杀人的故事,并不少见,总能引起社会的震动。

2013年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研究生林森浩,毒害了同为医学研究生的室友黄洋,起因不过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琐事;

2015年7月11日,北大高材生吴谢宇因为厌世,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是什么让这些天子骄子,做出自毁前程,心狠手辣的事情?

过度竞争的社会环境是一部分原因。

现在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表现出的“内卷”,其本质就是“优胜劣汰”观念使然,这其实是西方80年代里根、撒切尔主义思潮的延续,因此造成人们之间的关系淡漠——除了自己都是敌人。

一旦在社会竞争中落于下风,就会让“从小赢到大”的人产生自我怀疑,愤恨,以至于有了“大家都别活了”的极端想法。那些没有走到极端的人,也难免被扣上“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帽子。

最后,每一场悲剧的发生,希望都能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对家长来说要了解到:读书未必能改变命运,但性格一定决定了命运。

齐太磊事件和卢刚事件,虽然都有直接的导火索,但是究其根源,依然还是和当事人自身性格和心理状态有关。

他们比较具有共性的是偏激、孤僻、非黑即白,这也导致他们在遭遇一般人际冲突时,比较难以用灵活的方式处理。

作为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1、性格问题

要分析自己孩子属于什么性格,属于活泼外向的,还是内向自卑的。

针对不自信的孩子,要从认同鼓励、语言表达、打造舞台、培养兴趣等方面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针对爱发脾气的孩子,切忌用粗暴打骂来阻止孩子发脾气,一定要从心理上去疏导,就事论事,帮孩子分析行为的对错。讲感受,告诉孩子,你发脾气的时候妈妈感觉很难过,就像你不喜欢我发脾气一样。

2、学习问题

针对孩子学习的问题,要了解孩子学习的难度,看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不注意听讲,还是因为理解能力比较弱。

了解孩子对各科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从多方面了解影响孩子学习有哪些因素,是来自外界,还是自身。

学会通过知识的魅力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让孩子拥有学习内驱力。

不要过度强调成绩,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增加孩子的自我认同感。

3、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是影响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孩子成绩很优秀,往往因为不擅长社交,导致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学校就像一个小型社会,有不同性格的老师,不同脾气的同学,想在这个环境里快乐的成长,就需要孩子具备一些基本的社交能力。

教孩子学会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同学,友善和亲和力是拉近和同学关系的关键因素。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自信的孩子往往拥有强大的内心,当遇到一些不公平因素时,他并不会觉得自己不好,而是别人的原因,也不会因此就否定自己。

 


作者:知子花教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