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关注收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文章分类
正文

古瓷收藏,乾隆帝被忽悠

(2023-01-08 09:16:17) 下一个

棒槌瓶,因形似当时用来洗衣物槌布的棒槌而得名。此器型又有“方棒槌瓶”和“圆棒槌瓶”之分,当代研究认定棒槌瓶是清康熙一朝的新创器型,为此朝所独有,并多为民窑器。其形状大多为圆口、短颈、折肩,腹部呈直筒型(圆棒槌瓶),而方形则比圆形的更难制作。

下图所示乃为本人所收藏的一个青花山水人物图方棒槌瓶,高近50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11.9厘米。该瓶撇口、短颈和折肩,有着长方形直腹,且方底内凹,通体有青花装饰。颈部绘对称的竹枝纹。器腹四面分别绘“渔家乐”、“高士”、“江中饮酒”、“携琴访友”四幅图。一图上方题“得鱼换酒江边饮,醉卧芦花雪枕头”诗句,另一图上有一方形篆书“木石居”闲章。高士图上方题“庚午秋月写于青云居玩”纪年款,末尾钤“二詹(?)”圆形篆体闲章。器底方脐内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款,应该属于康熙本朝的器物,或可成为“标准件”。

从瓶身上的纪年款可知,此瓶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制品。该器物青花画面构图舒朗,色泽明净艳丽,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笔法纤细有力。

无独有偶,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也存有一件清宫旧藏的青花方棒槌瓶(下图所示),器型和本文介绍的这件几乎一致,只是各面青花图案有差异。据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介绍,这件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为清康熙朝制作,高52.7厘米,口径14.6厘米,底径12.1厘米。该瓶撇口、短颈、折肩、长方形直腹、方底内凹。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对称的竹枝纹。器腹四面分别绘“渔家乐”、“高士”、“江中饮酒”、“携琴访友”四幅图。渔家乐图上方题“得鱼换酒江边饮,醉卧芦花雪枕头”诗句,末尾有一方形篆书“木石居”闲章。高士图上方亦题“庚午秋月写于青云居玩”纪年款,末尾钤“二詹”圆形篆体闲章。器底方脐内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三行仿款。

(故宫藏品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现在疑问来了:仅从纪年款上看,庚午年虽然是康熙朝的1690年,但也是120年前的属于明代嘉靖、隆庆时期的1570年(1521 - 72)。按故宫博物院研究结果说,该方瓶所署的“大明嘉靖年制”款就是一个寄托款,即后仿款。这对于一件仅仅署款是“XX年制”或者“大XXX年制”而无其它纪年款的器物,该结论也许是对的。然而对此器物而言,按常理思维,而且又是在古代信息闭塞、明清前后朝的制瓷技术像似的情况下,该器物上同时存在的所署的庚午年纪年款又和嘉靖朝一致,这样的署款如果仅仅被认为是一种后朝仿前朝的“寄托”,本人认为似乎还不能全面表达古人(当时的制作人)的用意。是否在制作时还至少存在着误导的意图呢?拿现在的话说,当时就是一件把该瓷器的制作时间往前推了2个60年的赝品。是否还可以这样想象:直至某个康熙帝的后代时,即在某个收藏的兴盛时期,比如被属孙辈的且又非常热衷于收藏的乾隆帝时,就被认为是明代嘉靖朝的器物而收入囊中的呢?!(注: 乾隆一朝乃是清代收藏最兴盛的时期)当然,之后也许在经过乾隆帝的研究对比后,他也意识到该器物只是他爷爷的一朝时期所制,而非来自前明的古玩,故可能被戏弄了一番,,,。

当然,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当代对该器物的研究判断有误,即该器物乃是嘉靖时期的到代真品。这个假设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且接触不到故宫藏品实物的收藏爱好者来说要进行认证是极其困难的,或者说就是不可能的。这还有待于在中国的对考古研究、古玩研究、瓷器研究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们再行认证和探讨,并将结果公布与众。

毋庸置疑,即便是曾经的赝品,但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岁月沉淀,如今也是一件炙手可热、货真价实的古代艺术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如果来安省皇家博物馆。我听你讲解。请你吃生煎馒头。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问好墨墨,谢谢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问好京妞,这个瓶收藏有多年了,谢谢!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问好菲儿,谢谢!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你家的收藏可以开个博物馆了。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又有宝贝和大家分享了。 青花图案到处见,但是棒槌瓶的形状真独特。 问新年好。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太赞了!好久不见收藏家。新年快乐!

我家有一套别人送的喝茶青花茶具。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京男' 的评论 : 同意,是有一点,也可能是角度关系,,,尺寸文中有说,谢谢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南瓜苏' 的评论 : 谢谢欣赏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客居北' 的评论 : 按故宫的说法呢!谢谢来访
京男 回复 悄悄话 你这只敞口大于肩, 不如故宫的器型。 多高,有底图吗?
南瓜苏 回复 悄悄话 好漂亮得瓷器。
客居北 回复 悄悄话 青花画面构图、色泽、浓淡均佳,虽然只看到一面。器腹四面分别绘“渔家乐”、“高士”、“江中饮酒”、“携琴访友”四幅图,是你给起的名吧?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 回复 悄悄话 Ops,应该是1570年,非所述的1550,2个60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