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追忆

漫漫人生路,弹指一挥间,蓦然回首时,却已入黄昏
正文

闲话胡同生活(五)- 梦中的家

(2024-04-10 11:15:03) 下一个

我家住在十五号,大院的门是涂着红色的油漆。两扇大门,其中的一扇上有一个小门,平时我们都从小门进出,大门不轻易打开。前院很小,只有两间坐北朝南的正房和一间坐南朝北的小厨房。

里院是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院子的中央有一个大约半米高用砖砌成的花坛,花坛的西边有一个落地的池子和水龙头。东西南北每个厢房的前面都是高起的石阶,石阶下面是小方砖铺成的环形小路,把院子里各个厢房连接起来。每个厢房前面都有一小块空地,可以栽种花草树木,或者搭建葡萄架。

分配给我家住的是两间正房,三间西厢房和三间南厢房。在西厢房和正房之间有一个走廊,走廊又可以通往卫生间。父亲和母亲住在正房,正房的后窗户落在了甲十五号院内,还有三个门分别通往院子里,走廊和另外的两间正房。姐姐和我住在西厢房,外祖母来的时候也和我们挤在一起。

南厢房也有三间屋子,除了老保姆和哥哥的房间以外,另外一间是我们的饭厅。饭厅的另一端连接着厨房,厨房里除了炉灶和水池子之外,还有一个小锅炉。理论上说,这个锅炉是用来向其他房间提供暖气和热水的,但由于每烧一次都要消耗大量的煤,所以用过几次以后就放弃了。紧挨着厨房的西侧,还有一个独立的绊子房,那是我们家堆放杂物的地方。

厢房的外部是砖红色的柱子和墨绿色的窗框,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十分醒目。厢房里面每间屋子的都有一米高土黄色的墙围,墙围的最上端是一抹大约两指宽棕色的油漆。花砖地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块方砖边长大约三百毫米。图案是由两个半环形抽象的花卉组成的,淡淡的酱紫色本底,夹杂着几缕青色和黄色的花瓣,衬托出一种高雅肃静的氛围,可惜不曾留下一张照片。

屋里的窗框是乳白色的,与周围墙壁的颜色差不多。窗户很大,几乎占满了距离地面半米以上的整面墙。下面的两扇大窗户是固定的,挂着图案素雅的镂空纱帘。白天我们可以透过纱帘从家里向外张望,外面的人却看不到室内的活动。晚上家里开灯时,再拉上另一层布质的窗帘,遮住光线。上面的两扇小窗户可以掀开大约半尺宽,外面还有一层纱窗,避免苍蝇和蚊子飞进来。

过了几年,墙围上的黄色油漆开始剥落。最初是有几小块鼓起来,像气泡似的,不久气泡就破了,露出了背后残旧的墙壁。房产部门来人将旧的墙围刮掉,又重新油漆了一遍。又过了几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再也没有人来修缮房子了。

每个房间都很小,为了摆放一套三件组合的沙发和一个茶几,其中的两间西厢房在我们搬入之前就被打通了,当做客厅使用。家里的所有家具都是公家的,唯一的私有财产是母亲家传的小柜子。下放干校前,匆忙之中我把小柜子以五元钱卖给了旧货商店。

大约在二〇二二年年底,委托朋友去旧居拍了几张照片。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楼房旁边,小小的四合院居然被保留下来了。前院大门两边是崭新的平房,好像是重新设计翻盖的。里院正房的油漆鲜亮,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结构。只是房子和屋前的石阶都显得很矮,完全颠覆了我的记忆。西屋前面接出来一段阳光房,隔着玻璃看不清楚里面的情况。南屋维护的最好,仍然可以寻觅到先前的痕迹。相比之下东屋显得有些破旧,依稀尚能辨认的好像是堂屋的门。收到照片以后,在我的梦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家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